山西興縣碧村遺址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人民網太原3月28日電(段思齊)今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揭曉。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共同發掘的“山西興(xing) 縣碧村遺址”,入選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
碧村遺址位於(yu) 山西省呂梁市興(xing) 縣碧村村北,東(dong) 距興(xing) 縣縣城20公裏,西離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51公裏,主體(ti) 年代相當於(yu) 龍山時代晚期及二裏頭時代早期,絕對年代2200BC-1700BC。
近十年工作表明,該遺址呈現出從(cong) 入黃河口處不斷向東(dong) 部主梁發展的趨勢,但聚落核心始終是處於(yu) 遺址中部的小玉梁地點。龍山晚期之初(2200BC),小玉梁地點興(xing) 建了一批南向房址及帶墩台的多道門址;2100BC,隨著小玉梁南向房址調整為(wei) 西向的帶圍牆建築,並在距此約1公裏的東(dong) 部建造了外城牆及東(dong) 城門,該聚落也進入鼎盛時期,成為(wei) 具有內(nei) 外雙重城垣,麵積達75萬(wan) 平方米的大型石城聚落;到1900BC,東(dong) 門址城門功能的喪(sang) 失,該石城也進入衰落期。
項目負責人張光輝介紹,該遺址的發現首次係統揭示了龍山時期北方石城核心區建築布局,展現了較為(wei) 明確的中軸及對稱設計理念。碧村東(dong) 門址的雙甕城結構,是目前所見新石器時代布局最為(wei) 規整,結構最為(wei) 嚴(yan) 密的一座門址,開創後世雙甕城設計的先河,也為(wei) 早期城門複原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該遺址是晉陝大峽穀東(dong) 岸發現的規模最大一座史前城址,屬於(yu) 黃河東(dong) 岸2000BC前後的區域中心之一,與(yu) 同期盛極一時的石峁古國在時空上遙相呼應。而城址層層設卡、處處把關(guan) 、謹慎布防的結構,彰顯了濃厚防禦色彩,展現了特殊的戰略支點作用,這為(wei) 解讀晉陝黃河兩(liang) 岸地區的政治結構和文明形態提供了關(guan) 鍵材料。
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為(wei) :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山東(dong) 臨(lin) 淄趙家徐姚遺址、山西興(xing) 縣碧村遺址、河南偃師二裏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陝西旬邑西頭遺址、貴州貴安新區大鬆山墓群、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