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打造產業科創名城,看“好地方”揚州如何發力奮進

發布時間:2023-04-04 15:57: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施工、研發、選設備,眼下,總投資10億(yi) 元的邁安德糧油節能裝備低碳智能製造項目正在江蘇揚州加緊建設。作為(wei) 企業(ye) 科技含量最高的三期項目,機器人係統得以廣泛應用。預計今年6月底投產(chan) 後,新項目可實現年產(chan) 值15至25億(yi) 元人民幣。

  揚州,既是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dong) 亞(ya) 文化之都,又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創新之城。近年來,當地把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建設放在“三個(ge) 名城”建設的首位,堅持產(chan) 業(ye) 科創和科創產(chan) 業(ye) 雙向發力。

  麵對江蘇省內(nei) 乃至長三角的激烈比拚,如何在創新引領中再添動能?揚州今年明確提出,聚焦“發力奮進、科創賦能”主線,以“引育創新企業(ye) ”“建強創新陣地”為(wei) 主攻方向,重點實施創新主體(ti) 梯隊培育行動、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突破行動、科創平台強基躍升行動、創新載體(ti) 提質增效行動、科創生態體(ti) 係優(you) 化行動“五大行動”,聚力打造長三角有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

  技術創新在突破

  人民網注意到,“創新”一詞在“五大行動”中被頻繁提及。針對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方麵,今年揚州將深入實施“533”產(chan) 業(ye) 科創計劃,加快突破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做強全市產(chan) 業(ye) 硬核鏈條,組織實施100項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共性技術攻關(guan) 。

  產(chan) 業(ye) 要創新,離不開優(you) 秀的科創企業(ye) 。

  “公司從(cong) 事技術開發的人員達到445人,占比員工總數的25.28%,他們(men) 大多畢業(ye) 於(yu) 海內(nei) 外知名學校的食品工程、機械設計與(yu) 製造等專(zhuan) 業(ye) 。”談及創新人才,江蘇豐(feng) 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企業(ye) 通過“產(chan) 學研用”多渠道實現人才匯聚和高效成長,已在揚州、美國、德國、丹麥、鄭州、深圳建立了6個(ge) 研發中心。得益於(yu) 創新,該公司產(chan) 品行銷全球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飼料機械國內(nei) 市場占有率55%,國際市場占有率18.9%,連續多年占據全國飼料機械出口總量的60%以上。

  要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自主創新,需要良好的外部資源和平台支撐。基於(yu) 此,豐(feng) 尚公司與(yu) 江蘇省產(chan) 研院共建的豐(feng) 尚聯合創新中心在2019年應運而生,這也是揚州市建立的第一家聯創中心。

  彼時,設備控製器是動物養(yang) 殖領域的核心產(chan) 品,豐(feng) 尚長期依賴進口。通過江蘇產(chan) 研院的對接與(yu) 協調,聯創中心投入數百萬(wan) 元,委托國際頂級控製器研究機構負責技術開發,最終實現自主掌控,不僅(jin) 縮短了產(chan) 品上市周期,預計三年內(nei) 還能產(chan) 生上億(yi) 元的經濟效益。

  在揚州,一批企業(ye) 技術創新的研發成果從(cong) “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揚州高端裝備企業(ye) 邁安德集團有限公司起步於(yu) 2003年。在這家上千人規模的企業(ye) 裏,研發力量超過400人。“創新,是公司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的核心動力。”邁安德集團董事長徐斌說,公司在2022年底新建開工的“三期低碳智能製造項目”,依照先進製造的要求,將大量使用數字化製造裝備和檢測儀(yi) 器,采用機器人係統、大功率激光切割係統、AGV智能物流係統,幫助提高生產(chan) 效率。同時,采用3D工廠設計和動態仿真,實現產(chan) 品和工藝的模塊化設計和管理,為(wei) 企業(ye) 打造全球競爭(zheng) 力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按計劃,新項目預計今年6月底實現竣工投產(chan) 。

  “像邁安德這樣的優(you) 秀本土企業(ye) ,之所以每年都能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揚州市科技局局長王友芳表示,今年揚州力爭(zheng) 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增長12%以上,新招引科技型企業(ye) 500家,新獲批高新技術企業(ye) 700家以上。

  科創平台在躍升

  企業(ye) 苦練內(nei) 功搞科創,同樣需要助力科技創新的沃土。在前不久召開的招商引資工作雙月調度會(hui) 上,揚州市委書(shu) 記王進健表示,要提升科創載體(ti) 專(zhuan) 業(ye) 化建設水平。

  《揚州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到,推動“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型電力裝備”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其中,針對汽車及零部件產(chan) 業(ye) ,揚州正全力加快“兩(liang) 區一中心”建設。

  時間回到2019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首次聯合地方政府在揚州舉(ju) 辦汽車輕量化大會(hui) ,此後連續舉(ju) 辦三屆。對於(yu) 發力汽車產(chan) 業(ye) 的揚州來說,搭建協同創新平台則能夠更好吸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落戶,推動本土車企、零部件企業(ye) 創新發展。

  一年前,國汽輕量化(江蘇)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落戶揚州。作為(wei) 以科創為(wei) 載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化平台,公司致力為(wei) 揚州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技術和新資源。

  “除了點對點的服務,我們(men) 還牽頭國內(nei) 汽車製造企業(ye) 、材料廠、科研機構和院校專(zhuan) 家等,集行業(ye) 力量共同解決(jue) 車企麵對的共性和關(guan) 鍵技術。”國汽輕量化負責人梁東(dong) 明表示,多方攻關(guan) 取得的研發成果如果需要轉化落地,他們(men) 會(hui) 首推揚州,助力地方汽車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發展。目前,國汽輕量化也已在揚州成立研發基地,對汽車輕量化產(chan) 品進行試製和試驗。

  正是看中揚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的決(jue) 心,蘇州一家汽車配件研發機構決(jue) 定將首家工廠落地揚州。“我們(men) 擁有激光拚焊門環的專(zhuan) 利技術,用於(yu) 車門的輕量化,生產(chan) 設備年底前就能全部到位。”項目負責人吳德興(xing) 表示,公司與(yu) 高校聯合開發這項新技術後,就圍繞工廠選擇走訪了多個(ge) 城市,在國汽輕量化的牽線搭橋下,最終選擇了揚州。

  同為(wei) 科創平台,助力揚州新型電力裝備行業(ye) “開花結果”的還有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兩(liang) 年前,揚州市政府與(yu) 國家電網攜手共建科技園,探索構建政企協作新模式、建立融通合作發展新機製,助推揚州科創名城建設。

  “考察首個(ge) 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落地哪座城市之時,和揚州一同競爭(zheng) 的不乏長三角區位更優(you) 的城市,落戶於(yu) 此,綜合考量了政策、資本、技術、市場等多個(ge) 維度,揚州是最適合的。”國網智慧能源雙創科技園負責人宋鑫說,洽談持續了半年,正逢連淮揚鎮高鐵剛剛通車,離高鐵站不足一公裏的園區辦公大樓火熱建設中,揚州生態科技新城還拿出了500畝(mu) 用地,用於(yu) 後期產(chan) 業(ye) 化示範基地的建設。

  去年,科技園扮演“招商大使”的角色邀請超百家企業(ye) 來園區考察,並派員赴行業(ye) 內(nei) 優(you) 秀企業(ye) 推介揚州和園區。短短一年,30家高成長性、高科技含量的公司被揚州這個(ge) “研發、孵化、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創業(ye) 平台所吸引,決(jue) 定相聚“好地方”,致力在揚州幹事創業(ye) 。

  科創生態在優(you) 化

  科技部門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從(cong) 企業(ye) 需求端出發,在服務過程中,常會(hui) 麵臨(lin) 人手不夠、專(zhuan) 業(ye) 水平欠缺的問題;從(cong) 科創成果端出發,所提供的研發技術未必是企業(ye) 急需,能達成合作的更是寥寥無幾。

  知不足而猛進,破解難題還是從(cong) 優(you) 化科創生態著手。

  2021年開始,揚州市實施了科技人才“揭榜掛帥”助企專(zhuan) 項行動,通過“發榜、揭榜、競榜、獎榜”的新機製鏈接科技人才資源,從(cong) 而推動技術轉移與(yu) 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在此基礎上,揚州再次創新,以解決(jue) 企業(ye) 創新難題作為(wei) 出發點,建立了由科技鎮長團、專(zhuan) 家服務團、技術轉移專(zhuan) 業(ye) 服務團和科技人才服務專(zhuan) 員組成的“三團一員”企業(ye) 創新服務體(ti) 係。去年6月,“三團一員”服務組到寶應縣一家企業(ye) 進行技術和人才需求深度調研。了解到企業(ye) 麵臨(lin) 的技術難題後,形成完整的技術需求內(nei) 容。一個(ge) 月後,揚州市科技人才“揭榜掛帥”助企專(zhuan) 項行動暨企業(ye) 技術需求發布會(hui) 上,企業(ye) 需求通過多渠道廣泛發布。

  很快,需求得到了揚州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化學工學學院吳啟超博士的關(guan) 注及響應,多次到企業(ye) 現場對接,創新性的首次將原子空位法運用於(yu) 橡膠製造領域,同時對橡膠原材料以及填充材料對稱設計,解決(jue) 方案得到了企業(ye) 的認可。在揚州技術產(chan) 權交易市場、當地科技部門和服務機構的共同推動下,雙方深入技術研討和商務洽談,創新項目得到有序開展。

  據悉,2022年度“揭榜掛帥”助企專(zhuan) 項行動,揚州全市共21家技術轉移機構的29名技術經理人、11名科技鎮長團團員和34名本地專(zhuan) 家團老師積極參與(yu) 到相關(guan) 工作中,全年走訪218家企業(ye) ,累計征集195個(ge) 企業(ye) 245個(ge) 需求,共推薦82個(ge) 高校研所261個(ge) 專(zhuan) 家團隊與(yu) 企業(ye) 對接。期間,協助揭榜單位和發榜企業(ye) 開展線上線下對接會(hui) 169場次,共促成124項意向合作,意向金額1.1億(yi) 元,其中正式合作98項,合作金額7318萬(wan) 元。

  在做好“揭榜掛帥”助企專(zhuan) 項行動的同時,揚州還創新組建了“科創助航”特派團。來自揚州大學、揚州職業(ye) 大學、揚州工業(ye) 職業(ye) 技術學院、江海職業(ye) 技術學院的18名教授、科研人員受聘為(wei) 首批“科創助航”特派團成員。

  入園區、進車間,摸需求、解難題……揚州市職業(ye) 大學的繆德俊被派駐到寶應經開區擔任“科創助航”特派團團員。截至去年底已累計走訪江蘇利德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揚州虹途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等20餘(yu) 家區內(nei) 企業(ye) ,收集各類技術需求20餘(yu) 項。

  “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問題隻是特派團團員的其中一項工作,推動校企、校地更加緊密合作,才有助於(yu) 企業(ye) 和園區長遠發展。”繆德俊說,學校分別與(yu) 多家企業(ye) 就培養(yang) 培訓、學徒製合作、技術創新等工作達成合作協議,還在年底為(wei) 園區內(nei) 近50名企業(ye) 管理、技術人員開展科技培訓。“有了技術支撐,企業(ye) 發展也多了一份底氣。”

  技術創新在突破、科創平台在躍升、科創生態在優(you) 化,圍繞產(chan) 業(ye) 科創名城建設,揚州持續發力。在外界看來,目標明確的揚州未來大有可為(wei) ,也定會(hui) 交出“好地方”建設的新答卷。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