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中心醫院:搭建智慧管理平台 揪出血栓風險
靜脈血栓被稱為(wei) “沉默殺手”,最可怕之處在於(yu) 絕大部分的靜脈血栓沒有症狀,一旦發生肺栓塞,嚴(yan) 重可致命。武漢市中心醫院搭建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智慧管理平台,通過跨學科監測和危急值動態上傳(chuan) ,及時預警高危患者,出院後延續追蹤隨訪,實現預防、診斷、治療、隨訪為(wei) 一體(ti) 的院內(nei) 外全流程管理。
一周多前,63歲的陳婆婆因子宮肌瘤和輸卵管囊腫,需要住院手術治療。入院後,醫護人員對其進行血栓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患者屬於(yu) 靜脈血栓塞症高風險人群。
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笛樂(le) 收到預警信息後,第一時間趕往婦科病房對其進行床邊會(hui) 診和健康宣教,同時完善下肢靜脈彩超等相關(guan) 檢查。考慮患者血液為(wei) 高凝狀態,建議術前給予藥物預防性抗凝治療。手術後,血管外科專(zhuan) 家團隊持續對患者進行評估,排查靜脈血栓栓塞症風險和出血風險,並根據動態評估的結果調整預防方案。
患者出院後嚴(yan) 密隨訪,VTE智慧管理平台隨訪係統自動推送隨訪表和AI電話隨訪,動態評估患者血栓防治情況,如果存在血栓高危風險,後續患者將在血管外科血栓防治專(zhuan) 家門診進行規範化、個(ge) 體(ti) 化的診療。
該院血管外科主任何濤介紹,無論是外科手術患者還是內(nei) 科住院患者,都可能會(hui) 存在著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涉及臨(lin) 床各個(ge) 科室,主要與(yu) 患者臥床、高齡、基礎疾病、腫瘤、近期手術或創傷(shang) 等因素有關(guan) 。因此早期識別VTE高危患者,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可減少靜脈血栓栓塞症的發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但VTE的防治隻關(guan) 注在院患者還不夠,需要警惕的是,手術後的一個(ge) 月是發生血栓的窗口期,是第二發病的高峰,此時患者基本已經出院,開展院外的延期預防也尤為(wei) 重要。
為(wei) 此,武漢市中心醫院搭建VTE智慧管理平台,以血管外科為(wei) 主導、組建多學科參與(yu) 的院內(nei) VTE防治專(zhuan) 家團隊,規範靜脈血栓診療方案,通過跨學科監測和危急值動態上傳(chuan) ,及時預警高危患者,健康檔案實時追蹤,出院患者遠程AI隨訪,實現院內(nei) 院外一體(ti) 化全流程管理。目前,VTE智慧管理平台納入管理的人數近1.5萬(wan) 人次,院內(nei) 症狀性VTE發生率降至0.05%,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幫助患者平穩渡過疾病康複期。(圖/文 劉姍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