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獨具雄安特色的15分鍾政務服務圈
雄安新區加快構建現代化政務服務體(ti) 係,到2025年——
形成獨具雄安特色的15分鍾政務服務圈
日前,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發布《河北雄安新區構建現代化政務服務體(ti) 係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著力在體(ti) 製機製改革、標準規範建立、數字賦能創新等方麵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加快建成雄安新區現代化政務服務體(ti) 係,努力打造成為(wei)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政務服務創新發展示範區,為(wei) 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貢獻雄安經驗。
《行動計劃》明確總體(ti) 目標:到2025年,以新技術應用撬動雄安新區行政體(ti) 製改革和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政務服務機製、服務平台、審批標準、信息數據更加集成融合,政務服務能力得到跨域式、超越式發展。其中,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you) 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ti) 係全麵建成;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數智化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審批最少、流程最優(you) 、體(ti) 製最順、機製最活、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極簡式政務服務環境全麵形成。
打造政務服務現代化業(ye) 務供給能力體(ti) 係。《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管理和動態調整機製,確保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事項一庫匯聚、同源同質、動態更新。聚焦關(guan) 聯性強、辦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服務事項,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聯合審查、一次發證”模式,開展“一件事”整體(ti) 性流程再造及更深層次、更細顆粒標準化梳理,逐步實現企業(ye) 和個(ge) 人全生命周期高頻主題集成服務全覆蓋。不斷深化“全程網辦”、拓展“異地代收代辦”、探索“多地聯辦”、推動“自助通辦”,同時探索實行“跨省通辦雲(yun) 服務”,通過建設“雲(yun) 窗”係統,進行遠程視頻連線,在線谘詢、申請和材料核驗,支撐跨省業(ye) 務高效協同。
打造政務服務平台數字化能力體(ti) 係。《行動計劃》提出,加速“一網通辦”平台升級融合,聚焦熱點高頻服務事項,通過接口對接、庫表連接、數據機器人等技術手段,大力推進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垂管部門政務服務係統與(yu) 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融合對接,真正實現“隻進一張網、能辦所有事”。重點推動企業(ye) 、群眾(zhong) 常用證照證明電子化,強化電子證照(材料)共享應用,努力將雄安新區打造成“零證明城市”“無實體(ti) 證城市”。推進政策兌(dui) 現“免申即享”,實現各類政策“紮口發布、套餐配送、點單直達、政策秒兌(dui) ”。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提供更多“關(guan) 懷模式”“長輩模式”等智能化適老產(chan) 品和服務,極力消除“數字鴻溝”,讓老年人能用、會(hui) 用、敢用、想用。
構建便利完善的政務服務組織網絡體(ti) 係。《行動計劃》提出,以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為(wei) 龍頭,三縣政務服務中心為(wei) 主體(ti) ,鄉(xiang) 鎮(街道)中心為(wei) 補充,村(社區)服務站為(wei) 基礎,建立“政通雄安”品牌服務場所標準規範體(ti) 係,推進全域政務服務品牌形象統一、管理規範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推進政務無人超市建設,並根據場景和地點的不同進行差異化硬件配置與(yu) 智能服務配置,打造泛在融合的服務渠道,形成獨具雄安特色的“一機通辦、隨時可辦、隨處能辦”15分鍾政務服務圈。持續優(you) 化一體(ti) 化政務服務谘詢投訴體(ti) 係,打造形成政務服務實體(ti) 大廳、網上服務大廳、“政通雄安”移動端和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渠道資源矩陣式服務供給模式,實現知識庫、辦事服務信息同源管理,推動線上線下政務服務高效互動,保障服務質量一致性。
打造支撐有力的政務服務綜合運營配套體(ti) 係。《行動計劃》提出,借助網上平台、智能係統,建立健全政務服務全流程可追溯監管體(ti) 係,完善“監測、預警、處置、反饋”問題閉環管控機製,實現辦理過程實時監控、問題原因精準定位、問題工單及時下發、整改任務按期完成。建設一體(ti) 化運營管理平台,通過統一運營工作入口,實現政務服務運營的信息協同、業(ye) 務協同和資源協同。(記者解楚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