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中關村生命園建成六大創新服務平台

發布時間:2023-04-10 10:14: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生物醫藥創新有了“最佳助攻”

  中關(guan) 村生命園建成六大創新服務平台

  前期資金投入巨大,研發周期長且風險高,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殊為(wei) 不易,一項項成果誕生背後少不了專(zhuan) 業(ye) 服務平台的“最佳助攻”。最大儲(chu) 存規模可達1000萬(wan) 份的生物樣本庫,能夠快速幫助創新藥企尋找抗體(ti) 、匹配適應症的AI“最強大腦”,能夠在一款新藥研發的全周期對其進行藥效、安全性等多種分析評價(jia) 的“評估師”……如今,在中關(guan) 村生命科學園內(nei) ,已建成北京臨(lin) 床數據與(yu) 樣本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北京生物樣本庫)、中關(guan) 村AI新藥研發平台等六大創新服務平台。

  生物樣本庫助力器官“拷貝”

  科學家將人體(ti) 細胞培養(yang) 在一枚U盤大小的芯片上,從(cong) 而模擬人體(ti) 組織器官的核心功能,實現器官“拷貝”,這就是類器官芯片技術。“有了這項前沿技術,可以打開人體(ti) 的‘黑匣子’,在體(ti) 外重現器官狀態和功能,更高效地進行藥物研發、為(wei) 患者製定個(ge) 體(ti) 化治療方案。”從(cong) 事類器官芯片研發的大橡科技董事長周宇告訴記者。

  “拷貝”器官如何實現?周宇介紹,類器官芯片主要由兩(liang) 部分組成:一是從(cong) 人體(ti) 或動物體(ti) 中獲得的細胞。這些細胞可以是正常組織的細胞,也可以是疾病組織的細胞,如腫瘤細胞;細胞種類可以是原代細胞,也可以是各類幹細胞。二是模擬體(ti) 內(nei) 器官生長環境,“養(yang) ”出組織功能的生物芯片。

  打造類器官芯片,人體(ti) 的細胞樣本必不可少。然而對於(yu) 大橡科技這樣的初創公司而言,花費人力物力建設大規模的樣本庫顯然並不現實。“生命科學園內(nei) 的生物樣本庫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這個(ge) 難題。”周宇表示,2021年,公司和樣本庫、北京胸科醫院達成三方合作,從(cong) 胸科醫院獲得的肺癌細胞樣本,將被儲(chu) 存至樣本庫,由大橡科技製成類器官芯片後,可用於(yu) 醫院研究肺癌治療方案,同時還可以用於(yu) 科研機構或公司的肺癌藥物研發等。最近,大橡科技還在與(yu) 多家醫院洽談,計劃推廣這樣的三方合作模式。

  周宇口中的“樣本庫”,是北京市科委聯合中關(guan) 村生命科學園共同支持建立的北京生命科學園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生物樣本庫),其打造的北京臨(lin) 床數據與(yu) 樣本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致力於(yu) 成為(wei) 生命科學、生物醫藥研究領域中樣本資源持有者與(yu) 研究者之間的橋梁。目前,園區內(nei) 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生物樣本庫,最大儲(chu) 存規模達1000萬(wan) 份。

  AI“最強大腦”提升研發效率

  抗體(ti) 藥物是近年來的創新藥研發熱點。而找到細胞中的抗體(ti) ,是研發一款抗體(ti) 新藥的源頭。過去,尋找抗體(ti) 主要依賴人工培養(yang) 方式,而如今,AI“最強大腦”能夠幫助研發人員快速找到更多抗體(ti) ,從(cong) 而也帶來了更多的創新可能。

  “可以說,AI平台的出現,讓抗體(ti) 發現進入數字化和智能時代。”諾誠健華大分子研發總監侯信成說。他介紹,以前做雜交瘤研究,人工篩選可能幾個(ge) 月才能找到一個(ge) 好的抗體(ti) ,並且丟(diu) 失了很多潛在的抗體(ti) 。而現在運用小鼠的免疫細胞測序、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很快能從(cong) 成千上萬(wan) 個(ge) 抗體(ti) 中找到最優(you) 的序列,大幅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

  抗體(ti) 發現依靠的是由角井生物聯合中關(guan) 村生命科學園在2021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中關(guan) 村AI新藥研發平台。平台占地麵積近1200平方米,是包含高性能計算中心、高通量自動化設備、藥物驗證實驗室等功能模塊的一體(ti) 化研發平台。

  抗體(ti) 發現隻是AI新藥研發平台的其中一個(ge) 功能,園區內(nei) 另一家企業(ye) 炎明生物則在匹配適應症上受益於(yu) 這位AI“最強大腦”。“平台能夠利用其海量數據庫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我們(men) 所發現的靶點和可能匹配治療的適應症,從(cong) 而為(wei) 我們(men) 的進一步研發‘出謀劃策’。”炎明生物項目負責人王玉鵬說。

  六大服務平台合力“助攻”

  在中關(guan) 村生命科學園內(nei) ,還有多個(ge) 像生物樣本庫、AI新藥研發平台這樣的創新服務平台,在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的背後默默“助攻”。

  難成藥靶點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困擾著整個(ge) 生物醫藥行業(ye) ,而冷凍電鏡,則成為(wei) 突破這一難點的創新工具。這種最新技術可以幫助研發團隊清晰地看到靶點蛋白的分子結構,尤其是藥物分子和靶點之間的相互作用方式。但對於(yu) 初創公司而言,難以配備這一昂貴的技術設備。生命科學園內(nei) 的水木未來全冷凍電鏡技術服務平台,讓初創公司能夠用得上。

  此外,嘉華藥銳高分辨質譜組學平台可為(wei) 藥物研發企業(ye) 提供基於(yu) 高分辨質譜和蛋白質組學技術的分析支持。愛思益普生物一體(ti) 化服務平台打造了基於(yu) 靶點的藥物篩選平台、體(ti) 外和體(ti) 內(nei) 藥效篩選評價(jia) 平台、早期成藥性篩選評價(jia) 平台等。軍(jun) 科正源生物技術藥物評價(jia) 平台可提供涵蓋藥物研發全周期的一站式評價(jia) 服務。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