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取得積極成效
本報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常欽)13日,自然資源部召開2023年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hui) 議。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2022年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年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321起,避免了7226人可能因災傷(shang) 亡。完成2041個(ge) 縣地質災害風險普查和1522個(ge) 縣1∶5萬(wan) 地質災害風險調查,如期全麵完成了國務院第一次自然災害風險綜合普查地質災害方麵工作任務。
2022年,係統完成了全國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407萬(wan) 平方千米713個(ge) 縣(市、區)的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完成2161個(ge) 城鎮精細化調查、6615處重要隱患勘查、6250處工程治理、2676處排危除險和3.4萬(wan) 戶12.5萬(wan) 名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zhong) 避險搬遷。汛前完成2萬(wan) 餘(yu) 處普適型專(zhuan) 業(ye) 監測建設運行,完善26.4萬(wan) 餘(yu) 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巡查監測製度,200餘(yu) 名部級專(zhuan) 家進駐30個(ge) 省份加強風險防禦技術支撐,“人防”與(yu) “技防”進一步融合,地質災害調查評價(jia) 、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處置和基層防災能力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結合氣象、地震等部門預測情況綜合研判,2023年地質災害總體(ti) 趨勢接近近5年平均水平,局部地區偏重。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地區為(wei) 華東(dong) 地區中南部、中南地區的西部和東(dong) 部局部、西南地區的中南部和東(dong) 北部、西北地區的東(dong) 南部和西北局部。5—9月是突發地質災害的高發期,防災減災形勢將更加嚴(yan) 峻,特別是極端氣象事件引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很大,重慶東(dong) 北部、四川北部局部、陝西南部局部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很高,應特別關(guan) 注。
會(hui) 議強調,做好2023年地質災害防治要突出抓好平時和汛期重點工作。平時狠抓重大基礎工作,提升地質災害人防技防能力。汛期狠抓監測預警響應,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加強與(yu) 教育、住房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文化旅遊、應急、氣象等部門的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紮實做好工程建設領域、生產(chan) 經營區域地質災害防範。要密切關(guan) 注氣候變化,地震對地質災害的影響,全力做好汛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防範工作。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已於(yu) 2月24日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工作。會(hui) 後,66名部級專(zhuan) 家將分赴30個(ge) 省(區、市)加強技術支撐,協助指導地方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範各項工作。
《 人民日報 》( 2023年04月14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