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蘇州“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人民日報》 2023年04月21日 第 18 版版麵截圖
原標題:
江蘇蘇州為(wei) 鄉(xiang) 村人才營造好環境
“新農(nong) 人”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力軍(jun)
走進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眾(zhong) 安橋村,風景如畫,一座鄉(xiang) 村樂(le) 園引人注目,步入其中,迂回曲折的“萌寵通道”懸於(yu) 半空,浪漫的小白舍看上去像航行中的帆船……
“這是我們(men) 最新打造的‘安佶拉仙境’,計劃‘五一’前對外開放。”譚桂芳是這座樂(le) 園的投資人,此前,她一直在震澤鎮經營一家酒店,2018年來到眾(zhong) 安橋村投資,成了村裏的“新農(nong) 人”。在她的主導下,“田園餐吧”“桑基魚塘”“安佶拉仙境”……一個(ge) 個(ge) 項目不斷“長出來”,村裏也成了遠近知名的網紅打卡地,每到節假日,遊人如織。
如今,譚桂芳已成為(wei) 眾(zhong) 安橋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之一。在她的示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新農(nong) 人”來到村裏創新創業(ye) ,旅遊點人氣越來越旺,鄉(xiang) 村美食街冒著濃濃“煙火氣”,村子發展充滿活力。
眾(zhong) 安橋村另一位“新農(nong) 人”張文軒,曾是上海的一名鄉(xiang) 村設計師。2020年,他來到村裏,租下幾間房子,辦起了“五畝(mu) 田”民宿。去年11月份,他投資舉(ju) 辦了一場別開生麵的“鄉(xiang) 村稻田音樂(le) 節”,吸引了上千人前來參加。
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到農(nong) 村當“新農(nong) 人”?張文軒說:“蘇州正全力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開展高水平鄉(xiang) 村建設,這讓我們(men) 在鄉(xiang) 村找到大展身手的廣闊舞台。”除了在眾(zhong) 安橋村,張文軒還參與(yu) 了吳江區鬆陵街道、七都鎮、盛澤鎮等多地的鄉(xiang) 村建設設計工作。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人才必先行。”震澤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顧全說,乘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東(dong) 風”,越來越多的“新農(nong) 人”到農(nong) 村紮根立業(ye) ,給鄉(xiang) 村發展帶來了生機活力。
為(wei) 了讓“新農(nong) 人”能夠紮下根、幹成事,震澤鎮黨(dang) 委、鎮政府像招引工業(ye) 項目一樣為(wei) 他們(men) 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ye) 環境,提供周到的服務。眾(zhong) 安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吳繼華告訴記者,村裏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不定期將“新農(nong) 人”和村民代表召集到一起麵對麵交流,通過一場場活動,幫助“新農(nong) 人”盡快融入。
2018年,攝影師孫曉東(dong) 把工作室從(cong) 上海搬到眾(zhong) 安橋村,前後拍攝了8萬(wan) 多張鄉(xiang) 村照片,進行宣傳(chuan) 推介,還開展了很多公益講座。為(wei) 支持其工作,震澤鎮相關(guan) 部門幫助他申請了吳江區旅遊重點人才獎勵資金。“政府部門‘鋪路架橋’,我們(men) 在鄉(xiang) 村紮根更安心了。”孫曉東(dong) 說。
“新農(nong) 人”成為(wei) 蘇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力軍(jun) 。在相城,90後大學畢業(ye) 生朱贇德打造優(you) 質大米產(chan) 加銷產(chan) 業(ye) 鏈,每年帶動330多戶農(nong) 戶增收約300萬(wan) 元;在昆山,都市白領吳明楓返鄉(xiang) 成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公司項目負責人,讓村裏民宿成了網紅打卡地;在常熟,程序員陶勝辭職回鄉(xiang) ,專(zhuan) 攻澳洲淡水龍蝦養(yang) 殖,帶動許多養(yang) 殖戶走上致富路……
蘇州市委副書(shu) 記黃愛軍(jun) 介紹,當前,蘇州全麵加快農(nong) 業(ye) 強市建設,著力描繪水平更高、內(nei) 涵更全、特色更鮮明、示範引領性更強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新農(nong) 人”活躍在鄉(xiang) 村沃野,在成就自我的同時,有力帶動了鄉(xiang) 村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