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通遼百萬農牧民受益農業高新技術

發布時間:2023-04-28 10:06: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4月24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村“玉米單產(chan) 提升暨密植高產(chan) 精準調控技術”播種觀摩大會(hui) 現場,中國農(nong) 科院作物研究所王克如教授就玉米密植高產(chan) 流程、玉米密植精準調控和玉米品種的選擇與(yu) 播種時的株行距配置等內(nei) 容進行詳細講解和指導後,大田玉米機械化播種作業(ye) 開始實操。至此,通遼市春玉米大田播種經過精心準備正式拉開大幕。

  通遼市地處我國東(dong) 北黃金玉米帶,全市近1800萬(wan) 畝(mu) 糧食作物播種麵積中有90%是黃玉米,年產(chan) 玉米穩定在80億(yi) 公斤左右。2018年,“通遼黃玉米”成功注冊(ce)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9年,經中國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開發服務協會(hui) 評審,“通遼黃玉米”品牌價(jia) 值達到301.6億(yi) 元。

  近年來,通遼市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yu) 技、藏糧於(yu) 地”戰略,不斷探索創新,在尋求破解玉米增產(chan) 增效瓶頸上下足功夫,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通遼糧”。

  合理密植是目前國內(nei) 外玉米增產(chan) 的主要途徑。2019年,通遼市與(yu)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簽訂戰略協議,30名專(zhuan) 家及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進駐通遼並與(yu) 該市農(nong) 業(ye) 主管部門緊密合作,構建起了“政府+科研+推廣部門+企業(ye) +合作社”的玉米產(chan) 業(ye) 技術研發推廣新模式,並針對區域生態特點與(yu) 生產(chan) 問題,開展東(dong) 北玉米密植高產(chan) 精準調控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模式集成。通過設立多點聯合實驗,建立高標準示範田,在玉米生產(chan) 關(guan) 鍵環節開設田間課堂,進行技術攻關(guan) ,集成示範。2020年,在科爾沁區匯民盛豐(feng) 合作社建立的20畝(mu) 示範田,通過測產(chan) 平均畝(mu) 產(chan) 達到1234.88公斤,創下了東(dong) 北玉米全程機械化規模種植高產(chan) 新紀錄。

  2022年,通遼市印發《通遼市2022年節水增糧行動方案》,將推廣“密植高產(chan) ”技術作為(wei) 主要內(nei) 容,各類農(nong) 業(ye) 項目優(you) 先向節水增量傾(qing) 斜,在大麵積上下功夫,在全市範圍內(nei) 建設了玉米“密植高產(chan) ”萬(wan) 畝(mu) 片4個(ge) 、千畝(mu) 示範區20個(ge) ,把示範基地麵積擴大到100萬(wan) 畝(mu) ,輻射帶動了全市300萬(wan) 畝(mu) 土地實施該技術,推動玉米產(chan) 量大幅提高,增產(chan) 近5億(yi) 公斤。通過實測,奈曼旗義(yi) 隆永鎮方家營子村1.25萬(wan) 畝(mu) 玉米,平均單產(chan) 1043.65公斤;科左中旗舍伯吐鎮敖本台村1萬(wan) 畝(mu) 玉米,平均單產(chan) 1065.61公斤;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1.35萬(wan) 畝(mu) 玉米,平均單產(chan) 1087.93公斤,三次刷新了東(dong) 北春玉米區萬(wan) 畝(mu) 大麵積單產(chan) 紀錄;開魯縣開魯鎮飛機場村千畝(mu) 示範區,平均單產(chan) 1227.58公斤,創造了東(dong) 北春玉米區千畝(mu) 單產(chan) 新紀錄。

  為(wei) 了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通遼市連續組織開展了冬季師資培訓、春季巡回指導、秋收後專(zhuan) 家調研、關(guan) 鍵季現場觀摩演示,線上線下同步推進,多點多地全麵開展,千方百計擴大技術覆蓋麵,受益廣大農(nong) 牧戶。去年以來,通遼市農(nong) 牧部門與(yu) 中國農(nong) 科院等聯合培訓師資230人,組織專(zhuan) 家逐旗縣巡回培訓2輪,主產(chan) 旗縣調研一輪,開展觀摩活動26場次,旗縣直接培訓到鎮到村到戶,線上線下培訓農(nong) 牧民102萬(wan) 人次。新的技術模式因其高產(chan) 、節本、減損等優(you) 勢,很快得到合作社、種糧大戶及廣大農(nong) 戶的認可。2023年,通遼市計劃將“密植高產(chan) ”技術示範麵積擴大到233萬(wan) 畝(mu) ,輻射帶動500萬(wan) 畝(mu) 。

  科爾沁區清河鎮新倉(cang) 嘎查種糧大戶趙宏誠去年種植“密植高產(chan) ”玉米4000畝(mu) ,平均單產(chan) 達到1023.5公斤,因籽粒的含水量少,深受收糧企業(ye) 的歡迎,潮糧也賣到了1.2元每斤。從(cong) 去年入冬開始,趙宏誠就著手今年的準備工作了,把玉米種植麵積擴大到了1萬(wan) 畝(mu) 。他說:“每次跟專(zhuan) 家們(men) 交流,都會(hui) 發現自己不少技術方麵的欠缺和執行力方麵的不足,專(zhuan) 家就是咱農(nong) 民的靠山,有他們(men) 把脈指導,我們(men) 就有增產(chan) 增收的信心!”(記者 郭洪申)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