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創成7家省級非遺工坊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發文命名第一批87個(ge) 省級非遺工坊,麗(li) 水市“魚躍釀造”工坊、“佘族服飾”工坊、“惠明茶”工坊、“雲(yun) 和木玩”工坊、“青田石雕”工坊、“鹽鹵豆腐”工坊、“遂昌長粽”工坊名列其中。
非遺工坊是指依托非遺代表性項目或傳(chuan) 統手工藝,開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帶動當地人群就地就近就業(ye) 的各類經營主體(ti) 和生產(chan) 加工點。2022年以來,麗(li) 水作為(wei) 全省唯一的非遺助力共富試點市,對當地傳(chuan) 統工藝傳(chuan) 習(xi) 所、閑置場所、企業(ye) 廠房等進行改造新建,打造了一批傳(chuan) 統工藝生產(chan) 、培訓和交流展示空間,帶動非遺項目生產(chan) 性轉換,走出了一條非遺保護與(yu) 創新發展之路。
為(wei) 更好地傳(chuan) 承非遺技藝,麗(li) 水省級非遺工坊將非遺與(yu) 旅遊結合,打造活態的體(ti) 驗非遺工坊。“魚躍釀造”工坊設置了佘族“酉文化”製作展示區、酒窖展示區、非遺展示館等,通過非遺培訓、非遺集市等方式推廣非遺技藝。“雲(yun) 和木玩”工坊則將木玩與(yu) 動漫、旅遊等新業(ye) 態深度融合,打造出“非遺生產(chan) 性體(ti) 驗工坊”,生產(chan) 出8大係列2000多個(ge) 品種的產(chan) 品,帶動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1000餘(yu) 人。
“惠明茶”工坊以“企業(ye) +傳(chuan) 承人”的運行模式,每年為(wei) 景寧茶農(nong) 開展茶葉種植生產(chan) 、采摘、加工和營銷等實用技術培訓1000多人次,累計受眾(zhong) 群體(ti) 達上萬(wan) 人,有效實現“以茶養(yang) 農(nong) 、以茶富農(nong) ”。“遂昌長粽”工坊集長粽研發、生產(chan) 、銷售為(wei) 一體(ti) ,為(wei) 當地百姓增收致富和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開新通道,走出“粽葉飄香”特色發展之路。
麗(li) 水市文廣旅體(ti) 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後,將推動全市域開展非遺助力共同富裕試點工作,緊扣推進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和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兩(liang) 個(ge) 核心任務,努力形成一批可向全省乃至全國複製推廣的工作經驗、工作機製和工作模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