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弋江區“三湖一壩”:從“臭水塘”到美濕地
人民網蕪湖5月14日電(汪瑞華、張俊)對於(yu) 趙昌俊而言,剛剛過去的春天十分熱鬧。在位於(yu) 蕪湖市弋江區的“三湖一壩”水生生物園,各種鳥類、野鴨在濕地結伴覓食,啾啾鳴聲,讓本就處處生機的春季再添一份靈動。
“三湖一壩”,即南塘湖、黑沙湖、孤山湖和高村壩,是蕪湖市重要的水體(ti) 資源,總治理麵積逾5700畝(mu) 。
優(you) 越的濕地環境不僅(jin) 可以給鳥類提供“歇歇腳”的地方,還為(wei) 它們(men) 創造“安家”的條件。“隨著當地水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水鳥選擇在此棲息,經常能夠看到叫不出名字的鳥類。”趙昌俊說,它們(men) 的屢屢到訪,讓前來打卡的遊客更是驚喜。
要知道,放在兩(liang) 年前,這裏還是另一番景象。
“過去一片荒灘,除了淤泥就是雜草和蘆葦,湖麵幹涸、地麵沉降等水生態環境退化的情況,導致生物多樣性也因之受損。”身為(wei) “三湖一壩”項目負責人,趙昌俊頗感惋惜,因此這裏也被當地居民戲稱為(wei) “臭水塘”“龍須溝”。
2021年3月份,本著水生態治理的初衷,“三湖一壩”項目正式啟動,其中一期水生生物園於(yu) 去年6月建成完工,具體(ti) 涵蓋水聯通、水生態和水治理。
河道清淤、引流補水、生態修複、長效管護……在多措並舉(ju) 的綜合治理基礎上,“三湖一壩”得到了立體(ti) 式整治,不僅(jin) 如此,還在一期南塘湖上架起了九曲蓮橋,並新修了環湖步道。
趙昌俊介紹,為(wei) 了水環境得到根本性治理,還投放了魚苗、貝類、藻類植物等,在形成濕地生態係統的同時,與(yu) 周邊美人蕉、月季、蓮花等一並形成集生態恢複、環境保護、休閑觀光於(yu) 一體(ti) 的河湖景觀。
生態的變化,群眾(zhong) 親(qin) 眼可見、親(qin) 身可感。目前,水生生物園已經對外開放,園內(nei) 設有漁歌唱晚、棲霞觀鷺等獨特的濕地景觀,是一處兼具濕地淨化、田園風光、科普教育、運動休閑等諸多功能的綜合性濕地生態係統。
湖麵碧波蕩漾,湖岸蔥綠蒼翠,不時可見水鳥振翅飛起,廊橋邊、步道上,閑庭信步的市民三五成群,樂(le) 在其中。經過治理過後的“三湖一壩”,儼(yan) 然成為(wei) 維係生態平衡、賦能文旅發展、吸引市民打卡的遊憩新地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