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50餘家博物館策劃推出170餘項專題展覽和主題活動
今年5月18日是第47個(ge) 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wei) “博物館、可持續性與(yu) 美好生活”。天津50餘(yu) 家博物館策劃推出170餘(yu) 項專(zhuan) 題展覽和主題活動,通過展覽、社教、研學、演藝、燈光秀等形式,為(wei) 觀眾(zhong) 奉上異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搭建新的文旅商融合業(ye) 態和場景,與(yu) 公眾(zhong) 共享博物館發展成果。
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市教育兩(liang) 委、和平區政府將聯合主辦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天津主會(hui) 場活動,現場發布2022年度天津市博物館發展報告、公布第四屆(2023年度)天津市博物館優(you) 秀原創陳列展覽推介結果,為(we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講好文物曆史故事”高校學生講文物故事短視頻大賽獲獎選手頒獎等。
展覽方麵,利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國公議局舊址設立的數字藝術博物館將於(yu) 5月18日對外開放,並重磅推出“梵高的世界──全景數字藝術互動大展”和“天津數字文博展”,“梵高的世界”展覽總麵積2000多平方米,有8個(ge) 沉浸式互動區域,展出梵高的3000幅畫作,通過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多元化沉浸式觀賞體(ti) 驗,讓梵高名作變得鮮活生動、觸手可及,用“科技+創意”讓百年曆史文物“活”起來。天津博物館將推出“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精選天津博物館甲骨、青銅器、玉器、書(shu) 畫、寫(xie) 經、陶瓷器、竹木牙角器、硯台、墨、璽印等各類文物精品百餘(yu) 件,絕大多數為(wei) 一級文物,展現天津曆史悠久的集藏傳(chuan) 統,弘揚收藏家們(men) 化私為(wei) 公慷慨捐獻的精神。天津美術館、拜石文化博物館等館將舉(ju) 辦油畫藝術展、少兒(er) 創意美術作品展、五月流彩──水彩·油畫精品展等藝術主題展覽,用藝術啟迪心靈,為(wei) 青少年美育帶來全新體(ti) 驗。同時,梁啟超紀念館、西洋美術館等館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通過巡展等形式加強文化交流,讓觀眾(zhong) 不出家門便能領略特色文化。
活動方麵,天津博物館將與(yu) 公交集團合作第二期“行走的博物館”,開發10條公交線路,開展“看天津展覽 聽天津故事5·18城市尋訪活動”。平津戰役紀念館將推出“空中博物館日”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將紅色宣講與(yu) 天津故事搬上航班,開展“紅色空中課堂”活動,弘揚革命文化和愛國主義(yi) 精神。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覺悟社紀念館、濱海新區博物館等館將開展“革命文物進校園”示範課宣講,以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將愛國主義(yi) 精神和紅色文化傳(chuan) 播到校園。梁啟超紀念館將舉(ju) 辦數字展廳開展儀(yi) 式,以及《飲冰室·無負今日》夜場燈光秀和《少年強》沉浸式體(ti) 驗活動,利用MR技術實現交互式和沉浸式觀展,通過實景展現、情節演繹帶領觀眾(zhong) 打破時空概念,與(yu) 梁啟超先生“對話”,突出梁啟超的愛國情懷。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將推出文遺工坊“雲(yun) 想衣裳”“椽簷之韻”等一係列博物館日活動。濱海新區以及南開、紅橋、西青、薊州等區文物部門將組織轄區內(nei) 博物館開展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各博物館不僅(jin) 敞開大門,讓更多的市民、遊客走進博物館,欣賞文化和藝術,還將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機場等多項活動,到群眾(zhong) 中去,讓群眾(zhong) 近距離體(ti) 驗博物館的人文情懷,助力高品質美好生活。
為(wei) 倡導健康收藏理念,規範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行為(wei) ,市文物局指定市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市文物交流中心為(wei) 我市常態化公益性文物鑒定谘詢服務機構。今年博物館日期間,兩(liang) 家機構分別在本單位和靜海區開展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谘詢服務。
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天津戲劇博物館、文廟博物館、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利順德博物館、靜海區薩馬蘭(lan) 奇紀念館等館免費開放,天津郵政博物館也將免費開放珍寶館。張園(天津市軍(jun) 事管製委員會(hui) 和中共天津市委舊址紀念館)當天門票半價(jia) 。
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國家海洋博物館、老城博物館、梁啟超紀念館等館推出延時開放服務,其間舉(ju) 辦各類社教與(yu) 文化活動,以高質量文化和旅遊供給使市民、遊客感知天津的文化品格與(yu) 厚度。(記者 劉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