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大山裏的“流動派出所”

發布時間:2023-05-19 11:23: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早上6時30分,天還沒大亮,落著毛毛雨,隆暉就起床了。

  這天是5月11日,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董馬庫村每5天一次的“集市日”,當地人稱之為(wei) “趕場”。隆暉要去集市上“擺攤兒(er) ”。

  隆暉是花垣縣公安局十八洞派出所所長。他和同事“擺攤兒(er) ”自然不是為(wei) 了做生意,而是要把服務送到群眾(zhong) 身邊: 現場為(wei) 村民辦理身份證申領、上戶等業(ye) 務;進行交通安全勸導,普及反詐防騙、禁毒等法律知識。

  十八洞派出所轄27個(ge) 村、3.1萬(wan) 餘(yu) 人,是花垣縣轄區麵積最大的派出所。

  “敏臘村、龍孔村這些比較遠的地方,村民來所裏辦事,開車也得一個(ge) 多小時。”隆暉介紹說,為(wei) 了方便群眾(zhong) ,他們(men) 自今年4月份創新警務模式,推出了“集市警務”:每月在轄區3個(ge) 固定集市點各“出攤”一次,打造大山裏的“流動派出所”。

  當地群眾(zhong) “趕場”習(xi) 慣早去早回,集市人流量一般在上午八九點便會(hui) 達到高峰。

  從(cong) 十八洞派出所到董馬庫村,需要20多分鍾車程。隆暉和同事起來後,便在晨曦中忙著清點、整理要帶的物品,沒顧上吃早飯。之後他們(men) 又分頭行動:4人先出發,去疏導交通,其他人帶好電腦、桌椅等辦公用品隨後趕到。

  正值初夏,清晨的湘西,薄霧嫋嫋。拉著“擺攤工具”的警車沿著山路,蜿蜒前行。

  隨著車輛拐入一個(ge) 窄窄的巷口,隻見一條狹長的街道上,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用苗語、土家語等方言討價(jia) 還價(jia) 聲此起彼伏。街道兩(liang) 旁,攤位一個(ge) 挨著一個(ge) 。背簍、竹籃等日用品琳琅滿目;葡萄、茄子、辣椒等瓜果蔬菜新鮮水靈;剛打好的豆腐還冒著熱氣……一個(ge) 山城小鎮的熱鬧與(yu) 煙火氣,匯聚於(yu) 此,氤氳升騰。

  7時50分許,隆暉和同事在董馬庫集市西北角入口處集合。這裏場地開闊,是“趕場”村民的必經之地。

  兩(liang) 張長條桌一字排開,前麵拉起一條紅色橫幅,上麵寫(xie) 著“攤位招牌”:十八洞派出所“集市警務”。左邊是身份證辦理區,電腦、指紋采集儀(yi) 、單反相機、幕布等一應俱全;右邊是政策宣講區,桌上擺放著國家安全教育手冊(ce) 、戶籍辦理常識等一遝遝資料。若有群眾(zhong) 現場提意見和建議,有專(zhuan) 人負責接待記錄。

  8時剛過,“攤位”還沒完全支好,四周已經圍滿了人。雞坡嶺村村民龍文山用苗語詢問戶籍辦理流程。輔警吳才兵馬上遞給他一本小冊(ce) 子,並翻開為(wei) 他講解道:“您看,照著這頁上列的材料準備好,過來一次就能辦好。”

  “抬頭,挺胸,看鏡頭,麵帶微笑,321。”“哢嚓”幾聲過後,戶籍警石芳為(wei) 村民吳金珍拍攝完證件照,又把相機拿到她跟前,讓她選出最滿意的一張。“服務特別周到!”吳金珍豎起大拇指點讚。當天領取及辦理身份證的村民絡繹不絕。不一會(hui) 兒(er) ,石芳就辦完了10多單業(ye) 務。

  31歲的鼓戎湖村村民石澤忠上個(ge) 月喜抱二胎,他帶著孩子的出生證明等資料來上戶口。工作人員現場答複他:資料齊備。等把資料掃描上傳(chuan) 後,上午就能拿到孩子的戶口本。

  “如果專(zhuan) 門去派出所跑一趟,來回怎麽(me) 也得半個(ge) 多小時。現在趕個(ge) 場就能順便把事情辦好,特別方便!”石澤忠說。

  據了解,20多年前,地處大山深處的花垣縣偏遠、貧窮、落後。那時候,為(wei) 了采集戶籍信息,民警常常需要用一根扁擔挑著電腦,走村串寨開展工作。這份為(wei) 民情懷與(yu) 樸實作風,被當地群眾(zhong) 讚譽為(wei) “扁擔精神”。

  精準扶貧引領山鄉(xiang) 巨變。這些年,“扁擔精神”在當地公安幹警中被代代傳(chuan) 承下來,並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nei) 涵。隆暉表示,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首倡地。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wei) ,十八洞派出所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行動守護好“紅色地標”,時刻踐行“人民警察為(wei) 人民”的責任與(yu) 擔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