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山溝裏崛起千億級新能源高地

發布時間:2023-06-06 15:39: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早啊,上班去呀?”

  “嗯,這幾天廠子裏忙得很,我先走了啊。”

  一大早,楊林跟遇到的幾名村民熱情地打過招呼,就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朝幾百米之外的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走去。

  走在廠區平坦的柏油路上,看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超大型車間,楊林心情愉悅。

  今年45歲的楊林是包頭市石拐區開州窯子村村民,眼前的這一切讓他覺得很夢幻:就在一年前,這裏還是一座山包連著一座山包的“壕壕溝溝窪窪”,而現在,那些山包都消失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個(ge) 宏大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園區。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men) 這小山溝溝裏來了這麽(me) 大的企業(ye) 。”楊林說,如今,除了自家養(yang) 一些牲畜和不多的耕地,他和很多村民在家門口打工年收入就超過5萬(wan) 元。

  石拐區位於(yu) 大青山腹地,屬山丘地帶,四麵環山,中部為(wei) 溝壑相間的黃土山丘。新中國成立後,作為(wei) 與(yu) 包鋼配套建設的“一五”計劃國家重點項目——大青山煤田,使石拐區成為(wei) 包頭市能源基地,累計開采原煤2.1億(yi) 噸。

  這裏長達300多年的煤炭開采曆史,給當地留下的是65平方公裏的采空區。

  2011年,石拐區被列入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2013年,被列入全國67個(ge) 資源衰退型地區;2021年,煤礦開展全麵清理整頓,形勢更加嚴(yan) 峻。

  資源枯竭、資源衰退,因礦設區、因煤而興(xing) 的石拐區,陷入了“礦竭城衰”的發展絕境。在扼頸般的發展困境中,如何突圍,成為(wei) 石拐區必須麵對的現實。

  “騰籠換鳥”“二次創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這些看似輕鬆的字樣,對於(yu) 血液中流淌著“肯吃苦、重實幹、不服輸、爭(zheng) 一流”傳(chuan) 統礦山精神的石拐人來說,是在絕境中的一次又一次蛻變,他們(men) 的這種堅持和不屈不撓的“石拐誠意”,不僅(jin) 為(wei) 自己拚出了一條發展之路,也感動了外來投資者。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2021年11月24日,對於(yu) 石拐人來說是個(ge) 值得慶祝的日子。這一天,作為(wei) 我國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業(ye) 的骨幹龍頭企業(ye) ,明陽集團在眾(zhong) 多選項中最終與(yu) 石拐區簽訂了超大型陸上風電整機及關(guan) 鍵核心部件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項目投資合作協議。

  這是一個(ge) 建設千億(yi) 級新能源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集群中的重要項目,建成後,產(chan) 業(ye) 園將成為(wei) 目前國內(nei) 陸上風電整機製造產(chan) 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屬地化產(chan) 業(ye) 配套最完備、單機容量最大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一期項目就可以帶來200億(yi) 元以上的產(chan) 值、5億(yi) 元以上的利稅,解決(jue) 千人以上就業(ye) 。

  這個(ge) 孕育中的“金娃娃”何以接續落地?望著園區內(nei) 高差約50米、中間溝壑縱橫的兩(liang) 座大山脊,要做到協議中約定的一年時間裏建成、投產(chan) 、見效,談何容易。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連連搖頭,認為(wei) “不靠譜”。

  有了項目並不意味著萬(wan) 事大吉,落地開工、投產(chan) 達效才是真發展。如何讓項目從(cong) 紙上落到地上,再從(cong) 地上落到賬上,麵對質疑,石拐人喊出了“脫皮掉肉”“砸鍋賣鐵”“爭(zheng) 分奪秒”的口號,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位於(yu) 石拐區科創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內(nei) (以下簡稱科創園),總體(ti) 規劃麵積為(wei) 2100畝(mu) ,一期占地650畝(mu) 。為(wei) 了平整出這2000多畝(mu) 項目用地,石拐區咬緊牙關(guan) 拿出當年財政收入的60%,並想盡各種辦法籌措資金,先後投入近10億(yi) 元,以“有解思維”“優(you) 解思維”,不惜一切代價(jia) 削山填穀、劈山造地。

  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幹。為(wei) 了加快工程項目建設進度,石拐區成立專(zhuan) 班,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卡準時限,以月、旬、天量化進度。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還開拓思維、積極創新,加快項目手續辦理、做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最大限度地服務企業(ye) ,擦亮“石心實意”政務服務品牌、創造出“石拐速度”。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2022年3月25日,隨著一聲鳴笛,數百台大型機械開足馬力,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破土動工;

  2022年5月31日,明陽北方智慧能源內(nei) 蒙古5-10MW新能源超大型風機及關(guan) 鍵核心部件高端智能製造項目施工方進場;

  2022年7月8日,明陽項目首根鋼柱順利吊裝,廠房從(cong) 基礎工程轉入主體(ti) 工程施工階段;

  2022年12月29日,明陽百米葉片投產(chan) 下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由明陽智能自主研製的MySE216陸上超大型玻纖葉片成功下線,葉輪直徑達216米,製造出目前全球已下線葉輪直徑最大的陸上機組葉片。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陸上超大型風電整機製造廠、碳玻混合超長葉片製造廠、風電整機齒輪箱製造廠、中速永磁發電機製造廠、智能電氣配套設備製造廠、國家級陸上風機綜合實驗檢測認證中心等都將陸續在這裏落戶或本地配套,為(wei) 包頭培育千億(yi) 級新能源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物有甘苦,嚐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從(cong) 荒山造地到爭(zheng) 取資金,從(cong) 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到辦理係列手續……項目建設一路走來,科創園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永平刻骨銘心,至今說起來心情都難以平靜,“非常艱難”是他和大家共同的感受。

  “科創園規劃範圍內(nei) 高壓線路較多,是明陽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大突出問題,我們(men) 先後赴市供電局協調40餘(yu) 次,完成古石線110KV高壓輸電線路等3條線路的改遷架設和1條線路的手續辦理工作,僅(jin) 此一項就節約投資800萬(wan) 元。”陳永平介紹道。

  “從(cong) 招商之初我們(men) 就明白,這絕不僅(jin) 僅(jin) 是引進一個(ge) 風電項目,而是在導入一個(ge) 新能源業(ye) 態。現在看來,舉(ju) 全石拐之力來做這件事實在是太值了!”石拐區發改委主任劉誌強表示。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營商環境優(you) 則企業(ye) 強。

  談起未來的發展,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chuan) 衛對明陽新能源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園信心百倍,他在央視《對話》節目中表示:“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風機製造企業(ye) ,我們(men) 把大型整機等高端核心部件和大型整機落戶在包頭,建設兩(liang) 個(ge) 國家級創新研發中心檢測試驗中心,不僅(jin) 要製造,還要智造,力爭(zheng) 用3年時間打造一個(ge) 千億(yi) 級以風電為(wei) 主體(ti) 的新能源全產(chan) 業(ye) 鏈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集群。”(記者 蔡冬梅)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