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短視頻沉迷,還需加強“青少年關懷”(金台隨筆)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yang) ,引導他們(men) 合理觸網,在麵對短視頻時,既主動發現美好又拒絕沉迷網絡
當前,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正在逐漸加深。刷短視頻,有的同學跟隨專(zhuan) 家學者、科普博主,發現興(xing) 趣愛好的“星辰大海”;而有的同學則被搞笑視頻、熱門段子吸引,手機逐漸“拿得起、放不下”。青少年與(yu) 短視頻應保持怎樣的距離,維持怎樣的關(guan) 係?這已成為(wei) 許多老師、家長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e) 教育學生經常看短視頻的比例均超過六成;未成年網民最常看的短視頻內(nei) 容,搞笑類題材占66.4%,其次為(wei) 休閑類題材。一項抽樣調查顯示,33.4%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對“我不能忍受沒有手機”表示同意,有超過1/3的青少年可能因使用手機影響學習(xi) 和生活。
短視頻為(wei) 什麽(me) 會(hui) 讓一些青少年“上癮”?一方麵,短視頻放大的畫麵、誇張的配樂(le) 與(yu) 戲劇性的剪輯,為(wei) 用戶打造了沉浸式觀看體(ti) 驗。“猜你喜歡”等算法推薦功能,更形成了使用時間越長、用戶信息越準、同類內(nei) 容越多的推送循環。另一方麵,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烈,大量新奇、有趣的短視頻契合他們(men) 的心理需求。
長時間、近距離觀看短視頻,不僅(jin) 會(hui) 損害視力、影響身體(ti) 健康,還可能導致注意力分散,也更容易讓未成年人習(xi) 慣於(yu) 即時滿足,而忽視學習(xi) 、運動等,這值得我們(men) 警惕。
近年來,短視頻應用紛紛推出“青少年模式”。然而調查發現,這一模式的使用率、滿意度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部分“青少年模式”密碼位數過少、無需人臉識別,對於(yu) 熟悉家長身份證號和設置習(xi) 慣的青少年來說,不難破解。更關(guan) 鍵的是,部分“青少年模式”內(nei) 容池相對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觀看需求。
防範青少年短視頻沉迷,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在升級“青少年模式”的同時,還需加強“青少年關(guan) 懷”。從(cong) 家庭教育看,父母應以身作則,先放下手機,加強親(qin) 子溝通,用一起運動、一起讀書(shu) 等高質量相處方式營造有愛有趣的家庭氛圍。從(cong) 校園教育看,學校應大力推薦適宜青少年的課外讀物、影像資料,引導學生主動過精神充盈的文化生活。從(cong) 平台責任看,真正有用的“青少年模式”並不是普通瀏覽模式的“簡配版”。短視頻應用應主動做加法,針對青少年興(xing) 趣廣泛、愛好多樣的群體(ti) 特點,分門別類地生產(chan) 、推薦更多優(you) 質益智內(nei) 容,充分滿足青少年的觀看需求。
今天的青少年是網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men) 的學習(xi) 生活與(yu) 互聯網密不可分。短視頻裏那些生動活潑的知識問答,比文字更直觀鮮活的人生故事,比圖片更雄偉(wei) 壯麗(li) 的大好河山,對青少年開闊眼界、塑造精神也有著積極意義(yi)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yang) ,引導他們(men) 合理觸網,在麵對短視頻時,既主動發現美好又拒絕沉迷網絡,既充分涉獵各類知識又適當滿足娛樂(le) 需求,才能更好助力他們(men) 健康成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5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