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90後牧民圓了“綠色夢”

發布時間:2023-06-27 16:55: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夏日裏,熾熱的陽光照耀著錫林郭勒盟廣袤的大地,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額爾敦塔拉嘎查牧民達古琴家的羊圈裏,牧民們(men) 分工明確,手法嫻熟,不到5分鍾,一隻隻羊就褪去了厚重的“毛衣”,換上了輕薄的“夏裝”。

  “每年的這個(ge) 時候都是草原上剪羊毛的季節,嘎查牧民們(men) 會(hui) 互相幫忙,輪流到各家剪羊毛。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我們(men) 家的100來隻羊有半天就完事兒(er) 了。”達古琴說,剪羊毛不僅(jin) 關(guan) 乎羊的舒適和健康,也與(yu) 牧民們(men) 的經濟收入息息相關(guan) 。

  “要是放在幾年前,我家700多隻羊,剪一次羊毛就得需要一個(ge) 星期,但現在真不是個(ge) 事兒(er) 。”達古琴忙碌中帶著喜悅。

  性格開朗的達古琴,是位90後“新牧民”。2013年,他大學畢業(ye) 後義(yi) 無反顧地回到家鄉(xiang) ,當起了牧民。經過10年的努力,他不僅(jin) 在自家草場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家庭牧場,還牽頭成立嘎查集體(ti) 經濟合作社,成為(wei) 了嘎查致富的帶頭人。

  為(wei) 什麽(me) 一個(ge) 90後的大男孩大學畢業(ye) 後會(hui) 放棄繁華都市的生活,甘願回到草原當牧民呢?達古琴給出的答案很浪漫:“我的父母都是牧民,我在這片草原上出生和成長,跟‘她’不離不棄是我的夢想,我希望這個(ge) 夢想有種顏色,那就是綠色。”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錫林郭勒草原,在寶力根蘇木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傳(chuan) 統畜牧業(ye) 向現代畜牧業(ye) 轉變步伐,探索一些好辦法,幫助農(nong) 牧民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利潤效益,真正同龍頭企業(ye) 等經營主體(ti) 形成利益共同體(ti) 。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讓當時有著2年養(yang) 殖經驗的達古琴在圓夢路上更有信心了。他意識到保護好生態,畜牧業(ye) 才能持續發展。此後,他逐步調整畜群結構,將自家的600多隻羊出售,從(cong) 澳大利亞(ya) 引進了30頭純種海福特牛,並積極學習(xi) 冷配技術,加快牛群品種改良速度,取得了良好效益。

  “和養(yang) 羊相比,養(yang) 牛既能減輕草場壓力,又能節省人工成本,不僅(jin) 提高了收入,還保護了草原的生態。”達古琴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一頭牛的收入可頂10隻羊,養(yang) 一頭牛可節約生態成本50%以上,他把家裏的600多隻羊換成牛來養(yang) 殖,收入不僅(jin) 沒減少反而提高了。幾年來,他家的養(yang) 殖規模不斷擴大,海福特牛存欄量從(cong) 最初的30頭發展到了現在的90多頭,年均收入可達50萬(wan) 元。

  “這些年,不僅(jin) 僅(jin) 他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men) 嘎查整體(ti) 也走上了現代化畜牧業(ye) 的道路。嘎查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就是一個(ge) 見證,2022年合作社經營性收入達到了48萬(wan) 元,這讓我們(men) 對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更足了。”額爾敦塔拉嘎查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斯琴說。

  額爾敦塔拉嘎查的變化是寶力根蘇木的一個(ge) 縮影。9年來,蘇木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著力實現經濟社會(hui) 與(yu) 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積極創建家庭牧場和養(yang) 殖示範戶,以示範戶帶動周邊牧戶轉變生產(chan) 方式,促進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式向多元化轉變。就在去年,蘇木各嘎查集體(ti) 經濟收入均達到20萬(wan) 元以上,牧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此次在內(nei) 蒙古考察時再次強調,穩步優(you) 化農(nong) 牧業(ye) 區域布局和生產(chan) 結構,推動農(nong) 牧業(ye) 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nong) 牧業(ye) ,抓好農(nong) 畜產(chan) 品精深加工和綠色有機品牌打造,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推動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今後如何發展現代化畜牧業(ye) 指明了方向。”寶力根蘇木黨(dang) 委書(shu) 記青格勒說,今後,蘇木要聚焦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全麵補鏈強鏈、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與(yu) 此同時,抓實良種畜繁育工作,提高畜群生產(chan) 能力、個(ge) 體(ti) 產(chan) 值、養(yang) 殖效益和品牌競爭(zheng) 力,推廣智慧化平台建設,鼓勵牧民轉變生產(chan) 觀念,算好經濟賬、生態賬,培育食品加工、冷鏈物流、電商銷售、畜牧體(ti) 驗、民宿等新業(ye) 態。(記者 巴依斯古楞 見習(xi) 記者 張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