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興安盟以工代賑算好鄉村振興“兩本賬”

發布時間:2023-06-27 16:55:00來源: 內蒙古日報

  盛夏時節,興(xing) 安盟科右前旗察爾森湖畔綠意盎然。在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現場,舉(ju) 目四望,一行行、一棵棵泛著新綠的榛子樹綿延向遠方,承載起當地村民對增收致富的無限期待。

  村民李春梅正在項目現場清理雜草,細心嗬護著嘎查分配給她的200棵榛子樹苗。“前3年我主要負責栽樹、除草、整地,每年能賺2000元。等到第4年榛子達到盛果期,我每年還能賺1.5萬(wan) 元以上。這個(ge) 項目太好了,不僅(jin) 讓我增收了,我們(men) 村也更綠了!”眼見著家鄉(xiang)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辛勤的勞動又換來實實在在的收入,李春梅對未來熱情高漲、信心十足。

  在李春梅所在的察爾森嘎查,90%的村民都參與(yu) 到了這片900餘(yu) 畝(mu) 經濟林的種植和管護中。今年,科右前旗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1000萬(wan) 元,在察爾森鎮察爾森嘎查、俄體(ti) 鎮雙勝村、科爾沁鎮柳樹川村等4個(ge) 村改造低產(chan) 林4260畝(mu) ,帶動989戶農(nong) 牧戶增收。

  “我們(men) 把建設完成的經濟林按照比例分別確權給村集體(ti) 和參建農(nong) 戶,老百姓以前是‘給別人打工’,現在是‘為(wei) 自己謀事’,參與(yu) 項目建設和後期管護的積極性非常高,收入也有了穩定來源。察爾森嘎查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榛子林達到盛果期後,53戶參建農(nong) 戶平均每年都能獲得1.5萬(wan) 元以上的穩定收入,村集體(ti) 收入超過20萬(wan) 元。”科右前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孟凡祺介紹說。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以工代賑,賑的是為(wei) 民初心,富的是當地百姓。

  過去,興(xing) 安盟在荒山綠化方麵一直選擇種植抗旱性能較好的品種,但經濟效益不高,群眾(zhong) 參與(yu) 度低。2022年以來,興(xing) 安盟以促進農(nong) 牧民持續穩定增收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廣經濟林建設項目,同時,提出“以工代賑+確權到戶”的促進增收的發展思路,即在經濟林建設管護階段通過以工代賑方式增加群眾(zhong) 短期就地務工收入,在經濟林盛果期運營階段通過林地確權到戶方式增加群眾(zhong) 長期生產(chan) 經營性收入,實現了增綠亦增收。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在突泉縣六戶鎮永繁村,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帶來了“裏子”“麵子”的美麗(li) 蝶變。

  眼下,突泉縣六戶鎮永繁村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現場的榛子樹綠意蔥蘢,看似細嫩的枝丫牢牢紮根在土壤裏。滿山青翠的背後,誰又能想到這裏曾是一片荒涼?

  今年3月,永繁村實施經濟林建設項目通過以工代賑吸引當地村民參與(yu) 造林、護林等環節,在讓“荒山荒坡”變“綠水青山”的同時,實現了村民、村集體(ti) 的共同受益。

  “永繁村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共種植450畝(mu) 榛子,有120餘(yu) 名村民參與(yu) 整地、挖坑、管護等環節,村民在每個(ge) 環節都能拿到相應的工資,人均工資達到5000元以上。”據六戶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劉洪玉介紹,永繁村目前在家戶數313戶,該項目通過確權到戶分配給每戶1畝(mu) 地,榛子達到盛果期後將為(wei) 村民每年帶來1萬(wan) 元左右的收益。剩餘(yu) 137畝(mu) 榛子將用來壯大村集體(ti) 經濟,預計每年增收100萬(wan) 元以上。

  興(xing) 安盟地下水資源豐(feng) 富,但區域性、階段性幹旱問題也十分明顯。永繁村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配套建設低水高調灌溉工程,灌溉係統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把低處的地下水抽取到高山上,儲(chu) 存在山上的蓄水池中,需要灌溉時再通過管道係統輸送到林地中滴灌,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節約了一筆“豐(feng) 厚”的水費。

  “以工代賑這個(ge) 政策太好了,能夠讓我在家門口掙到錢,也能照顧好家。”在紮賚特旗胡爾勒鎮查幹珠日和嘎查朵蘭(lan) 艾裏南側(ce) 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現場,前來鏟土壓苗、清理雜草的村民包寶張笑容滿麵。

  “‘以工代賑、促民增收’是我們(men) 實施六項增收的一項重要舉(ju) 措,通過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既促進農(nong) 民穩定增收,又提升土地綜合利用效率。項目已吸納200餘(yu) 人通過投工投勞獲得就業(ye) ,增加收入。”胡爾勒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雲(yun) 峰說。

  以工代賑,為(wei) 民生計、當計長遠。今年,興(xing) 安盟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4000萬(wan) 元,在全盟實施20個(ge) 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項目,總麵積達1.41萬(wan) 畝(mu) ,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截至目前,已在挖坑、整地、栽樹等環節提供務工崗位1978個(ge) ,人均務工增收超過2000元;在經濟林達到盛果期後,近2000戶參建農(nong) 戶年均可增收1.5萬(wan) 元,23個(ge) 嘎查村集體(ti) 經濟平均年增收超過50萬(wan) 元。

  增加農(nong) 民收入、助力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提升內(nei) 生發展動力,以工代賑的“乘法效應”正為(wei) 群眾(zhong) 鋪開一條廣闊的增收致富路。

  “以工代賑經濟林建設不僅(jin) 有‘綠化整體(ti) 賬’和‘增收綜合賬’可算,還有一筆‘雙碳長遠賬’,我們(men) 打算利用3年時間累計打造10萬(wan) 畝(mu) 經濟林,項目建成可形成大量可計量、可核查的碳匯產(chan) 品,產(chan) 生持續穩定且不斷增長的生態紅利。”興(xing) 安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周文表示,圍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內(nei) 蒙古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興(xing) 安盟正在把以工代賑建設項目作為(wei)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與(yu) 修複工程項目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做好項目增量擴麵、群眾(zhong) 宣傳(chuan) 發動、林下經濟培育、社會(hui) 主體(ti) 引入等相關(guan) 工作,探索打造一批“以生態興(xing) 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帶就業(ye) 、以就業(ye) 促增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綜合示範區,通過以工代賑書(shu) 寫(xie) 山青、業(ye) 興(xing) 、民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篇章。(記者 高敏娜 《興(xing) 安日報》記者 張昕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