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力爭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0%
人民網南京6月27日電 (張瀚天)6月27日,人民網從(cong) 江蘇省政府新聞發布會(hui) 獲悉,江蘇力爭(zheng) 到2025年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3.3%左右,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占規上工業(ye) 產(chan) 值比重達50%。
數據顯示,2022年,江蘇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超3700億(yi) 元,對全國的貢獻接近12%;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上工業(ye) 比重達48.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江蘇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明顯突破,蘇州實驗室成為(wei) 國家核心戰略科技力量,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創造了太赫茲(zi) 無線通信最高實時傳(chuan) 輸記錄等重大成果,“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等一批大國重器“亮相登台”。
“江蘇將始終堅持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一體(ti) 部署,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中心。”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趙建國表示,下一步,江蘇將從(cong) 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江蘇產(chan) 業(ye) 急迫需要出發,構建以實驗室為(wei) 引領、技術創新中心為(wei) 骨幹、重大科研設施為(wei) 支撐的創新平台體(ti) 係。高水平建設實驗室、高標準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高質量建設重大科研設施是江蘇三大任務。“我們(men) 將對24家通過重組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予以專(zhuan) 項支持,加快構築40家左右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方陣,組建江蘇省實驗室聯盟,努力形成建製化科技攻關(guan) 能力。”他說。
截至目前,江蘇已建有國家高新區18家、國家創新型城市13個(ge) ,數量居全國第一,並率先實現了設區市全覆蓋,南京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徐州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擁有國家創新型縣(市)14個(ge) ,居全國第一。其中,江蘇全省70%以上的研發投入、80%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90%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在蘇南實施或完成,蘇南自創區已成為(wei) 江蘇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
江蘇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列,高水平人才支撐是關(guan) 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才資源總量增長54%、總數達1400多萬(wan) ,全職在蘇兩(liang) 院院士人數增長24%、總數達112人。”據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季振華介紹,一直以來,江蘇堅持引進培育“雙輪驅動”,精心組織實施省“雙創計劃”“333工程”等省級重點人才工程,統籌推進教育衛生、人文社科等行業(ye) 領域人才發展。
“江蘇的過去靠人才驅動,江蘇的未來也必然靠人才引領。”季振華表示,下一步,江蘇將著力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持續完善人才生態、平台、計劃、服務“四位一體(ti) ”工作格局,為(wei)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走在前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同時,將持續開展人才評價(jia) “破四唯”政策舉(ju) 措的研究和實踐。製定人才特殊調配辦法,在薪酬、績效、保障等方麵探索突破性政策,促進人才跨區域、跨體(ti) 製、跨單位流動。探索推進容錯備案製,對無故意過錯、未取得預期成果的不作負麵評價(jia) 、免予追究責任。積極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布局,圍繞江蘇省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建設一批特色產(chan) 業(ye) 人才集聚區。全力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創載體(ti) 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事業(ye) 編製“周轉池”,支持重大科創載體(ti) 、新型研發機構、龍頭企業(ye) 等引進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更好地服務保障高能級人才平台建設。
此外,江蘇還將實施高匹配人才計劃、提供高水平人才服務。加大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領軍(jun) 人才支持力度,麵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創新製高點,引進培養(yang) 一批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完善“江蘇人才服務雲(yun) 平台”功能,升級人才“蘇暢卡”,在健康管理、子女教育、交通出行、文化旅遊等方麵提供專(zhuan) 屬服務,為(wei) 廣大人才創新創業(ye) 營造良好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