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邊際崛起技術創新中心
近日,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等承辦一場“衢動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係列活動,28個(ge) 新科創項目進行路演。自2018年成立以來,浙大衢州“兩(liang) 院”圍繞衢州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科創、學科建設等方麵開展合作互相賦能,成為(wei) 衢州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在30多家浙江大學校設研究機構中名列前茅。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科創。衢州市科技局負責人說,近年來,衢州提出“工業(ye) 強市、產(chan) 業(ye) 興(xing) 市”戰略,主推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產(chan) 業(ye) 鏈,對人才科創的需求更為(wei) 迫切。浙大衢州“兩(liang) 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任其龍擔任院長,聚焦化工、材料、新能源等與(yu) 衢州主導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領域,推動衢州產(chan) 業(ye) 發展。
前段時間,浙大衢州“兩(liang) 院”研發的“環保高性能標簽紙生產(chan) 技術”在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浙江)總決(jue) 賽中獲得一等獎,並與(yu) 衢州一家新材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目前,浙大衢州“兩(liang) 院”已與(yu) 幾十家衢州企業(ye) 開展技術攻關(guan) ,簽訂技術合同112項,合同總金額逾8500萬(wan) 元。
浙大衢州“兩(liang) 院”也是衢州高層次青年人才的集聚地。2022年引進博士64人,占當年衢州總招錄博士人數的58%,目前已招錄海內(nei) 外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174人。畢業(ye) 於(yu) 香港科技大學的王青月博士,2022年被評為(wei) 浙大衢州“兩(liang) 院”傑出青年學者,她已主持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nei) 的12個(ge) 高能級項目,累計經費超1000萬(wan) 元,是“衢州有禮 青年有為(wei) ”的一個(ge) 縮影。衢州市委人才辦負責人說,浙大衢州“兩(liang) 院”為(wei) 衢州招引高層次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浙大衢州“兩(liang) 院”支持下,衢州重大科創平台邁出關(guan) 鍵一步,創成省級技術創新中心——浙江省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此外,浙大衢州“兩(liang) 院”還建有分析測試中心(大型儀(yi) 器設備共享平台),以及全國高校裏第一家中試實驗實訓基地等平台,均對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開放共享,吸引大批四省邊際的相關(guan) 企業(ye) 前來尋求合作。
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建好、用好中試基地是關(guan) 鍵。走進浙大衢州“兩(liang) 院”中試實驗實訓基地,20餘(yu) 條生產(chan) 線一派繁忙。基地負責人王曉鍾說,實驗室探索建立的工藝流程,直接應用到產(chan) 業(ye) 化規模生產(chan) 中會(hui) 出現各類問題,通過中試環節,先進行一定規模的放大試驗,可以有效降低風險。目前,該基地一期能力趨於(yu) 飽和,2023年9月二期將開工建設。
“衢州的化工產(chan) 業(ye) 具有優(you) 勢,和浙江大學的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專(zhuan) 業(ye) 契合度非常高。”浙大衢州“兩(liang) 院”副院長朱耕宇說,利用衢州的化工條件和物理空間,可以開展一些在學校無法完成的實驗,學科和產(chan) 業(ye) 更緊密,科研人員也有更大的舞台。浙大衢州“兩(liang) 院”成立以來,主持及參與(yu) 國家級項目48項、省部級項目30項,申請各項專(zhuan) 利210件,授權發明專(zhuan) 利55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