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德信訪二三事:用心交流 用理做事
市、鄉(xiang) 、村三級信訪數量占比由6:3:1變為(wei) 2:3:5;重複訪銳減至個(ge) 位數;越級訪保持零統計……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liang) 年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也是安徽省唯一蟬聯該稱號的縣市。
看到這份成績單,廣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shu) 記陳文傑頗有感觸地說:通過登門走訪、開門接訪、帶案下訪,把關(guan) 口前移,狠抓信訪源頭治理,控增量、防變量、去存量,激活了信訪工作“一盤棋”。
廣德市位於(yu) 安徽省東(dong) 南隅,隸屬宣城市,這座隻有51萬(wan) 人口的縣級市,為(wei) 何能獲此殊榮?
榮譽的背後,得益於(yu) 廣德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信訪“三無”村(社區)創建,進一步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片警“陳SIR”:變“解決(jue) 率”為(wei) “滿意率”
廣德市公安局升平派出所二級警長陳麗(li) 娟,從(cong) 警25年,幹過刑偵(zhen) 、經偵(zhen) ,也被調到110指揮中心任過職。
2019年,陳麗(li) 娟下到基層,來到廣德市升平街道升平社區,成為(wei) 一名社區民警,就是大夥(huo) 口中的“片警”。
她常說,要想成為(wei) 一名稱職的社區民警,要“身”入社區,更要“心”入社區,用心與(yu) 群眾(zhong) 交朋友,才能得到他們(men) 的信任,才能知道群眾(zhong) 需要什麽(me) ,期望什麽(me) ,才能把社區警務工作做到群眾(zhong) 的心坎上。
升平社區位於(yu) 廣德市主城區,擁有人口3000多戶8000多人,商業(ye) 業(ye) 態多、人員流動性強,談及轄區的業(ye) 務,陳麗(li) 娟了然於(yu) 心。她把社區當家,在調解鄰裏糾紛、社區治安管理、入戶安全宣傳(chuan) 等工作上,真正做到了把社區居民當自己家人。
社區警務工作做得好不好,關(guan) 鍵要看安全籬笆紮得牢不牢。
在社區工作,每天麵對的大多是家長裏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卻和群眾(zhong) 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麵對繁雜瑣碎的社區工作,陳麗(li) 娟始終保持十分熱情、百分耐心、千分細致,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與(yu) 輔警一道串百家門、知百家情,為(wei) 警務工作的紮實開展夯實了重要基礎。
“社區居民的小事,就是我們(men) 社區民警的大事。”從(cong) 陳麗(li) 娟走上社區警務崗位的第一天起,她就將這份承諾根植心中。
“信訪是什麽(me) ?”陳麗(li) 娟自問自答,信訪是矛盾化解不了才會(hui) 產(chan) 生信訪,老百姓不滿意了才會(hui) 有信訪,如果問題全部化解在基層,信訪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處理信訪問題必須抓早抓小的重要性。從(cong) 警多年,長年累月的社區工作,練就了陳麗(li) 娟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套本領。
“老百姓反映的問題雖然不見得少,但解決(jue) 的方式方法有了很大改善。”陳麗(li) 娟說,這麽(me) 多年來,從(cong) 過去的管理者到現在服務者,變被動接訪為(wei) 主動下訪,角色在變,為(wei) 民辦實事的初心不改。
除了是社區片警,陳麗(li) 娟還有另一重身份:升平社區法治副書(shu) 記。陳麗(li) 娟感慨道:“辦理每一個(ge) 信訪案件都不容易。對於(yu) 當事人的合理訴求,特別是疑難複雜的信訪案件,要多換位思考,帶著責任和感情去全力化解。隻有這樣,才能讓信訪變信任,打開群眾(zhong) 心結,換來群眾(zhong) 滿意度。”
采訪期間,升平社區警務室的錦旗牆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有“為(wei) 民請命,一心為(wei) 民”八個(ge) 燙金大字的一麵錦旗格外引人注意。陳麗(li) 娟笑道,“這是一個(ge) 老舊小區居民眾(zhong) 籌贈送的,一人一塊錢,也被稱為(wei) ‘一元錦旗’。”
村支書(shu) “羅書(shu) 記”:架起“連心橋” 當好“解憂人”
信訪工作的本質是群眾(zhong) 工作,核心是解決(jue) 問題。
誓節鎮花鼓村緊鄰廣德市西開發區,在建項目多,拆遷任務重,G50滬渝高速改擴建、祥化線建設、新318線建設以及自來水廠管網改造等廣德市重點工程項目,在花鼓村均有涉及。
發展的快速期,也是矛盾的突發期。
“我們(men) 村也有自己‘成長的煩惱’,矛盾糾紛隱患大。”花鼓村黨(dang) 委書(shu) 記羅楠直言不諱,這就給信訪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為(wei) 做好綜治信訪工作,花鼓村創新實施“清明上和圖”工作法,成立村民調解委員會(hui) ,與(yu) 鎮綜治辦信息互通,積極主動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針對宅基地、山場、征地拆遷、家庭鄰裏等領域出現的矛盾,實行就地化解,及時掐滅信訪苗頭。
身為(wei) 一名90後,別看年紀輕,羅楠幹起基層信訪工作,卻是一點也不含糊。
大橋村民組緊挨廣德市開發區西區,2009年西區擴建征地,當時村民組立下村規民約,但凡涉及征地拆遷的居民,都拿出補償(chang) 款的30%,作為(wei) 村集體(ti) 收入平分給所有村民。
“當年征地麵積小,補償(chang) 額度少,大家夥(huo) 都沒意見,連續幾次土地征遷,村民們(men) 都分到了補償(chang) 款。”羅楠介紹,但是最近一次土地征遷,部分拿到補償(chang) 款的村民不樂(le) 意了。
為(wei) 啥?羅楠道出了其中原委:過去一畝(mu) 地補償(chang) 5000元,現在一畝(mu) 地補償(chang) 4萬(wan) 元,大戶光是補償(chang) 款就有10多萬(wan) ,如果按照30%拿出來進行“二次分配”,多則就是三四萬(wan) 元。
“三番五次上門做工作,會(hui) 也沒少開,每次大家都是不歡而散,吵得不可開交。”羅楠坦言,鬧到最凶的時候,就差對簿公堂上法庭。
為(wei) 此,花鼓村兩(liang) 委班子經過多次上門和涉事村民組代表麵對麵溝通、心貼心交流,追本溯源化解陳年矛盾,就在開庭之前調解成功。“大家畢竟都是一個(ge) 村民組,不是親(qin) 就是鄰,抬頭不見低頭見,各讓一步,把30%的比例改成20%,這才算握手言和。”
基層是群眾(zhong) 信訪的源頭,源頭化解矛盾,是做好信訪工作的治本之策。
“大部分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訴求,隻要及時解決(jue) ,哪怕一時解決(jue) 不了,給一個(ge) 及時的反饋,百姓都能認可。”羅楠說,調解工作,說到底就是沉下心去調解,作為(wei) 中間人,左邊說、右邊聊,總能找出矛盾的化解點。
2022年,花鼓村累計調處解決(jue) 矛盾糾紛21起,牢牢守住了到市、赴省、進京訪“零”的底線,因此也被評為(wei) 廣德市信訪“三無”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