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從沁縣第十五屆端午民俗文化節看文旅康養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06-29 15:09:00來源: 人民網-山西頻道

  激越的鼓點響起,龍舟在西湖水麵競速飛渡;三弦奏響雅樂(le) ,沁州書(shu) 會(hui) 給廣大觀眾(zhong) 帶來全新的視聽盛宴;上黨(dang) 名吃匯聚,蘇式一條街上人潮湧動,品味舌尖上的非遺;發令槍聲清脆,運動健兒(er) 在沁州黃小米原產(chan) 地,以越野競技領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魅力……

  6月18日至25日,沁縣第十五屆端午民俗文化節精彩上演。這一囊括了龍舟公開賽、文化巡遊、非遺展演、名品展銷、民俗展示、越野挑戰賽、鄉(xiang) 村旅遊推介等18項精彩賽事的民俗文化節,以“我們(men) 的節日·端午”為(wei) 主題,采取“線上線下結合、城鄉(xiang) 一體(ti) 推進”的組織形式,讓群眾(zhong) 走上舞台成為(wei) 主角,演繹了一場青山、碧水、民俗、賽事激情交融的文旅康養(yang) 融合發展大戲,使本屆端午民俗文化節成了文化的盛會(hui) 、群眾(zhong) 的節日。

  以文興(xing) 旅、以文彰旅,既深入挖掘傳(chuan) 統文化特色,又放大獨有山水資源;既通盤謀劃激活文旅資源,又立足實際深挖康養(yang) 特色,以端午民俗文化節為(wei) 媒,沁縣努力在文旅康養(yang) 融合發展上走出一條新路。

  傳(chuan) 統文化:在傳(chuan) 承中創新

  “呦嘿,呦嘿,呦嘿……”數十條龍舟在西湖河道上破浪前行,龍舟上的槳手們(men) 伴著鏗鏘鼓聲齊聲呐喊,揮動木槳;湖岸上,從(cong) 四麵八方趕來的觀眾(zhong) 忘情地喝彩,為(wei) 槳手們(men) 加油……他們(men) 體(ti) 驗的是比賽,也體(ti) 驗的是文化,是流淌不息的沁州千年文脈。

  “從(cong) 抖音上看到沁縣龍舟賽的場麵很壯觀,所以特地帶家人過來看看。來到現場感到更加震撼!這才是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除此之外,沁縣耕讀傳(chuan) 家的傳(chuan) 統、鄉(xiang) 村旅遊的新貌、南涅水石刻的厚重,都讓我們(men) 流連忘返。”家住潞州區的王惠英對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頻頻點讚。

  沁縣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作為(wei) 沁縣曆史文化的代表,南涅水石刻聞名天下,有“皇家石刻看雲(yun) 崗,民間石刻在沁州”之美譽。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期間,南涅水石刻館,遊客成群結隊與(yu) 1500年驚世絕倫(lun) 的古代藝術深情對話,遊客李倩瑤說:“這裏收藏的大量石刻令人歎為(wei) 觀止,讓我第一次領略到‘千年瑰寶’的魅力。”

  作為(wei) 山西省第一個(ge) 中國曲藝之鄉(xiang) ,沁縣每年端午期間舉(ju) 辦的沁州書(shu) 會(hui) 已成為(wei) 山西的一個(ge) 地域文化品牌,國家非遺項目沁州三弦書(shu) 在一次次充滿新意的嚐試中,贏得更多人的喜愛。今年,沁州書(shu) 會(hui) 進一步創新辦賽方式,將山西省曲藝類非遺青年傳(chuan) 承人調演與(yu) 沁州書(shu) 會(hui) 融合為(wei) 係列活動,全省10市選送的曲藝類非遺青年傳(chuan) 承人帶來的精彩節目,在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舉(ju) 辦期間集中展示。抑揚頓挫、寓莊於(yu) 諧的太原蓮花落;風趣幽默、別具一格的大同數來寶;內(nei) 容豐(feng) 富、精彩絕倫(lun) 的曲沃琴書(shu) 、武鄉(xiang) 琴書(shu) 和夏縣琴書(shu) ;著名的沁州三弦書(shu) 、忻州三弦書(shu) 、陽泉評說、壽陽評說、陵川鋼板書(shu) 、離石彈唱等,詼諧幽默的表演贏得在場觀眾(zhong) 陣陣掌聲。

  兼顧傳(chuan) 統與(yu) 創新,是本屆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活動的一大特點。從(cong) 龍舟競渡鬧端午到巧手裹粽慶端午,從(cong) 文化巡遊賀端午到載歌載舞過端午,從(cong) 沁州書(shu) 會(hui) 說端午到民間工藝展端午,以及廟會(hui) 、書(shu) 畫展、攝影展、名品展銷……活動內(nei) 容看似傳(chuan) 統,但沁縣在運用“做菜”的食材和“烹飪”的方法上卻進行了大膽更新和調整。

  他們(men) 不斷推進優(you) 秀民俗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創新,努力實現端午民俗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策劃了“逛、品、賞、嚐、購、娛”等活動新“菜單”。有承載“沁州記憶”的老物件、老手藝展區,上黨(dang) 梆子、河南豫劇、上黨(dang) 八音會(hui) 、沁州三弦書(shu) 、省級非遺調演等傳(chuan) 統戲曲、書(shu) 會(hui) 表演和廟會(hui) 傳(chuan) 統遊戲,也有精美無比的文創產(chan) 品驚豔亮相,還有本土歌手、舞蹈演員現場表演,以及各類樂(le) 器的“同台競技”,通過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跨界聯動,新舊民俗文化的碰撞融合,給前來“赴宴”的客人以新感覺、新滋味,使沁縣的端午文化品牌永葆勃勃生機與(yu) 無限活力。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融合中激活

  “非常美,難得的經曆。沁縣人的熱情好客,鄉(xiang) 村的美麗(li) 景色,讓人難忘。”回憶在沁縣參加越野挑戰賽的經曆,來自晉城市高平市的龐可依舊激動不已。

  6月18日,“我們(men) 的節日·端午”沁縣第十五屆端午民俗文化節係列活動之第二屆“踏尋紅色足跡、感受農(nong) 耕文明”越野挑戰賽在沁縣沁州黃鎮小東(dong) 嶺村鳴槍開賽。來自全省的200餘(yu) 名跑步愛好者齊聚於(yu) 此,盡享運動的快樂(le) ,領略沁縣的壯美山河,感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獨特魅力。

  沁州黃鎮小東(dong) 嶺村作為(wei) 此次賽事的主會(hui) 場和賽事起點,一場視聽盛宴和味蕾享受也在此與(yu) 賽事同步上演。長治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八音會(hui) 《水城情韻》、扇子舞《水韻沁州》、鼓舞《天美地美中國美》等節目精彩絕倫(lun) 、燃爆現場,贏得陣陣掌聲;道地沁州黃小米湯、鹵肉幹饃、棗糕等沁縣特色小吃引得各地朋友駐足品嚐,連連稱讚。

  沁州黃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田冠英表示,借端午民俗文化節東(dong) 風,將沁縣的鄉(xiang) 村旅遊、康養(yang) 資源、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果展示出來、推介出去,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城鄉(xiang) 融合注入更多活力,是舉(ju) 辦端午民俗文化節的意義(yi) 所在,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行走在沁縣的鄉(xiang) 村,意蘊悠長的“古色”、情懷熾烈的“紅色”、生機盎然的“綠色”、璀璨迷人的“夜色”,讓人無不感歎——在此,目之所及色彩紛呈,處處皆是景。

  隨著端午民俗文化節的舉(ju) 辦,沁縣鄉(xiang) 村旅遊市場急劇升溫,各鄉(xiang) 鎮紛紛打出了“農(nong) 旅融合”“文旅融合”“康養(yang) 休閑”特色牌,參與(yu) 鄉(xiang) 村體(ti) 驗、遊樂(le) 、采摘、垂釣、象棋比賽的遊客來自多個(ge) 省市,農(nong) 民在家門口獲得豐(feng) 厚收入,該縣鄉(xiang) 村旅遊展現出勃勃生機,一場賽事激活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引擎。

  今年以來,沁縣將節日文化作為(wei) 推動當地文旅康養(yang) 提質增效的新引擎,以節慶興(xing) 文旅,以文旅促振興(xing) 。新店鎮、沁州黃鎮、南裏鎮、郭村鎮、牛寺鄉(xiang) 作為(wei) 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的活動延伸區域,相繼開展了越野挑戰、趣味運動、紅色旅遊、象棋大賽、休閑旅遊、采摘等一係列活動,受到廣大遊客青睞。

  在牛寺鄉(xiang) 走馬嶺村,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激情體(ti) 驗水上漂流、感受野炊露營、觀賞田園風光、采摘時令水果,盡情享受文旅康養(yang) 的快樂(le) 。來自太原的郝江霞說:“今天帶著孩子親(qin) 自采摘,既讓孩子體(ti) 驗了農(nong) 家趣味,又增長了見識,真的不虛此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沁縣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驅動力”,推動文化興(xing) 起來、旅遊火起來、鄉(xiang) 村旺起來。

  城市品牌:在實踐中塑造

  “從(cong) 第一屆到第十五屆,我來了七八次,每次感受都不一樣。特別是今年,活動組織得井井有條、豐(feng) 富多彩,每天好幾萬(wan) 的客流量,好幾場不同的文化展演,依舊能夠保持井然有序,實屬不易。這也說明沁縣在賽事組織、塑造城市品牌上,有了自己獨特的經驗。”來自河南省鄭州市的李誌強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對本屆沁縣端午民俗文化節的組織給予高度評價(jia) 。

  十五年耕耘,茁壯成長;十五年孕育,風姿卓然。通過對“端午民俗文化節”品牌的傾(qing) 力塑造,沁縣為(wei) “端午”這個(ge) 中國傳(chuan) 統佳節賦予了新的內(nei) 涵和豐(feng) 富表達,也使“三晉花園·水美名城”這個(ge) 城市品牌享譽全國。

  立足山水做文章,聚焦康養(yang) 定方向。近年來,沁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打造文旅康養(yang) 勝地為(wei) 目標,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持續增強康養(yang) 特色,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成色,推動旅遊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體(ti) 育、文化、養(yang) 生養(yang) 老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促進文化旅遊從(cong) 觀光型向綜合效益型轉變,打響擦亮“三晉花園·康養(yang) 沁州”品牌。

  端午民俗文化節舉(ju) 辦期間,沁縣城鄉(xiang) 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個(ge) 多麵立體(ti) 而又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民俗文化節,既提升了沁縣的城市氣質,也成為(wei) 展現沁縣亮麗(li) 形象的一扇窗口。誌願者服務與(yu) 城市品牌相得益彰,縣城範圍內(nei) 建立了24個(ge) 誌願服務驛站、40多個(ge) 文明交通誌願崗,347名青年誌願者以飽滿的熱情、高雅的精神風貌踐行著文明城市的理念,保持著“文明城市”的光亮品牌。

  沁縣傳(chuan) 統節目《皇後泉傳(chuan) 奇》《康熙禦賜沁州黃》《布衣詩魂》等情景劇“重出江湖”,亮相端午,讓遊客領略了沁縣傳(chuan) 統文化之美。同時,傳(chuan) 統非遺表演舞龍、耍獅子、高蹺、二鬼摔跤等也精彩上演,大展非遺藝術的獨特魅力。端午民俗文化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品牌,共同豐(feng) 富了城市文化內(nei) 涵,讓文化融入市民生活日常,讓沁縣的城市品牌更加閃亮。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以節慶賽事為(wei) 媒,三晉花園沁縣,書(shu) 寫(xie) 下瑰麗(li) 詩篇;以文旅康養(yang) 為(wei) 魂,水美名城沁縣,必將成就新的光榮和夢想。(馮(feng) 波、井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