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天津交響樂團最新力作《長城》成功首演

發布時間:2023-06-29 16:23:00來源: 天津日報

 

  作為(wei) “中銀之聲”首屆天津音樂(le) 節重磅演出之一,6月28日晚,天津交響樂(le) 團最新力作“交響詩篇《長城》──為(wei) 合唱、獨唱與(yu) 交響樂(le) 隊而作”在天津大劇院音樂(le) 廳成功首演,藝術地再現了偉(wei) 大的長城精神。

  連日來,音樂(le) 節邀請了眾(zhong) 多海內(nei) 外名團名家輪番來津獻藝,為(wei) 市民和外地遊客獻上了豐(feng) 盛的音樂(le) 大餐。在音樂(le) 節火熱舉(ju) 辦的同時,適逢2023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津召開,作為(wei) 東(dong) 道主天津的專(zhuan) 業(ye) 樂(le) 團,天交帶來的原創力作《長城》向世界各地的來賓展示了天津文化的風采。

  多年來,天交以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用交響樂(le) 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己任。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從(cong) 古至今,文學家、藝術家們(men) 用詩篇、國畫、歌曲等藝術形式表現長城,體(ti) 現著不同時期對長城精神的理解與(yu) 詮釋。此次天交選取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永恒題材,委約著名作曲家張千一、著名詞作家屈塬聯袂創作。

  被譽為(wei) 樂(le) 壇“黃金搭檔”的張千一、屈塬以無限的民族自豪感、飛揚的文采樂(le) 思及執著的藝術匠心,寫(xie) 就了《長城》8個(ge) 樂(le) 章的鴻篇巨製。他們(men) 的筆觸從(cong) 古代、近代延伸到新時代,用音樂(le) 和文字描繪了兩(liang) 千餘(yu) 年來長城與(yu) 中華民族的脈絡。張千一表示,《長城》是繼《黃河》大合唱和《長征組歌》之後,又一部反映中華民族偉(wei) 大精神的大型交響聲樂(le) 作品,創作者以當代人的視角,把古代、近代、新時代長城精神的內(nei) 涵挖掘和表現出來。

  本場音樂(le) 會(hui) 由天交團長、國家一級指揮董俊傑執棒。《長城》采取合唱、獨唱、獨奏與(yu) 交響樂(le) 隊演奏的表現形式,樂(le) 團加上北京音協合唱團、天津音樂(le) 學院青年合唱團、天交附屬合唱團,達到近300人的演出規模。

  整部作品先後分為(wei) “東(dong) 方大牆”“築城”“望夫石”“破陣子”“一根蠶絲(si) 有多長”“飛舞的大刀”“風雲(yun) 沒有遠去”“長城萬(wan) 歲”等8個(ge) 樂(le) 章。8個(ge) 樂(le) 章各有特色,總體(ti) 又呈現出一致的厚重感和力量感。

  跟隨藝術家的演繹,觀眾(zhong) 感受到長城兩(liang) 千餘(yu) 年來的滄海桑田,聆聽長城精神撞擊在血脈和靈魂中的悠長回響。創作者在創作中投入了深沉的現實關(guan) 懷和深刻的思辨色彩,既不回避曆史上修築長城曾帶給人民的苦難,也書(shu) 寫(xie) 出長城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眾(zhong) 誌成城、堅韌不屈,作品中的長城實現了從(cong) 軍(jun) 事建築到民族象征的轉變,具有深遠的曆史縱深感。演出在終篇“長城萬(wan) 歲”中達到最高潮,樂(le) 隊與(yu) 合唱團奏唱出宏大的音響,將長城精神與(yu) 新時代對接,全場觀眾(zhong) 為(wei) 之熱血沸騰。

  音樂(le) 上,天交還演奏了張千一作曲的交響前奏曲《光榮與(yu) 夢想》和管弦樂(le) 《豐(feng) 收之歌》,並返場加演了交響合唱《萬(wan) 歲,偉(wei) 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即將到來的“七一”獻禮。董俊傑表示,天交努力將《長城》打造成一部謳歌黨(dang) 、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力作,做到“把中國的故事國際化”,期待《長城》成為(wei) 一部在天津誕生的,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記者 翟誌鵬 攝影 姚文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