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鎮10萬畝頭茬苜蓿喜迎豐收
仲夏六月,萬(wan) 物華實。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位於(yu) 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10萬(wan) 畝(mu) 苜蓿迎來了頭茬收割季。經過20多天的集中收割,“綠地毯”變成了“條紋毯”,收割後的苜蓿通過晾曬、摟草、打包等一係列工序後,將變成牛羊愛吃的營養(yang) 大餐。
“今年我種了120畝(mu) 苜蓿、170畝(mu) 玉米,和周邊的朋友組建了一個(ge) 合作隊伍,實現苜蓿、玉米從(cong) 種到收全流程機械化作業(ye) ,我們(men) 配備的新型鐮割機,在收割時能實現苜蓿秸稈10厘米左右一次輕微對折,這樣能有效加快晾曬時間,減少營養(yang) 流失。”城川鎮糜地梁嘎查回鄉(xiang) 創業(ye) 的退伍軍(jun) 人寶龍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城川鎮依托現有基地和肉牛產(chan) 業(ye) 帶基礎優(you) 勢,打造出了種養(yang) 結合、糧草兼顧、生態互補的一體(ti) 化深度融合循環經濟,苜蓿種植也逐步走上了規模化、集約化、產(chan) 業(ye) 化發展道路。
2023年全鎮種植苜蓿量突破10萬(wan) 畝(mu) ,已投用苜蓿飼草料加工廠2處、正在建設2處。
為(wei) 全力保障畜牧業(ye) 供給需求、推動飼草料鏈條閉合發展,鎮、村兩(liang) 級組織本著“以種定養(yang) 、以養(yang) 定種、種養(yang) 結合、生態循環”的發展思路,加快草原生態補獎、草顆粒加工補貼、苜蓿種植補貼等一係列惠農(nong) 政策落實落地。並以苜蓿草一次播種、多年收益的實效做法,有效激發了農(nong) 牧民種植苜蓿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三豐(feng) 收”。
“今年苜蓿的收購價(jia) 格為(wei) 1800—2000元/噸左右,這個(ge) 價(jia) 格相比往年是降了一些,不過具體(ti) 收購價(jia) 格還要實地查看苜蓿的長勢、品相。從(cong) 刈割、打捆、裝卸全流程都是機械作業(ye) ,種植戶隻管收錢,省工省時省力。”城川鎮珠拉圖嘎查苜蓿收割商德格吉夫說,目前苜蓿市場需求量較大,呼和浩特、銀川等周邊大型養(yang) 殖基地都供不應求,這幾天已經收購8000多畝(mu) 、3000多噸苜蓿。
以高質量飼草料基地推動種養(yang) 殖融合發展,城川鎮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全鎮統一實施適合當地的苜蓿種植、管理、收獲、加工等技術規程,以惠農(nong) 資金、技術培訓、社會(hui) 投入等多方合力,推進多個(ge) 苜蓿草顆粒飼料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建設投用;以先種後補、以獎代補,易大則大、易小則小的實施原則,全麵摸排苜蓿種植基數,建立完善的種植檔案,集中連片建設苜蓿種植示範基地。
與(yu) 此同時,采取市場運作模式,引導龍頭企業(ye) 資本、科學種植技術等重點要素向優(you) 勢區域集中,推動苜蓿等飼草料向標準化種植管理、規模化收割生產(chan) 、社會(hui) 化生產(chan) 服務轉型,逐步推動優(you) 質飼草就地就近供應生產(chan) ,實現種養(yang) 互促、草畜兩(liang) 旺的良性循環發展。
風吹紫花開,召喚幸福來。城川鎮積極構建的“種、養(yang) 、加、銷”一體(ti) 化農(nong) 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條,讓草牧業(ye) 實現生態、生計兼顧,增綠、致富共贏。(記者 李國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