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出土金冠鳳冠“甲子輪回”再聚首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記者董兆瑞)7月8日,以“臻美大明 溢彩彰華”為(wei) 主題的2023明文化論壇在明十三陵景區遊客中心舉(ju) 辦,旨在發掘傳(chuan) 承明文化精華,傳(chuan) 遞豐(feng) 富的明文化內(nei) 涵,共探文物活化路徑。
本屆論壇由一場主論壇、5場主題論壇、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3場主題文物展和10項係列文化活動組成,從(cong) 不同側(ce) 麵對明文化內(nei) 涵進行充分闡釋,並通過貫穿全年的10項係列文化活動抵達市民,將進一步發揮昌平作為(wei) 北京“三條文化帶”唯一交匯區的優(you) 勢,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昌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和體(ti) 驗中心。
定陵出土金冠鳳冠時隔64年再聚首。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主論壇聚焦“明代美學” 促進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明粉”對話
主論壇設置主旨演講、南北對話、現場連線、專(zhuan) 家觀點等多個(ge) 環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中國明史學會(hui) 名譽顧問毛佩琦和北京城市規劃學會(hui) 理事長、北京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邱躍等近10位專(zhuan) 家學者,圍繞《美學視野下的明文化》《王學和左派王學的社會(hui) 價(jia) 值》《<永樂(le) 大典> 對當代文化建設的啟示》等主題深入交流,共享明文化研究成果。現場,北京明十三陵還和南京明孝陵進行了“南北對話”,雙方負責人圍繞《明代遺產(chan) 保護與(yu) 明文化活態傳(chuan) 承》進行探討,共促明文化曆史融合發展。
主論壇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hui) 明文化專(zhuan) 項基金同步成立,該專(zhuan) 項基金將在資助明文化有關(guan) 文物保護修繕、推動學術研究開展、推進明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傳(chuan) 播、促進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新時代明文化保護利用等方麵做出積極貢獻。
據了解,本屆明文化論壇議題在設置方麵,突出考慮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等內(nei) 容,邀請了60位文化名人、知名學者,分別在明十三陵景區遊客中心、北京服裝學院、國家典籍博物館等場地圍繞文化遺產(chan) 、文旅融合、數字文博、服飾美學、永樂(le) 大典等5大主題展開學術探討交流,進一步實現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有機結合,讓明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定陵出土金冠鳳冠時隔64年再聚首。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金冠鳳冠“甲子輪回”重新聚首 再現明代萬(wan) 曆時期皇家風采
作為(wei) 2023明文化論壇係列展覽三部曲之一的“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也在7月8日論壇開幕當天同步開展,展覽由明十三陵管理中心聯合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國家典籍博物館共同舉(ju) 辦。
展廳中,定陵出土萬(wan) 曆皇帝的金冠以及孝端皇後和孝靖皇後的4頂鳳冠“合璧亮相 聚首一堂”。據介紹,自1956年5月開始至1958年7月,定陵先後挖掘出土了萬(wan) 曆皇帝金翼善冠1頂以及孝端、孝靖皇後所有鳳冠4頂。1959年,其中的兩(liang) 頂鳳冠調撥給了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前身之一的中國曆史博物館。這次展出也是64年之後,4頂鳳冠和萬(wan) 曆皇帝的金冠首次齊聚一堂。“其中,孝靖皇後十二龍九鳳冠、三龍二鳳冠的真品,是唯一一次麵向公眾(zhong) 對外展出。其中,三龍二鳳冠和九龍九鳳冠7月8日當天展覽後分別送回故宮和國博,接下來的展覽將用複製品替代。”展覽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
“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展”共有共計64套80餘(yu) 件文物展出,按照宮殿陳設、帝後衣冠飾物、器皿、金銀進行劃分,展覽內(nei) 容分為(wei) “明代的政治發展”“明代的社會(hui) 文化”“明代的中國與(yu) 世界”共三部分。展覽以金銀器為(wei) 主要展品,兼有玉、瓷器、木器、織物、圖典等不同種類,品類豐(feng) 富、世所罕見。其中萬(wan) 曆皇帝金翼善冠、寶帶、佩刀、金盞、金盂、金鑲寶石飾品、玉帶板、玉盒、青花梅瓶、襯褶袍、百子衣等展品,都是明十三陵館藏中舉(ju) 足輕重的文物珍品。
據了解,本屆明文化論壇共策劃了3場主題文物展,包括以“邂逅·多彩大明1573”為(wei) 主題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ju) 辦的萬(wan) 曆文物展;以“明潢貴器”為(wei) 主題在杭州舉(ju) 辦的萬(wan) 曆專(zhuan) 題文物展;以“明定之典——定陵文物再聚首”為(wei) 主題在明十三陵景區舉(ju) 辦的明代文物展,讓本屆論壇在地域空間形成多點呼應、支撐的局麵。
定陵出土金冠鳳冠時隔64年再聚首。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10項係列活動貫穿全年 邀市民沉浸式體(ti) 驗明文化
為(wei) 了讓遊客能沉浸式體(ti) 驗明文化,借助2023明文化論壇,昌平區打造了覆蓋全年的10項係列文化活動,邀請廣大市民沉浸式體(ti) 驗明文化,推動明文化活態傳(chuan) 承,更大限度地發揮明文化資源的社會(hui) 效益。
論壇開幕當天,在明十三陵長陵景區舉(ju) 辦了以“日月同歌”為(wei) 主題北京古建音樂(le) 季十三陵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音樂(le) 會(hui) 以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形式詮釋論壇主題“臻美大明 溢彩彰華”,在十三陵的地標建築長陵祾恩殿前演奏傳(chuan) 統樂(le) 曲,讓悅動的音律在明代古建築前跳動,從(cong) 音樂(le) 角度挖掘明文化的美學元素,以充滿動態和創意的演出帶領觀眾(zhong) 穿越古今時光、享受視聽盛宴。
此外,本屆論壇在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等傳(chuan) 統節日期間開展麵向大眾(zhong) 、鼓勵社會(hui) 參與(yu) 的一係列活動,包括新年祈福大典、明代甲胄巡遊、《明憲宗元宵行樂(le) 圖》複原展、明代服飾複原大秀、關(guan) 王廟祭祀禮儀(yi) 、居庸關(guan) 古戰重演等。整個(ge) 2023明文化論壇10項係列活動將貫穿2023全年,主要以禮樂(le) 展演、明製服飾秀、儀(yi) 式複原等形式讓社會(hui) 大眾(zhong) 更多地接觸明文化、了解明文化、享受明文化、傳(chuan) 播明文化。
在大眾(zhong) 化、時尚化的係列活動之外,大明書(shu) 場、“大明故事我開講”等多項常態化係列活動將貫穿全年。大明書(shu) 場以“月講”和重要節日節點、線上與(yu) 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按照不同主題持續推出,每期圍繞明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jun) 事、外交、社會(hui) 、科技、文藝等領域,邀請專(zhuan) 家學者探討明史、明文化價(jia) 值。“大明故事我開講”活動將充分發揮十三陵曆史文化資源優(you) 勢,發現培養(y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文化高素質帶頭人,弘揚宣傳(chuan) 正能量的明朝曆史風物、人物傳(chuan) 記及與(yu) 明十三陵有關(guan) 的傳(chuan) 承保護、文創能人、美食民俗、導遊趣事等為(wei) 主題的現代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論壇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本屆論壇兼顧學術性和社會(hui) 性、專(zhuan) 業(ye) 性和普及性,著力體(ti) 現大眾(zhong) 化、時尚化的理念,未來,2023明文化論壇還將陸續推出中醫藥文化旅遊節、“百子衣”快閃等活動,將為(wei) “明粉”、遊客和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和體(ti) 驗的機會(hui) ,用數字力量、沉浸式售賣等方式打造係列文化衍生產(chan) 品,力爭(zheng) 形成文化IP,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提高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