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公共預算收入79%用於民生支出

發布時間:2023-07-10 15:57:00來源: 新華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紮紮實實的成效。

  江蘇牢記囑托,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製定出台《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動方案》,把公共預算收入79%用於(yu) 民生支出,高質量統籌推進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工作,不斷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製、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高質量教育體(ti) 係、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wei) 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家門口服務,

  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7月3日,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柳洲社區居民金麗(li) 麗(li) 開車5分鍾,來到街道為(wei) 民服務中心補辦社保卡。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她僅(jin) 花1分鍾就在自助服務點上辦好了一張新卡。

  記者看到,這裏不僅(jin) 提供就業(ye) 失業(ye) 登記、社保、民政等綜合業(ye) 務,還可以提供生育醫療費報銷、異地就醫等32項醫保服務。泰山街道為(wei) 民服務中心主任陳曉豔介紹,除了服務中心主陣地,泰山街道還根據距離、居民聚集程度設立了大華分中心、天景分中心,實現15分鍾醫保服務覆蓋轄區42萬(wan) 居民。

  省醫保局的數據顯示,這樣的省級15分鍾醫保服務圈,江蘇已經建成289個(ge) 。

  醫保服務圈、養(yang) 老服務圈、公共綠地圈、智能商業(ye) 圈、健身圈……今年以來,從(cong) 蘇南到蘇北,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各種便民服務圈紛紛發揮效能。截至目前,江蘇基層公共服務標準化配置實現度超90%,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全麵建立。

  為(wei) 了適應人們(men) 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針對不同社區居民的要求,家門口服務也日趨多樣化、個(ge) 性化。

  “以後我坐公交也免費了,咱們(men) 老年人現在福利真不錯!”7月6日一大早,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橋西社區橋西苑小區的李勤山拿到網格員小杜送上門的老年公交卡,第一時間拍照“曬”在朋友圈。“本來我打算自己去街道辦的,小杜說天氣熱,貼心地幫我們(men) 這些70歲以上的老人辦好送上門。”

  “網格員是我們(men) 服務下沉的觸手。”雄州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陳信文說,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就是基層治理的發力點。雄州街道每個(ge) 網格都配備了專(zhuan) 職網格員和微網格聯絡員,網格員每天至少在轄區巡邏一次,除了上報轄區情況,還會(hui) 定期上門為(wei) 老幼、殘障等群體(ti) 服務。據了解,目前全省共配備專(zhuan) 職網格員8.8萬(wan) 名、微網格聯絡員41.5萬(wan) 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賦予江蘇‘在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的重大任務,為(wei) 我們(men)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政法委常務副書(shu) 記梁一波表示,政法係統將會(hui) 同省有關(guan) 部門切實抓好《強化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行動方案》貫徹落實,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製、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成效。

  聚焦急難愁盼,

  織密糾紛化解網

  前不久,蘇州市相城區渭塘鎮一小區有個(ge) 電梯壞了,居民多次向物業(ye) 反映無果,130多戶居民、商戶隻能步行上下樓。“居民一看到我,就一把拉住,說起這件煩心事。”渭塘鎮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調解員林宏斌調查後發現,事件源於(yu) 小區一新住戶入住時,搬家公司碰壞了電梯設備。麵對高昂的電梯維修費,新住戶、搬家公司和物業(ye) 都不願買(mai) 單。

  林宏斌將物業(ye) 、住戶、搬家公司約到現場,通過“沉浸式”體(ti) 驗請三方設身處地感受沒有電梯的不便,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用心走訪、真心傾(qing) 聽,走進群眾(zhong) 、深入群眾(zhong) ,才能打開群眾(zhong) 心門。”蘇州市司法局局長王侃說。

  如今,江蘇有10萬(wan) 餘(yu) 名人民調解員、4萬(wan) 餘(yu) 名律師和20萬(wan) 餘(yu) 名“法律明白人”活躍在社區村組,僅(jin) 今年上半年就化解群眾(zhong) 各類矛盾糾紛62萬(wan) 餘(yu) 件。

  “楓橋經驗”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yu) 活力。任靜(化名)與(yu) 張帆(化名)糾結近10年的買(mai) 賣糾紛,連雲(yun) 港瀛之誌律師事務所律師曹立誌花了3天就調解結案。當事人任靜說,矛盾快速化解,關(guan) 鍵在於(yu) 依法說理。

  今年5月,瀛之誌律師事務所創新成立非訴訟服務分中心,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加快捷的糾紛解決(jue) 渠道,深受歡迎。連雲(yun) 港市司法局局長董桂軍(jun) 介紹,該市已建成“1個(ge) 市級、6個(ge) 縣級、90個(ge) 鄉(xiang) 級”三級非訴訟服務中心。作為(wei) 落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機製挺在前麵”的主陣地,非訴訟服務中心及分中心運用非訴解紛方式,促進矛盾糾紛高效化解,有效防控社會(hui) 風險。

  “離群眾(zhong) 更近一些,解紛就更快一步。新時代‘楓橋經驗’始終是實現基層社會(hui) 治理良性循環的一把‘金鑰匙’。”省司法廳廳長張曉偉(wei) 說,我省今年先後部署開展“踐行‘楓橋經驗’ 深化‘非訴服務’”專(zhuan) 項行動,打造網上“楓橋經驗”非訴服務平台“蘇解紛”,深入推進非訴訟糾紛綜合化解體(ti) 係建設,著力在防範、化解、管理、服務、疏導上下功夫,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

  目前,全省已建立1600餘(yu) 個(ge) 非訴訟服務中心、分中心和非訴服務專(zhuan) 窗,3萬(wan) 多家各類調解組織、律師事務所、公證處、仲裁委員會(hui) 等進駐“蘇解紛”一站式非訴服務平台,用戶注冊(ce) 量達515萬(wan) 餘(yu) 人。矛盾糾紛化解從(cong) “碎片化”向“共治化”轉變,案件平均辦結時間較以往縮短48%。

  聚焦重點群體(ti) ,

  辦好民生實事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就業(ye) 穩則民心安。省人社廳副廳長張宏偉(wei) 介紹,今年前6個(ge) 月,江蘇城鎮新增就業(ye) 72萬(wan) 人以上,同比增長4%左右,占全國總量的1/10以上。但受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等因素影響,全省就業(ye) 運行也麵臨(lin) 一些困難。我省將聚焦重點群體(ti) ,用足各項就業(ye) 促進政策,最大限度穩崗拓崗,兜牢就業(ye) 困難群體(ti) 幫扶底線。

  高校畢業(ye) 生是就業(ye) 服務的重點人群。針對目前仍未就業(ye) 的離校畢業(ye) 生,省人社廳將協同省國資委、民政、科技等部門,加快進度,確保在8月底前完成已開發的國有企業(ye) 、事業(ye) 單位、城鄉(xiang) 社區、基層項目、科研助理等11萬(wan) 個(ge) 政策性崗位等全部招錄工作。

  拓展市場化招聘渠道,就業(ye) 部門將聯手頭部互聯網職場企業(ye) 開設就業(ye) 旗艦店,力爭(zheng) 在9月底前,全省每周采集不少於(yu) 1萬(wan) 個(ge) 月薪在6000元以上並足額繳納“五險一金”的高質量社會(hui) 化崗位,做到畢業(ye) 生求職招聘“不停歇”,時時有信息、周周有專(zhuan) 場、月月有活動。

  關(guan) 愛“一老一小”,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幸福。今年以來,江蘇全力打造“蘇適養(yang) 老”和“蘇童成長”服務體(ti) 係與(yu) 關(guan) 愛機製。目前全省已建成運營居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點1.8萬(wan) 個(ge) ,城市街道綜合性養(yang) 老服務中心407個(ge) 。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通過新建、增設功能、掛牌等方式,建成運營各類老年人助餐點6738家,累計為(wei) 315.8萬(wan) 老年人提供政府購買(mai) 居家上門服務,占戶籍老年人的16.5%。

  進入暑假,全省各地的未保中心愛心暑托班如期開班。南京江北新區蘆韻新風暑托班夏令營活動,第一站選擇參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風向標如何製作,風雲(yun) 雨雪等大氣現象如何產(chan) 生,氣象手語怎麽(me) 打……生動有趣的內(nei) 容,加深了轄區青少年對大氣科學的理解。

  省民政廳兒(er) 童福利處副處長季靜介紹,今年省政府民生實事中,將改造提升120個(ge) 省級示範性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和開設2000個(ge) “愛心暑托班”納入其中。在試點構建“蘇童成長”協同關(guan) 愛機製中,共確定試點地區13個(ge) ,遴選踐習(xi) 基地422個(ge) ,已開展未成年人參訪學習(xi) 活動4270場次。

  為(wei) 給特殊兒(er) 童更多關(guan) 愛,全省20家兒(er) 童福利院中已有18家納入殘疾兒(er) 童定點康複機構,25家縣級非區域性兒(er) 童福利院全部轉型為(wei)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目前全省共建有未保中心98家,承擔臨(lin) 時監護、關(guan) 愛服務等職責,共同撐起關(guan) 愛保護傘(san) 。(黃紅芳 唐悅 倪方方 陳珺璐)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