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黨建引領風帆勁,立德樹人守初心

發布時間:2023-07-11 10:39:00來源: 人民網-湖南頻道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精準找“點”,巧妙切入黨(dang) 建大主題,從(cong) 2022年起提出了黨(dang) 建工作“四四五五”工程,強化黨(dang) 的領導,重在促進發展,把黨(dang) 建工作與(yu) 學校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細化黨(dang) 建標準,重在基層黨(dang) 建,把基層組織建設與(yu) 發揮黨(dang) 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結合起來;深化黨(dang) 史教育,重在學史力行,把學習(xi) 活動與(yu) 踐行活動結合起來;優(you) 化黨(dang) 建思政的具體(ti) 內(nei) 容,重在育人根本,把黨(dang) 建工作與(yu) 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結合起來,推動黨(dang) 建工作不斷邁向新台階,實現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抓隊伍、重培養(yang) ,堅持“強”字為(wei) 基

  加強支部建設。按照“成熟一個(ge) 發展一個(ge) ”的原則,學校推進100%成熟班級建立黨(dang) 支部,課上課下同步度高,開展各項活動有保障;支部成員熟悉度高,參與(yu) 組織生活有熱情。現該校共有169個(ge) 學生黨(dang) 支部,對標黨(dang) 支部“五化建設”標準,對照黨(dang) 支部管理製度,落實“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活動開展,做到年度有計劃、季度有安排、活動有台賬、年終有總結。

  配強支部書(shu) 記。選聘副高職稱或博士以上教師擔任教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該校12個(ge) 教工黨(dang) 支部均實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雙帶頭人”的配置要求;選聘輔導員和年輕骨幹教師擔任學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黨(dang) 務幹部和“三支隊伍”配齊配強,關(guan) 注學生動態、時常談心談話、必要時果斷進行幹預,齊心協力抓好學生思政教育,“預警式防範”苗頭性、傾(qing) 向性問題。

  增強黨(dang) 員教育。學校黨(dang) 委出台發展黨(dang) 員工作細則,各級黨(dang) 組織切實做到“三抓三早”,注重黨(dang) 員教育管理,落實黨(dang) 員培養(yang) 積分製,理論學習(xi) 和實踐活動兩(liang) 手都要硬。2022年度學校共發展黨(dang) 員1120人,預備黨(dang) 員轉正1808人;重視在優(you) 秀青年教師中發展黨(dang) 員,全年發展青年優(you) 秀教職工黨(dang) 員16人;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學生入黨(dang) ,全年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黨(dang) 員84人。

  勇擔當、敢突破,堅持“新”字為(wei) 要

  更新教學理念。學校全麵部署安排開設《黨(dang) 的領導通識教育》通識課程,目標是實現100%大學生參加黨(dang) 校學習(xi) ,做到黨(dang) 員發展早教育、早選苗、早培養(yang) 。黨(dang) 建與(yu) 思政有機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黨(dang) 員發展全過程。

  革新課程教材。2022年暑假期間,學校緊鑼密鼓的籌備《黨(dang) 的領導通識教育》開課相關(guan) 事宜。為(wei) 順利推出質量高、特色強的黨(dang) 課,該校成立通識黨(dang) 課教研工作室,先後2次邀請專(zhuan) 家舉(ju) 行課程開設論證會(hui) ;統籌規劃安排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編寫(xie) 課程講義(yi) ,確定6個(ge) 課程教學專(zhuan) 題;特別召開《黨(dang) 的領導通識教育》課程教學師資專(zhuan) 場培訓會(hui) ,為(wei) 授課教師進行示範教學,增強教師授課信心、提高教師授課水平。

  創新育人模式。學校要求100%中層幹部為(wei) 學生義(yi) 務上黨(dang) 課,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深入一線教學,引領學生一心向黨(dang) 。2022年9月26日下午,《黨(dang) 的領導通識教育》課程開講,課程為(wei) 期四周,根據大一新生不同專(zhuan) 業(ye) ,安排不同時間段上課。課程開設以來,成效顯著:學生成績優(you) 秀率高達41%,不合格率僅(jin) 為(wei) 0.4%;80%的大一新生在完成課程學習(xi) 後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2023年上半年,通過黨(dang) 組織考察,2348人被確定為(wei) 入黨(dang) 積極分子,為(wei) 該校黨(dang) 員發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強實踐、促發展,堅持“實”字為(wei) 重

  切實堅持黨(dang) 建引領。學校堅持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政治建設為(wei) 統領,把好辦學航舵,加強黨(dang) 對學校工作的全麵領導,在學校建設與(yu) 發展中,以黨(dang) 建工作引領各項工作,紮實推進“黨(dang) 建+”工程,確保黨(dang) 建工作與(yu) 業(ye) 務工作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落實,同步考核。通過開展“黨(dang) 建+平安學院”“黨(dang) 建+文明寢室”“黨(dang) 建+學風建設”“黨(dang) 建+教學工作”“黨(dang) 建+實習(xi) 實踐”“黨(dang) 建+微宣講”等係列“黨(dang) 建+”活動,黨(dang) 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斷強化,戰鬥力顯著提升,在保證政治方向、凝聚師生員工、引領學校發展等方麵發揮更加堅強有力的作用。

  切實深化校企共建。勇闖新路,做好結合,學校注重教育內(nei) 涵發展,積極把實踐陣地轉向社會(hui) ,拓展基層育人平台,深化實踐育人成效,積極探索黨(dang) 建引領下的“實踐育人、立德樹人、服務社會(hui) ”的育人模式。和企事業(ye) 單位共建校外黨(dang) 員實踐教育基地17個(ge) ,開展各類共建活動30餘(yu) 場,參加人數6000餘(yu) 人。外國語學院與(yu) 嶽麓二小深化合作,全方位推進校外黨(dang) 員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推出“國旗下講述黨(dang) 史故事”“大手牽小手”係列護學活動,既從(cong) 實際出發,幫助嶽麓二小緩解人手短缺問題;又引領大學生從(cong) 實踐中學習(xi) ,得到實際鍛煉。人文藝術學院發揮學生專(zhuan) 業(ye) 特長,承接湖南省黨(dang) 史陳列館文創產(chan) 品設計需求,融入黨(dang) 徽黨(dang) 魂、抗戰紀念、勞動人民、名勝古跡等元素,提高文創產(chan) 品與(yu) 黨(dang) 史、湖南特色文化的融合度。

  切實強化誌願服務。學校注重以學科特色和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助力社會(hui) 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積極開展各類誌願服務。2022年下半年,成立黨(dang) 員誌願服務隊12個(ge) ,誌願者人數達2711人,校內(nei) 外組織誌願服務百餘(yu) 次,定期開展生態保護、助力殘疾人、關(guan) 愛老年人、輔導留守兒(er) 童、情係老黨(dang) 員等多類活動。商學院“商小蟻”誌願服務隊以“立德樹人”為(wei) 導向,發揚青春正能量,積極響應社區號召,參與(yu) “雷鋒家鄉(xiang) 學雷鋒”“一縷書(shu) 香獻真情”“扮靚幸福家”“送學傳(chuan) 黨(dang) 音”等特色誌願服務,是誌願服務社會(hui) 的中堅力量。信息與(yu) 機電工程學院秉持“為(wei) 社區服務、到社區鍛煉、在社區立功”的信念,麓穀社區、潤龍社區、向陽社區、梅園社區、金雅社區……處處可見工院學子的身影,他們(men) 或幫忙整理圖書(shu) ,或幫忙組織活動,或將歌聲帶到社區,或將溫暖送給老人。

  切實優(you) 化黨(dang) 建與(yu) 思政協同育人模式。學校大力推進“黨(dang) 建+思政教學”,充分鼓勵師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專(zhuan) 業(ye) 特色和優(you) 勢,融入思政元素,創作發人深省、餘(yu) 味悠長的作品。體(ti) 育學院以“精品課程融入紅色經典故事”為(wei) 理念核心,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五禽戲”為(wei) 重點內(nei) 容,用獨創藝術作品的方式賦予思政教育細膩的美感,呈現中華民族最深刻精神印記,加深學生對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音樂(le) 學院將教學與(yu) 課程思政相結合,深度挖掘思政教育與(yu) 舞蹈教育相契合的部分,創作了《我們(men) 一起畢業(ye) 》《槌聽侗音》等風格多樣的舞蹈獲獎作品;發揚“站得講台,上得舞台”的專(zhuan) 業(ye) 特色,把思政課堂搬上舞台,唱紅色經典,講中國故事,帶動學生樹立良好思想價(jia) 值觀念,推動立德樹人總目標的實現。

  風雨洗征程,回眸滿堂春。通過多管齊下抓黨(dang) 建、多點發力強組織、多措並舉(ju) 促育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在創先爭(zheng) 優(you) 、思政育人方麵取得不錯成績:獲評1個(ge) 國家級樣板支部、1個(ge) 省級樣板支部,第五屆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優(you) 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2項等,光明日報上稿1篇,2023年225人考研上岸。(李方圓、朱映鍇)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