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連台 群眾樂享文化大餐
一台好戲,連接古今。
一直以來,傳(chuan) 統戲曲劇目的展演都是中國·內(nei) 蒙古草原文化節備受關(guan) 注的重要部分。今年,昆曲《牡丹亭》、豫劇《程嬰救孤》、京劇《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等常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即將亮相,契合“相約北疆 文頌中華”的文化節主題,讓傳(chuan) 統文化“點睛”舞台,吸引廣大觀眾(zhong) 現場感受傳(chuan) 統戲曲文化強大的感染力和戲曲名家們(men) 精湛的藝術表現力。
文藝作品是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媒介,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欣欣向榮的表征和見證。7月11日,中國歌劇舞劇院的看家大戲歌劇《白毛女》在烏(wu) 蘭(lan) 恰特亮相,在《北風吹》《十裏風雪》《紮紅頭繩》等傳(chuan) 唱了半個(ge) 多世紀的經典旋律中,觀眾(zhong) 感受中國經典劇作的無限魅力,領略到作品背後深刻的精神內(nei) 涵。
“《白毛女》音樂(le) 的基本構架建立在北方戲曲‘三梆一落’的基座上,高亢之中夾著悲涼悲憤。”執行導演朱亞(ya) 林說道。那些原本離我們(men) 甚是遙遠的戲曲曲調經過《白毛女》的演繹,質樸、優(you) 美、易唱的屬性被再度激活,賦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便是文藝作品守正創新的題中之意。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為(wei) 加強區域間文化交流,本屆文化節期間還將舉(ju) 辦第六屆中國(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大賽涉及京劇、昆曲、川劇、秦腔、二人台、漫瀚劇、蒙古劇等多個(ge) 劇種,來自14個(ge) 省、市、自治區以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140餘(yu) 名選手將在4天的比賽中展開激烈角逐,以戲劇藝術形式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文藝處處長李博說:“紅梅大賽是一個(ge) 專(zhuan) 為(wei) 專(zhuan) 業(ye) 院團演員搭建的,集戲劇展示、交流、競技於(yu)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平台。在文化節期間舉(ju) 辦紅梅大賽,能夠促進地方戲交流,推出優(you) 秀的新人新作。”
北疆大地文化多元豐(feng) 富。一直以來,內(nei) 蒙古文藝工作者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為(wei) 文藝創作的根和魂,從(cong) 傳(chuan) 統出發,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創新表達,一部部飽含地域特色、具有中華文化特點的文藝作品豐(feng) 富著各族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屆文化節也是展示北疆文化的大舞台。“藝苑擷英”折子戲作品匯演以晉劇、二人台、漫瀚劇等劇種中具有一定表演經驗的優(you) 秀青年演員為(wei) 主,多位藝術家攜手傳(chuan) 承人同台演出,將向觀眾(zhong) 展現內(nei) 蒙古地方劇種傳(chuan) 承成果。《拉起四胡唱新歌》民族曲藝專(zhuan) 場運用內(nei) 蒙古傳(chuan) 統曲藝八種形式,以優(you) 美的語言和豪邁的旋律講述“一帶一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民族團結等新時代主題。
李博表示,本屆文化節在內(nei) 容項目的設置上,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門類和形式都更多。這是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讓中華文化植根北疆大地。同時,也希望這些具有中華文化特點,飽含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元素的內(nei) 容能激發文化認同與(yu) 情感共鳴,擦亮北疆文化品牌。(記者 柴思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