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肖向榮:與東城攜手書寫有高度、有溫度的時代故事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池夢蕊)7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北京市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院長、北京東(dong) 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肖向榮表示,“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東(dong) 城區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我將繼續與(yu) 東(dong) 城區攜手,書(shu) 寫(xie) 有高度、有溫度的時代故事。”
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東(dong) 城區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根植於(yu) 心的文化擔當,融入血脈的文化自信,觸手可及的文化生活,蓬勃發展的文化產(chan) 業(ye) ,讓東(dong) 城區的文化建設成果和文化事業(ye) 發展碩果累累。東(dong) 城區堅持“崇文爭(zheng) 先”理念,在構建以文化賦能區域發展“新範式”的畫卷上,不斷書(shu) 寫(xie) 壯美篇章。
中軸線上密布的亭台樓榭、胡同小巷裏的京味風韻、京劇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這些都構成了東(dong) 城古樸而厚重、多元又開放、時尚且潮流的文化底蘊。肖向榮表示,東(dong) 城區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中解決(jue) 了大與(yu) 小、遠與(yu) 近、上與(yu) 下、好與(yu) 差、古與(yu) 今、新與(yu) 舊的種種關(guan) 係,推動古老與(yu) 現代交相輝映,在東(dong) 城生活的居民都十分自豪,他們(men) 把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融入血脈,在宮牆殿瓦間觸摸曆史,在胡同巷陌中尋訪傳(chuan) 統,共同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
東(dong) 城區以“崇敬”之心扛起老城整體(ti) 保護和複興(xing) 的曆史責任,發揮中軸線無與(yu) 倫(lun) 比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實施一係列街區保護更新、文物騰退、展示利用和整治提升重點工程。發布煥發會(hui) 館文化活力夥(huo) 伴計劃,韶州會(hui) 館“樣板間”全新亮相,鏈接四省五市共建中華文化“百花園”。鍾鼓樓沉浸式演繹“時間的故事”,玉河故道東(dong) 畔新建成大運河數字體(ti) 驗中心“留住鄉(xiang) 愁”。
“我認為(wei) 城市的靈魂有三件寶:書(shu) 店、劇場、博物館,這三個(ge) 分別記載著一個(ge) 城市的記憶和整個(ge) 城市文明的象征”,肖向榮表示。東(dong) 城區著力打造觸手可及的文化生活,生活於(yu) 此,美後肆時、27號院、東(dong) 四胡同博物館等一批高顏值、時尚範的公共文化空間受到市民追捧,190家實體(ti) 書(shu) 店營造書(shu) 香滿城,“大戲東(dong) 望·全國話劇展演季”打造戲劇行業(ye) 風向標,“大戲看北京,好劇在東(dong) 城”讓文化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傳(chuan) 統文化節日的千餘(yu) 場群眾(zhong) 文化活動讓人民文化福祉不斷增強。電視劇《情滿九道灣》、話劇《鍾鼓樓》等各類文藝精品,以傳(chuan) 播手段之“新”解大眾(zhong) 精神文化之“需”。今年5月,由北京師範大學與(yu) 東(dong) 城區攜手打造的北京國際電影節·第30屆大學生電影節再度落地東(dong) 城,青春力量在老城集結,在光影交匯中結下了文化的累累碩果。
東(dong) 城區不僅(jin) 有高度繁榮的文化事業(ye) ,也有融合發展的文化產(chan) 業(ye) ,是文化企業(ye) 創新創業(ye) 的沃土。依托國家文化與(yu) 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釋放產(chan) 業(ye) 平台新動能。隨形就勢利用騰退空間孵化文化產(chan) 業(ye) 類聚的“文巷”,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充滿設計感、時尚潮、國際範,成為(wei) 了老城最為(wei) 亮眼的綜合性文化新地標。通過探尋藝術和科技的全新組合形式,重構“城市和人文”“時尚和生活”的思維版圖,為(wei) 未來東(dong) 城形象提升、視覺表達、文化創意展示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間和可能性。
“我將繼續與(yu) 東(dong) 城區攜手,進一步拓展有首都特色和東(dong) 城意蘊的實踐案例,書(shu) 寫(xie) 有高度、有溫度的時代故事。”肖向榮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