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發力打造中國“奶罐”硬實力
奶牛存欄169.5萬(wan) 頭,同比增長13.4%。
牛奶產(chan) 量275.3萬(wan) 噸,同比增長11%。
乳製品產(chan) 量227.6萬(wan) 噸,增速14.7%。
今年上半年,內(nei) 蒙古再次用亮眼的“成績單”展現出奶業(ye) 發展“加速度”。
“乳香飄飄”的內(nei) 蒙古,究竟在中國“奶罐”中占多大分量?
內(nei) 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是全國最大的奶業(ye) 生產(chan) 區,奶牛存欄、牛奶產(chan) 量、奶產(chan) 品產(chan) 值等多個(ge) 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全國人民每喝5杯牛奶就有1杯來自內(nei) 蒙古。
數字說話。全區現有年銷售500萬(wan) 以上乳製品企業(ye) 83家,加工能力1230萬(wan) 噸。2023年,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ye) 新增8家,達到38家,加工能力達到1140萬(wan) 噸。此外,全區獲得SC認證的企業(ye) 有41家,獲得小作坊登記證的手工坊有1584家,加工能力達到16萬(wan) 噸。
2022年8月,荷蘭(lan) 合作銀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業(ye) 20強”,伊利位居“全球乳業(ye) 五強”,連續9年保持亞(ya) 洲乳業(ye) 第一。蒙牛升至第七位。
鮮有一個(ge) 區域能像內(nei) 蒙古這樣,同時孕育兩(liang) 大位列全球乳業(ye) 前十強的乳企。中國乳業(ye) “兩(liang) 牛鼎立”,助力呼和浩特從(cong) “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邁進。從(cong) 中,也可以看出內(nei) 蒙古在中國乳業(ye) 中沉甸甸的分量。
奶業(ye) 是內(nei) 蒙古的綠色現代產(chan) 業(ye) 、當家支柱產(chan) 業(ye) ,是保障國家農(nong) 畜產(chan) 品供給、建設國家重要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的重要支撐。全力推進奶業(ye) 振興(xing) ,瞄準奶業(ye) 這個(ge) 長板,全力把產(chan) 業(ye) 鏈拉得更長,成為(wei) 內(nei) 蒙古推進經濟工作、承擔政治使命的明確目標。
8月,巍巍大青山下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更顯朝氣。
在位於(yu) 健康穀的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杆基地裏,智能化的生產(chan) 線高效運轉,日處理鮮奶6500噸,是全球產(chan) 能領先的單體(ti) 工廠。同樣位於(yu) 健康穀的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采用了全球一流的自動化設備和智慧低碳管理係統,是全球領先的智慧示範牧場。
作為(wei) “十四五”期間呼和浩特市的重點項目,伊利現代智慧健康穀聚焦打造以乳產(chan) 業(ye) 為(wei) 核心的“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通過產(chan) 業(ye) 驅動全鏈發展、數字賦能智慧城市、綠色引領產(chan) 城融合,創造了全球奶業(ye) 多項“之最”。在健康穀,人們(men) 可以近距離感受世界先進的乳業(ye) 生產(chan) 新模式,也可以見證從(cong) “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業(ye) 生產(chan) 全過程。
透過伊利,可以清晰看到內(nei) 蒙古立足得天獨厚的奶業(ye) 發展優(you) 勢,全力推動奶業(ye) 向更廣、更深、更高水平發展壯大的堅實腳步。
“家底”很厚,分量很足。今年以來,內(nei) 蒙古錨定奶業(ye) 率先振興(xing) 目標,緊盯奶產(chan) 量達到785萬(wan) 噸、奶業(ye) 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突破2000億(yi) 元的年度目標,堅持“鏈長+鏈主+專(zhuan) 班”工作模式,以全產(chan) 業(ye) 鏈思維加快推進奶業(ye) 發展。
政策發力,持續推進奶業(ye) 振興(xing) 。內(nei) 蒙古連續出台實施一攬子扶持發展政策,2022年出台了支持力度空前的“奶九條”,聚焦優(you) 質牧草供給、優(you) 良品種培育、優(you) 質奶源基地建設、奶牛疫病防控、乳業(ye) 科技創新等環節,從(cong) 全產(chan) 業(ye) 鏈解決(jue) 製約奶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問題。今年繼續完善支持政策,對“奶九條”優(you) 化升級,深入研究分析當前區內(nei) 外奶業(ye) 發展現狀,總結現行政策運行成效,聚焦解決(jue) 當前行業(ye) 生存壓力增大等製約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奶業(ye) 更有“國際範兒(er) ”,還需跨過哪些坎?優(you) 質飼草供應、自主供種能力是兩(liang) 個(ge) 繞不開的話題。
奶牛好,牛奶才好。在現代奶業(ye) 發展中,奶牛良種是奶業(ye) 生產(chan) 的根基,優(you) 質高產(chan) 奶牛直接影響著奶源供應。
在賽科星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種場,培育“國際範兒(er) ”種牛勁正酣。
透過參觀通道的玻璃牆,可以看到一頭頭奶牛正排隊進入自動化擠奶轉盤機,藥浴殺菌、拳握式驗奶、擦拭、上杯巡杯流水操作,自動擠奶的場麵有序而壯觀。
這裏是國內(nei) 規模最大、遺傳(chuan) 質量最高、技術集成要素最全的奶牛核心育種場,每年可培育頂級乳用種牛500頭,生產(chan) 高產(chan) 奶牛性控胚胎5萬(wan) 枚。下一步,這裏將建成服務全區、輻射全國的優(you) 質奶牛種源基地。
賽科星的背後,是內(nei) 蒙古堅持自主培育為(wei) 主、引進和繁育相結合加快良種奶牛擴繁的堅定步伐。目前,全區有育種企業(ye) 7家,包括2家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和5家種公牛站,有全國排名前100名的荷斯坦種公牛19頭、西門塔爾牛37頭。上半年,全區共生產(chan) 荷斯坦凍精42.3萬(wan) 支,生產(chan) 荷斯坦性控胚胎7484枚,凍精、性控胚胎供給能力均可滿足區內(nei) 全部需求。已推廣使用性控凍精10.3萬(wan) 頭、性控胚胎6721枚。
6月初,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內(nei) 3200畝(mu) 頭茬紫花苜蓿開鐮收割。
苜蓿草為(wei) 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譽為(wei) “牧草之王”。與(yu) 其他秸稈飼料相比,其具有蛋白含量高、纖維質優(you) 、適口性好的特點,對於(yu) 提高奶牛產(chan) 奶量、提升鮮奶質量有重要作用。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種植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說,6月初是紫花苜蓿的頭茬收割期,由於(yu) 其生長周期為(wei) 28天,所以每年6月至10月可收獲4茬。
收割後的苜蓿草經過晾曬,隨後被打捆機用多層拉伸膜打包成高1.2米、寬1米的圓柱形“草罐頭”。經過厭氧發酵的苜蓿青貯,營養(yang) 保留完整,口感更佳,而且貯存時間可達2-3年。同時在發酵中會(hui) 產(chan) 生乳酸菌,使每頭奶牛的產(chan) 奶量能提高10%左右,這樣的一個(ge) 個(ge) “草罐頭”成了奶牛的最佳營養(yang) 餐。
如果說牧場是奶業(ye) 的第一車間,那麽(me) 牧草則是奶業(ye) 的第一原料。要飼養(yang) 出好的奶牛,就要從(cong) 其優(you) 中選優(you) 的“口糧”開始。
飼草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給奶牛端起“鐵飯碗”。上半年,內(nei) 蒙古飼草種植總麵積1834萬(wan) 畝(mu) 。其中,青貯玉米1409萬(wan) 畝(mu) ,燕麥草167萬(wan) 畝(mu) ,預計青貯玉米、燕麥草供給能力可滿足區內(nei) 全部需求;種植苜蓿258萬(wan) 畝(mu) ,其中2023年新種植苜蓿62萬(wan) 畝(mu) ,今年內(nei) 蒙古優(you) 質苜蓿的自給率預計可提高到80%,較2022年提升5個(ge) 百分點。
強化集群建設、促進協同發展,內(nei) 蒙古抓好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打造一流加工企業(ye) 、做強一流產(chan) 品、創建一流品牌,全鏈條發力打造“奶罐”硬實力。(記者 韓雪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