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年中經濟觀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hui) 和諧之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
“養(yang) 老金又漲了,養(yang) 老更安心”“三甲醫院和社區醫院‘結對子’,家門口看病更省心”“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咱辦事更方便”……發展之中看民生,一個(ge) 個(ge) 溫暖的民生故事中,百姓感受最真切。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牢底線、補齊短板、加大投入,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同比名義(yi) 增長6.5%,實際增長5.8%;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678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7%。
民生投入持續增加,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加快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和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做好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工作。”
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社會(hui) 民生領域投入,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海、安徽、陝西等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百日千萬(wan) 招聘專(zhuan) 項行動天天有招聘、周周有專(zhuan) 場,各地加快零工市場規範化建設步伐,更好促進勞動者靈活就業(ye) 創業(ye) 。
——穩增長多措並舉(ju) ,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夜幕降臨(lin) ,江西省南昌市的紫荊夜市裏人頭攢動。“生意特別好,得忙到淩晨才能收攤。”餐飲攤主熊園波說,今年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舉(ju) 辦消費節、推廣美食直播,引來更多客流,收入也節節攀升。“我這幾平方米的小攤位,一個(ge) 月毛收入近兩(liang) 萬(wan) 元!”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咱農(nong) 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江西省南昌縣廣福鎮木山村村民張家富幹勁十足,“有技術員指導養(yang) 殖技術,有政府直補資金和貼息貸款,今年我在種好糧食的同時擴大養(yang) 殖規模,養(yang) 了700多隻鵝,預計能比去年多賺上萬(wan) 元。”
增加居民收入是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今年以來,我國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穩增長與(yu) 惠民生互促共進。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首次超過10萬(wan) 億(yi) 元,增長3.6%,為(wei) 基層“三保”提供有力支撐;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降至1%,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稅費“紅包”助力更多居民增收……上半年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穩就業(ye) 持續顯效,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
“剛接到通知,我成功入職了一家公司的審計部。”通過江蘇省蘇州市組織的校園引才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來自安徽大學的應屆畢業(ye) 生文超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蘇州市人社部門已走進上百所高校組織招聘,並配套“人才落戶直通車”等服務,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創業(ye) 提供政策托舉(ju) 。
蘇州市吳江區的退捕漁民朱興(xing) 順利上崗。“我年齡偏大、學曆不高,又缺乏專(zhuan) 長技能,找工作一直挺困難。”前不久,他走進“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社區人社專(zhuan) 員為(wei) 他推薦了公益性崗位,老朱當上了水上保潔員。目前,蘇州的“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已有79個(ge) ,上半年幫助1.4萬(wan) 名就業(ye) 困難人員實現就業(ye) 。
緊盯就業(ye) 這個(ge) 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應對就業(ye) 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推動相關(guan) 政策持續顯效。
拓寬渠道,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服務攻堅行動和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百日衝(chong) 刺”行動,穩定“三支一扶”“特崗計劃”“西部計劃”等招募規模;強化支持,延續推出“降、貸、返、補、提”等政策“組合拳”,助力企業(ye) 減負穩崗;提升質量,全麵開展春風行動等各類公共就業(ye) 服務活動……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3%,比一季度下降0.2個(ge) 百分點。
——穩物價(jia) 保障有力,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穩穩當當。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各地區認真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製考核,保障蔬果肉類供應,夏糧生產(chan) 實現豐(feng) 收,百姓“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越來越充實,糧油肉蛋奶果蔬茶等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供應充足、價(jia) 格基本穩定。
著力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織密織牢社會(hui) 保障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現代化不僅(jin) 要看紙麵上的指標數據,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織密織牢社會(hui) 保障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實際行動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兜底線,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更加健全。
上門理發、擦身、掃地……前不久,湖南省武岡(gang) 市文坪鎮孔家團村17組的村民劉碧香享受到了暖心的照顧。劉碧香是一名中風癱瘓者,屬於(yu) 特困家庭。今年3月,武岡(gang) 市共投入350餘(yu) 萬(wan) 元,在3個(ge) 鄉(xiang) 鎮62個(ge) 村試點推行“村級老年人關(guan) 愛專(zhuan) 員+五助”模式,由村幹部擔任關(guan) 愛專(zhuan) 員,帶領誌願者,為(wei) 農(nong) 村60歲以上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
我國不斷完善對困難群眾(zhong) 等特殊群體(ti) 的救助保障製度體(ti) 係,全麵落實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加強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將民生底線兜得更牢。與(yu) 此同時,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進一步拓寬,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更加健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基本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0.57億(yi) 人、2.4億(yi) 人、2.94億(yi) 人。
——補短板,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日益完善。
“在家門口的醫院也能看上眼科專(zhuan) 家,真方便!”7月6日,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人民醫院,家住黃陂區前川街道的劉女士在這裏接受了來自武漢市中心醫院專(zhuan) 家團隊的診療。“終於(yu) 找到了眼睛腫痛的病因,不用再專(zhuan) 程跑到市裏三甲醫院去看病了。”開好藥方,劉女士很是欣慰。
當天,武漢市中心醫院與(yu) 黃陂區人民醫院正式簽約,成立武漢首個(ge) 數字化區域醫療聯合體(ti) ,將通過醫療技術提升、科研項目協作及薄弱專(zhuan) 業(ye) 技術幫扶等,逐步實現數字化區域醫聯體(ti) 專(zhuan) 科同質化發展。
醫療體(ti) 製改革繼續深化,農(nong) 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年將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萬(wan) 個(ge) 以上,多地加快15分鍾便民生活圈建設,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送戲下鄉(xiang) 、搭建城鄉(xiang) 書(shu) 房……今年以來,我國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越來越強。
——強服務,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山東(dong) 省濟南高新區玉蘭(lan) 花園的張女士享受到了小區內(nei) 家庭托育點的便利。“上班前把孩子放到托育點,下班接回來,對我們(men) 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太方便了。”據了解,濟南市衛生健康委探索將托育機構嵌入居民樓裏,推動打造“小區內(nei) 、家門口”的托育服務模式。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機構585家,托位數達4萬(wan) 個(ge) 。
促進養(yang) 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也是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我國養(yang) 老、托育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幼有所育”“老有所養(yang) ”邁出新步伐。目前,我國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已達7.5萬(wan) 多家,提供的托位數達360多萬(wan) 個(ge) ;基本養(yang) 老服務保障機製逐漸完善,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不斷提升。
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wei) 現實
“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斷發展,我們(men) 就是要不斷滿足大家的合理需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為(wei) 保障和改善民生指明方向。
——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推進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
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健全城鄉(xiang) 基層治理體(ti) 係和鄉(xiang) 村治理協同推進機製,推進社會(hui) 治理數字化。”
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容,也關(guan) 係到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我國著力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家門口的優(you) 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這次多虧(kui) 了網格黨(dang) 支部和社區黨(dang) 組織多方溝通協調,才能及時疏通樓裏的管道下水,恢複正常生活。”內(nei) 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萬(wan) 豐(feng) 社區居民南亮說。小網格服務大民生,巴彥淖爾市探索實施黨(dang) 建引領社區“微網實格”治理機製,不斷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切實提升了治理效能。
夜幕降臨(lin) ,一場特殊的“居民院落會(hui) ”在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釀溪社區召開。社區的幹部群眾(zhong) 和教育、住建等部門工作人員圍坐一起,共同商討社區的停車難問題。“能不能在閑置空地增設停車位?”“現有的車位也需要規範”……說問題、想對策,居民代表徐超英信心滿滿,“辦法總比困難多,相信這個(ge) 問題一定能解決(jue) 好。”
“不論是社區發展,還是環境衛生整治,大家商量著辦,居民們(men) 參與(yu) 度越來越高,大家的精神麵貌也煥然一新!”釀溪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孫傳(chuan) 輝說。
——順應高品質生活期待,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從(cong) ‘夾心地’變成小公園,這塊綠色空間美得很!”帶著孩子快樂(le) 玩耍的山東(dong) 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居民殷幫美說。大家口中的“夾心地”,是一塊長120米、寬33米的雜亂(luan) 空地,曾經堆滿垃圾。
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青島西海岸新區今年投資539萬(wan) 元,全麵整治這塊“夾心地”。更新綠化苗木,在林下空間見縫插針設置停車位,加裝休閑健身裝置、兒(er) 童娛樂(le) 器材、休息椅、遮陽棚等便民服務設施……如今的“夾心地”,成了周邊居民最愛來的地方。像這樣的“微更新”項目,西海岸新區已完成105個(ge) 。
在江蘇省邳州市議堂鎮議堂村,房前屋後的“微菜園”綠意盎然。“通過鄉(xiang) 村公共空間治理,村裏環境越來越好,整治出來的閑置地變成小菜園,大夥(huo) 生活更方便,心情更舒坦。”村民潘誌方說。據介紹,邳州市今年將鄉(xiang) 村公共空間治理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推動環境整治向資源整合延伸,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也增加了集體(ti) 收入。
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城鄉(xiang) 統籌宜居宜業(ye) ,共同富裕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助力高品質生活,矚望未來,美麗(li) 中國畫卷舒展。
(本報記者王沛、申智林、鄭智文、王永戰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