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構築算力“雙引擎” 助推產業智能化升級
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力,算力是支撐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底座”,是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政府建設的新引擎。
為(wei) 推動算力產(chan) 業(ye) 上下遊協同匯聚發展,打造華中地區算力中心創新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東(dong) 湖算力大會(hui) 將於(yu) 8月11日在武漢市舉(ju) 辦,作為(wei) 會(hui) 議的先導活動“看見數字湖北——東(dong) 湖算力大會(hui) 媒體(ti) 探營活動”,走進了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武漢地鐵19號線新月溪地鐵站等地,展示了人工智能、5G等技術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實現新突破。
“雙算力中心”賦能武漢產(chan) 業(ye) 集群
武漢是全國少數擁有算力“雙中心”的城市。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2021年5月30日投運運行,該項目基於(yu) 昇騰AI基礎軟硬件建設,人工智能計算峰值性能達到200P FLOPS,HPC超算峰值性能達到4P FLOPS,通過多樣化的異構計算平台、多源算法平台和多態智能應用,支撐人工智能重大應用的模型訓練及推理,可用於(yu) 自動駕駛、城市大腦、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網絡安全、智能數字設計與(yu) 建造、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場景,助推武漢打造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高地。
武漢超算中心緊鄰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湖北東(dong) 湖高新區在東(dong) 湖科學城起步區打造的科技地標項目,也是全國最大的集裝箱超算中心,主要為(wei) 高科技領域和尖端技術研究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務,目前超算中心服務從(cong) 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氣動外形製造、深海石油勘探,到藥物靶點的尋找及研發等領域,為(wei) 高精尖技術領域輸送算力能量。
在“雙中心”的算力支持下,武漢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數量不斷增加。有統計數字顯示,入選武漢人工智能企業(ye) 庫的482家企業(ye) 中,營收過億(yi) 的企業(ye) 有23家,預計2025年武漢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將超過800億(yi) 元。
未來,武漢將與(yu) 本地算力、算法、數據及解決(jue) 方案的重要力量深入合作,打造算力、算法、數據、開發工具一體(ti) 化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更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當江城地鐵遇上“雲(yun) ”&“5G”
數據統計,武漢軌道交通最高日運送旅客519萬(wan) 乘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客流比例達到65%。麵對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武漢地鐵一直致力於(yu) 探索智慧軌道交通建設,為(wei) 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ti) 驗。
2017年11月,“武漢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信息化建設工程”被列為(wei)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hui) 示範工程,這一創舉(ju) ,也正式開啟了武漢地鐵的智慧化征程。2023年7月28日,隨著武漢地鐵19號線全線隧道貫通,武漢地鐵按下5G智慧城軌“加速鍵”,武漢乘“雲(yun) ”跨入世界級地鐵城市。
作為(wei) 5G智慧城軌建設核心和基礎的城軌雲(yun) 平台,則賦予了城軌行業(ye) 更為(wei) 宏大的想象空間。為(wei) 此,武漢地鐵提出建設、運營、經營“三駕馬車”共同發展的集團戰略,攜手華為(wei) 建設全國首個(ge) 新一線城市線網級城軌雲(yun) ,助力武漢打造交通強國示範城市。
武漢城軌雲(yun) 項目的落地,為(wei) 武漢5G智慧城軌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wei) 關(guan) 鍵業(ye) 務領域數字化科技創新的穩健落地樹立了榜樣。在建設層麵,武漢地鐵打破傳(chuan) 統的煙囪架構、降低重複投資;在運營層麵,武漢地鐵打破數據孤島,實現集團全業(ye) 務數據的安全共享,也為(wei) 數據標準化、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提供了基礎。同時依托雲(yun) 平台和大數據共享平台,武漢城軌雲(yun) 項目將強力支撐未來5G智慧城軌業(ye) 務的演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