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適老化改造需繼續補齊短板(來論)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旅遊領域廣泛應用,給遊客帶來新體(ti) 驗,同時也給老年人帶來了使用門檻。在預約環節推出老年人專(zhuan) 用界麵,幫助老年遊客更好適應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保留人工購票窗口、線下講解團隊,為(wei) 老年人提供服務……各地積極探索,優(you) 化景區適老化服務,解決(jue) 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便利老年人遊覽參觀。
《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提出,“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chan) 品。”景區既要針對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人工服務,也不妨提供更多適老化智能服務產(chan) 品,讓老年群體(ti) 享受更便捷、更有溫度的智慧旅遊服務。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曾發布多個(ge) 智慧旅遊適老化示範案例,聚焦線上平台和功能的適老化改造、線下景區設施與(yu) 服務模式的升級,為(wei) 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方便老年人出遊提供了借鑒。
推進景區適老化改造,還需繼續努力補齊短板。比如,針對老年遊客容易疲勞的特點,多在景區內(nei) 設立休息設施。再如,針對老年人視力減弱的情況,各類信息標識的文字應盡量采用大號字。從(cong) 老年群體(ti) 出遊的實際需求出發,做好旅遊景區適老化改造各項工作,定能讓老年人在出遊過程中享受更便捷、更有溫度的旅遊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