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布局產業新賽道 增強區域競爭力(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發布時間:2023-08-10 15:38: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濟南,核輻射監測等先進技術領跑全國;在東(dong) 營,鹽堿地利用從(cong) “改地適種”向“改種適地”轉變;在濟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蹚出致富新路徑……

  山東(dong) ,奮力在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

  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新力,糧食安全是基礎,種子是關(guan) 鍵。

  位於(yu) 德州樂(le) 陵市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今年1月迎回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赴太空的2萬(wan) 粒馬鈴薯種子,部分已經培育長成微型薯。“準備明年5月種到內(nei) 蒙古的大田裏,預計明年9月可以進行初步評價(jia) 。”科研人員王珍珍對從(cong) 中發現優(you) 質馬鈴薯品種充滿期待。

  種優(you) 才能糧豐(feng) 。在濟南,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選育的濟麥、魯原係列小麥品種,年播種麵積約占全國的1/7;耐鹽堿彩甜糯玉米新品種魯甜糯191的生產(chan) 經營權以150萬(wan) 元高價(jia) 拍賣成功,“真金白銀”彰顯品種含金量。

  在東(dong) 營,育種思維正發生重大轉變。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賈曦說:“中心種質資源庫存放著從(cong) 各地搜集到的2萬(wan) 多份種質資源,我們(men) 正從(cong) 中選育適合鹽堿地種植的品種,推動我國鹽堿地利用從(cong) ‘改地適種’向‘改種適地’轉變。”

  中國地種中國種,中國種產(chan) 中國糧。從(cong) 改良一個(ge) 品種到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作為(wei) 我國主要糧食生產(chan) 省份,山東(dong) 為(wei) 端牢“中國飯碗”強化種業(ye) 攻關(guan) 。

  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新力,突破工業(ye) 領域“卡脖子”技術至關(guan) 重要。

  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魏存峰以高端核儀(yi) 器儀(yi) 表設備為(wei) 例進行說明:“一台設備售價(jia) 高達200萬(wan) 元,部分機構還被限製購買(mai) ”。研究院成功突破高靈敏度輻射成像技術等多項技術壁壘,實現高端核儀(yi) 器儀(yi) 表設備的國產(chan) 化替代,“售價(jia) 降至30萬(wan) 至50餘(yu) 萬(wan) 元,已在我國20餘(yu) 個(ge) 海關(guan) 、口岸安裝應用”。

  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新力,既要解決(jue) 好當前突出問題,還要謀劃未來發展。

  “作為(wei) 人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視覺算法能完成部分日常需要肉眼完成的工作。”山東(dong) 極視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陳振傑說,正是看中山東(dong) 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公司2021年將總部從(cong) 深圳遷到青島,“公司視覺算法商城已經上架1200餘(yu) 種算法,覆蓋超過100個(ge) 行業(ye) 領域的應用場景”。

  今天的產(chan) 業(ye) 布局就是明天的區域競爭(zheng) 力。山東(dong) 省發改委副主任孫來斌介紹,山東(dong) 正培育濟南空天信息、青島人工智能、濰坊元宇宙、煙台航天等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

  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創新力,激發鄉(xiang) 村活力是重要一環。

  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僅(jin) 4年,濟寧市泗水縣龍灣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區夾山頭村變化明顯:4800平方米的廢棄倉(cang) 庫已被重塑為(wei) 產(chan) 業(ye) 孵化基地;全村孵化出砭鄉(xiang) 砭石、陶立方、川上咖啡等40多個(ge) 品牌,202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6000餘(yu) 萬(wan) 元,帶動500餘(yu) 人就業(ye) ……

  從(cong) 泗水起步,政府精選產(chan) 業(ye) 項目,合夥(huo) 人搭建項目孵化平台,企業(ye) 實行市場化運作……“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夥(huo) 人”模式豐(feng) 富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徑可能。近年來,山東(dong) 不斷深化認識、強化措施、勇探新路,夯實產(chan) 業(ye) 之基、彰顯生態之美、探尋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讓每一片田野都充滿希望。

  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在齊魯大地競發,創新畫卷由此鋪展。

  (本報記者王洲、馬原,人民網談媛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