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懷高鐵建立區域交通優勢 串聯“美美與共”發展新路線
人民網長沙8月7日電 火車一響,黃金萬(wan) 兩(liang) ;伴隨著列車的呼嘯而過,一座城市在穿梭間興(xing) 盛。坐落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區間的幾座城鎮,隨著張吉懷高鐵開通加速了人員、物資、信息等流動,促使當地發展迸發出新活力。
如今,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湘西州芙蓉鎮、猛洞河、矮寨大橋、德夯大峽穀、鳳凰古城等景點連成一線,不僅(jin) 形成了一條“黃金旅遊線”,更是對改善沿線對外交通條件,助力沿線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串聯發展經濟帶,實現資源對接
張吉懷高鐵的開通串聯起沿線地區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經濟帶,為(wei) 當地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產(chan) 業(ye) 發展是鞏固脫貧成果最有效的方法,湘西地區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曆史,諸多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乘著高鐵駛入“快車道”,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將地區經濟建設推上新台階。
龍升社區是麻陽苗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距張吉懷高鐵麻陽西站僅(jin) 3公裏。社區共安置易地搬遷群眾(zhong) 966戶3742人,被評為(wei) 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美麗(li) 搬遷安置區”。
社區內(nei) 進駐了多家企業(ye) 的幫扶車間,為(wei) 搬遷居民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走進箱包生產(chan) 車間,上百件書(shu) 包堆放在各個(ge) 角落,數十台縫紉機發出規律的聲響,一個(ge) 個(ge) 半成品在員工手中來回翻轉。不同年紀的員工忙著趕製訂單,箱包流水線式加工步驟井然有序地進行著。
這些箱包在龍升社區車間內(nei) 生產(chan) ,又沿著高鐵出口到世界各地。據了解,麻陽森佳箱包有限公司是麻陽縣2020年引進入駐龍升社區的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年出口約50個(ge) 貨櫃,年產(chan) 值近千萬(wan) 元,目前已解決(jue) 就業(ye) 160餘(yu) 人。
“張吉懷高鐵開通後方便了不少,老百姓出行選擇餘(yu) 地更大了,對我們(men) 經濟發展也有很大作用。”作為(wei) 見證者——該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範文忠對張吉懷高鐵開通帶來的變化頗有感觸。
“首先是運輸貨量更多了,其次和懷化國際陸港也能夠有力銜接。以前我們(men) 的貨物到廣州可能要兩(liang) 天時間,現在貨物能夠乘著高鐵直達懷化再往外運輸,比原來快多了、便捷多了。”範文忠表示,通過張吉懷高鐵,麻陽與(yu) 懷化等沿線地區實現資源對接,帶來寶貴的時間效益。
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力產(chan) 業(ye) 走出去
以鐵路為(wei) 著力點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高質量發展,十八洞村是典型代表。十八洞村是“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之地,這個(ge) 位於(yu) 花垣縣大山中的小村落,十年時間實現了從(cong) 深度貧困苗鄉(xiang) 到小康示範村寨的轉變。
沿著梨子寨、苗繡基地、精準坪廣場深入十八洞村,青磚灰瓦鋪砌嶄新的村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麵貌。如今,張吉懷高鐵的開通為(wei) 十八洞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跑出了“加速度”,村內(nei) 特色產(chan) 業(ye) 乘著鐵路建設的東(dong) 風越走越遠。
吉首東(dong) 站與(yu) 十八洞村聯係緊密,該站積極探索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化實踐,在候車室專(zhuan) 門為(wei) 十八洞村開辟免費展覽專(zhuan) 櫃,展示苗繡團扇、苗繡書(shu) 簽等文創產(chan) 品,以及山茶油、蜂蜜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來往旅客在候車時就能了解到十八洞村特色產(chan) 業(ye) 。
十八洞村經濟聯合會(hui) 理事長、村委會(hui) 副主任龍書(shu) 優(you) 表示:“張吉懷高鐵開通對十八洞村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高鐵站候車室開設的產(chan) 品展示櫃,擴大了我們(men) 十八洞村產(chan) 品的知名度,拓展了產(chan) 品的銷售渠道。”
“這些苗繡作品不僅(jin) 傾(qing) 注了我們(men) 繡娘的心血,還融入了十八洞村的文化價(jia) 值。”在苗繡基地各種繡工精妙的苗繡產(chan) 品整齊陳列著,講解員拿起繡有十八洞村標誌的團扇,向遊客講述苗繡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曆程。
據了解,十八洞擁有特色種植、苗繡、勞務經濟、鄉(xiang) 村旅遊、山泉水五大穩定產(chan) 業(ye) ,2022年十八洞村苗繡企業(ye) 實現產(chan) 值45萬(wan) 元,苗繡成為(wei) 十八洞村發展較快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
曾任村黨(dang) 支部支書(shu) 的石順蓮,帶頭成立十八洞村苗繡特產(chan)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如今其品牌影響力與(yu) 日俱增,正努力朝著國際化、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方向發展。
“以前我們(men) 的苗繡是我們(men) 自己繡、自己穿。如今我們(men) 的苗繡搭上中國高鐵,走出大山,沿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談起張吉懷高鐵,石順蓮滿臉笑意;“現在,我們(men) 的苗繡作為(wei) 禮物已送往德國、奧地利、塞爾維亞(ya) 、馬來西亞(ya) 等國家。”
賦能文旅消費,在流動中創造價(jia) 值
湘西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山巒曲折,蜿蜒綿亙(gen) ,不具備開通高鐵路線的天然條件。張吉懷高鐵建設克服重重難關(guan) ,穿過崇山峻嶺,跨越雲(yun) 端隧道,將位於(yu) 高山深穀中的偏遠城鎮串聯起來。
鳳凰古城、張家界等地作為(wei) 湘西地區著名旅遊勝地,自此融入全國鐵路交通網絡,便利了當地民眾(zhong) “走出去”,也讓全國各地遊客“走進來”,在人與(yu) 人的流動中促進湘西地區文旅消費,並賦能文旅產(chan) 業(ye) 升級,加快地區經濟優(you) 化發展。
華燈初上,夜色闌珊,沱江兩(liang) 岸燈火通明,吊腳樓群交相輝映。正值暑期出行高峰,夜晚的鳳凰古城人頭攢動,喧鬧氣息裹挾著八月的熱浪撲麵而來。
有旅客攜一家老小赴“邊城”賞玩山水,也有旅客結伴體(ti) 驗鳳凰旅拍,趕一趕時下正火的苗族寫(xie) 真風潮。身著苗族服飾的少女,晚風吹動銀飾發出嘩嘩的聲響,組成了鳳凰古城燈火閃耀中的一簇。
“一業(ye) 興(xing) 帶動百業(ye) 旺”,鳳凰縣作為(wei) “首批中國旅遊強縣”“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已形成以文化旅遊主導產(chan) 業(ye) 帶動新型城鎮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新型工業(ye) 化“一業(ye) 帶三化”的縣域特色經濟發展模式。張吉懷高鐵的運行,則為(wei) 鳳凰火熱的文旅市場添了一把火。
鳳凰古城站開通運營一年多來,以其“井噴”的遊客到發人次一躍成為(wei) 湘西旅遊業(ye) 的龍頭車站、湖南旅遊的重要窗口站。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湘西人,鳳凰古城站站長汪吟蔚感歎:“我們(men) 這邊地形以山區為(wei) 主,張吉懷高鐵開通非常不容易,給大湘西帶來了交通巨變,給老百姓出行帶來了很大便利。”
汪吟蔚介紹,鳳凰古城站接待乘客主要以遊客居多,目前車站平均日發送、到達人數約為(wei) 2萬(wan) 人,相較於(yu) 高鐵開通前客流量大大增多。
據了解,鳳凰古城以進入高鐵時代為(wei) 契機,根據不同的遊客群體(ti) 和不同的時間節點,科學組織遊客的遊覽路線和觀光節奏,整合多方資源,開發涵蓋“行、遊、住、食、購、娛”一體(ti) 化的高鐵旅遊線路。
隨著高鐵帶來的客流量增多,鳳凰古城不斷健全完善旅遊產(chan) 品、旅遊接駁、旅遊購物、旅遊營銷等體(ti) 係,加快鳳凰文旅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形成古城的一張出行“名片”,由此帶來經濟效益的逐年遞增。
創新服務優(you) 勢,將地方特色發揮到極致
秉持“站城融合、一站一景”的理念,張吉懷高鐵將地方特色融入站房建設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鳳凰古城站與(yu) 鳳凰的秀麗(li) 群山、沱江邊的吊腳樓、延綿的坡屋麵等元素相結合,候車室整體(ti) 深化構思突出“靈秀山水、鳳舞湘西”的主題。吉首東(dong) 站四棵立體(ti) 結構的巨型“玉樹”撐起站房整體(ti) 造型,寓意“四平八穩、福蔭湘西”;張家界西站以“奇峰疊翠、廊橋百裏”為(wei) 設計靈感,車站整體(ti) 外觀如同峻嶺山巒連綿起伏。
築牢地域文化優(you) 勢,張吉懷高鐵連線各個(ge) 站點提煉運用當地自然山水、民俗曆史、傳(chuan) 統建築等元素,站城風景遙相呼應,文化意涵相輔相成。
在經營服務上,張吉懷高鐵也不斷推陳出新,將創新服務優(you) 勢與(yu) 地方特色相結合,打造有溫度、有態度、有新度的旅程體(ti) 驗。
鳳凰古城站會(hui) 定期舉(ju) 辦“文藝快閃”活動,站長汪吟蔚領頭編排節目,營造歡慶氛圍;吉首東(dong) 站在重大節慶設有攔門酒和苗鼓演出,讓遊客近距離感受苗族文化。
“阿婆,您有什麽(me) 困難嗎?”吉首東(dong) 站候車室內(nei) ,兩(liang) 位穿著苗族服裝的老年旅客行色匆匆,在服務台前來回徘徊,吳晗發現後上前用苗語詢問。苗族阿婆忙向她求助:“我想坐車去鳳凰,但是我不會(hui) 買(mai) 票。”吳晗聽後安慰道:“您別急,我來教您買(mai) !”
候車室服務台工作人員吳晗是一名90後苗族妹子,她通曉苗語,同時也一直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學習(xi) 英語,為(wei) 外籍遊客以及少數民族旅客提供“英語、苗語、漢語”的三語服務。像這樣為(wei) 旅客答疑解惑的情形,是她日常工作中一個(ge) 平常的縮影。
立足本地少數民族旅客服務重點,吉首東(dong) 站開設了苗語小課堂,培養(yang) 員工精準提供苗語服務,並組織黨(dang) 員服務隊、團員青年誌願者對未乘坐過高鐵的苗族旅客開展購票指導。
吉首東(dong) 站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建偉(wei) 介紹,由於(yu) 湘西州少數民族占比達80.5%,苗族等少數民族仍然保留和使用著少數民族語言,因此苗語服務便成為(wei) 了服務建設的重點,以此更好地提升服務質量,展現服務形象。
以乘客需求為(wei) 出發點,以地域特征為(wei) 落腳點,在張吉懷高鐵列車上,針對性推出湘味雞柳、外婆菜炒肉等“湘”味十足的菜品。每逢傳(chuan) 統佳節,由乘務員自發組成“樂(le) 享小分隊”為(wei) 旅客獻上歌舞演出,以載歌載舞、有滋有味的列車服務經營,展現大美湘西待客之道。
截至8月初,張吉懷高鐵累計到發旅客602萬(wan) 人次,從(cong) 開通當月的12對動車,到最多月份50.5對,國內(nei) 外旅客絡繹不絕;毛尖、黃金茶、獼猴桃、椪柑、臘肉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速走出,產(chan) 業(ye) 發展盡顯生機。
推動一個(ge) 地區的發展,交通是先行條件,張吉懷高鐵將承載著湘西人民的美好願景,在聚焦美、挖掘美、展現美的同時,不斷實現與(yu) 地區發展之間的“美美與(yu) 共”,並為(wei) 沿線地區注入“高鐵+”經濟發展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