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子化身社工走進街道 “接訴即辦”為居民解難題
“到基層一線去,走進社區,作社區工作者,傾(qing) 聽老百姓身邊的故事……”近日,清華大學在校博士生與(yu) 研究生們(men) 組成的和義(yi) 街道實踐支隊來到豐(feng) 台區和義(yi) 街道開展清華學子走進社區活動。早上9點,清華學子一行6人驅車半小時,踏進了豐(feng) 台區和義(yi) 街道東(dong) 裏第三社區,拉開了今天“社區治理 社區接訴即辦工作”主題實踐活動的序幕。
和義(yi) 街道和義(yi) 東(dong) 裏第三社區,位於(yu) 南苑路和義(yi) 段東(dong) 側(ce) ,這裏是和義(yi) 地區最早的居民小區,房屋建成於(yu) 上世紀80年代初,40多年過去了,已成為(wei) 典型的老舊小區。較為(wei) 老化的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成為(wei) 社區治理的重中之重。和義(yi) 東(dong) 裏第三社區是街道接訴即辦辦件最多處理辦件優(you) 質服務社區之一更是難題最多的社區之一,平均每月街道接訴即辦件量30餘(yu) 件。
“我經常在說社區工作無論是接訴即辦也好無論黨(dang) 建服務也好,我們(men) 就當自己是居民,首先站在居民角度思考工作,什麽(me) 問題都能解決(jue) ……比如剛剛接到這個(ge) 件,居民家中漏雨問題,其實該棟樓幾乎年年都有漏雨問題,是社區頭疼的問題之一……”聽著社區書(shu) 記的介紹,看著厚厚的泛黃的接訴即辦工作手冊(ce) ,公共管理學院的博士王印琪鼓起勇氣,主動請纓要和社區工作者們(men) 一起去實地辦件實地解決(jue) 最貼近民生的問題。“書(shu) 記我想投入到咱們(men) 接訴即辦工作,實際辦件,咱們(men) 開始吧!”
上午10點,“您好,我是咱們(men) 東(dong) 裏第三社區工作者王印琪,這次您的件我為(wei) 您處理,首先感謝您對工作的支持……”第一次穿社區的藍馬甲,第一次以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實際參與(yu) 社區治理,同學們(men) 一開始還有新鮮感。一起爬著“老破小”的居民樓,在37攝氏度的高溫“加持”下,大家不一會(hui) 兒(er) 衣服就被汗水浸濕。實踐支隊的每個(ge) 人心理都在默默感受著每名社區工作者的不易,感受著最接“地氣兒(er) ”的百姓生活,感受著最真實的社區工作者的日常。
“我家一直在這小區居住,我們(men) 這個(ge) 樓樓齡快40年了。前年我們(men) 這個(ge) 樓道就漏雨,5月份的時候我找了管樓的社區工作人員,他們(men) 已經找師傅給處理了兩(liang) 次了,但是沒管用,漏的越來越厲害。沒辦法我隻能打12345了!“你們(men) 摸摸看,這牆現在還是濕的呢”。
同學們(men) 你一嘴我一嘴的討論,與(yu) 社區書(shu) 記一起商量著怎麽(me) 給求助的居民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隨後,幾位同學迅速開展工作,現場和施工工人們(men) 講解施工解決(jue) 方案,填埋樓體(ti) 縫隙,在樓頂鋪設好瀝青氈子,緩解目前漏雨問題。之後,他們(men) 又迅速和清華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同學一起進行網上“雲(yun) 處理”,通過了解政策又聯係豐(feng) 台區住建部門申報危險樓體(ti) 建設專(zhuan) 項資金,申請樓體(ti) 專(zhuan) 項解決(jue) 樓體(ti) 漏水根本問題。最終,中午1點,問題圓滿辦件。
“5號樓3單元3層301、302一側(ce) 的樓道玻璃碎了,碎了兩(liang) 天了,一直沒有維修,導致晚上進蚊子,影響了居住環境,影響我睡眠。我該找誰?誰給我立刻解決(jue) 問題?”“您好,我是咱們(men) 社區工作者潘雨欣,您此次的問題,我為(wei) 您處理。”此刻清華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潘雨欣正在辦理著和義(yi) 東(dong) 裏第一社區的居民張先生反映的問題。
據了解,當天上午9點30分,張先生打12345熱線投訴了該問題。社區將任務派發給正在參與(yu) 實踐的清華學子,學子們(men) 多方回訪張先生,了解到由於(yu) 該小區更換新物業(ye) 後,居民沒有物業(ye) 聯係方式,導致問題未得到及時反饋和解決(jue) 。上午11點30分,學子們(men) 迅速製定了解決(jue) 計劃,及時通過社區聯係到物業(ye) ,又上門測量破碎玻璃尺寸提供給物業(ye) ,精準高效解決(jue) 了問題。
“這些清華孩子們(men) 還真挺負責的,聯係物業(ye) 很及時。我們(men) 屬於(yu) 老舊小區,前期物業(ye) 撤出,現在由應急物業(ye) 代管,由社區出麵聯係物業(ye) ,物業(ye) 肯定更重視一些。”居民張先生滿意地說道,“孩子們(men) 思路也很清晰,到現場之前與(yu) 物業(ye) 聯係好了,還提前測量尺寸定製合適的玻璃,甚至還去了解了玻璃的材質。當天,物業(ye) 就給我們(men) 安上了合適的玻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潘雨欣表示:“很高興(xing) 來到和義(yi) 街道參與(yu) 到接訴即辦的具體(ti) 工作之中。未來我也希望在加強理論學習(xi) 的同時,能有這樣的機會(hui) 多多增進對社會(hui) 治理的觀察、思考與(yu) 理解,為(wei) 社會(hui) 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據和義(yi) 街道工作人員介紹,街道組織清華學子們(men) 走進轄區企業(ye) 、進社區,一方麵,引導青年學子將個(ge) 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事業(ye) 之中,把在校學習(xi) 到的知識理論與(yu) 切實解決(jue) 居民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給予廣大學子們(men) 一個(ge) 實踐鍛煉的平台。同時,街道也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讓廣大學子認識豐(feng) 台、了解和義(yi) 、未來有機會(hui) 能夠“留”在豐(feng) 台發展,以青年的朝氣銳氣,在豐(feng) 台區倍增追趕合作發展中,發揮自己的光與(yu) 熱,綻放出最美的青春。(張馨予 王一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