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小店①|奏響產業“振興曲” 文旅融合繪就新圖景
未覺三夏盡,時序已新秋。
8月的並州大地,萬(wan) 物豐(feng) 茂 、沃野生金。行走在太原市小店區的田間地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幅詩意的鄉(xiang) 村畫卷,正在眼前徐徐展開。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先行。近年來,“南農(nong) 北商”的小店區因地製宜,以發展南部城郊現代農(nong) 業(ye) 為(wei) 主攻方向,結合各村不同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特點,助推文旅、農(nong) 旅融合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強勁動力。
8月,小店區的田間地頭入目皆綠。人民網 盧鵬宇攝
產(chan) 業(ye) 為(wei) 先 譜寫(xie) 村強民富新篇章
來到小店區北格鎮流澗村的香蔥基地,一埂埂排列整齊、連接成片的大蔥筆直挺立,鬱鬱蔥蔥。由於(yu) 得天獨厚的沙質土壤和氣候條件,這裏生產(chan) 的大蔥味美、味長,口感十分獨特,是烹飪提味的上等佐料。
作為(wei) 流澗村標誌性產(chan) 物,早在90年代初,“流澗大蔥”便已名揚太原,然而後期受到市場、人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從(cong) 事大蔥種植的村民減少,導致這項產(chan) 業(ye) 逐漸落寞。如今,該村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部署,重新挖掘“流澗大蔥”多元價(jia) 值,助推“流澗大蔥”回歸農(nong) 田、重返市場。
2023年,流澗村村委會(hui) 流轉150畝(mu) 農(nong) 田,其中100畝(mu) 試種山東(dong) 優(you) 質大蔥品種,聘請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全程指導種植;剩下50畝(mu) 采用古法棱種方式種植本地大蔥。“要用事實說話,到10月豐(feng) 收時節村民可以親(qin) 自看看哪個(ge) 品種種得好、賣得好,讓大家自行選擇種植方式。”流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趙二寶介紹。
“我們(men) 計劃打造集種植、分揀、加工、冷藏、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基地,依托一產(chan) 、壯大二產(chan) 、催生三產(chan) ,真正實現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將‘流澗大蔥’品牌培育成為(wei) 新的經濟增收點,形成‘一村一品’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新格局。”趙二寶說。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是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關(guan) 鍵所在。
距流澗村以南7公裏左右的三賢村內(nei) ,有著山西省最大的君子蘭(lan) 種植基地——大德勝君子蘭(lan) 基地,這裏的君子蘭(lan) 品種豐(feng) 富、花大色豔,在花卉行業(ye) 具有良好口碑,深受市場歡迎,年銷售額達350萬(wan) 元。
這個(ge) 基地的“90後”負責人劉冠卿在大學畢業(ye) 後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父親(qin) 手中接過接力棒,運用專(zhuan) 業(ye) 知識,將君子蘭(lan) 這一特色產(chan) 業(ye) 打造成小店區設施農(nong) 業(ye) 的一道亮麗(li) 風景。作為(wei) 一名“90後新農(nong) 人”,劉冠卿不僅(jin) 具備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素養(yang) ,更擁有創新發展的新思維。他沒有拘泥於(yu) 當前君子蘭(lan) 的業(ye) 態,而是持續引進種植新品種、摸索種植新技術,並在實踐中探索出適應本地氣候土壤的養(yang) 護方法。
逐漸成熟的養(yang) 護技術吸引了周邊種植戶前來學習(xi) ,在不斷地交流之中,種植君子蘭(lan) 這項新型農(nong) 業(ye) 被更多村民所知,逐漸開始帶動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
“和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不同,花卉種植環節較多,除在育苗、種植和包裝階段能為(wei) 本地村民們(men) 提供就業(ye) 崗位外,也可以帶動周邊花土、肥料原產(chan) 地農(nong) 民參與(yu) 到生產(chan) 過程中來,為(wei) 其增加一到兩(liang) 萬(wan) 元的年收入。”劉冠卿介紹。
隨著城鄉(xiang) 深度融合發展,小店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通過政府推動、龍頭帶動、市場驅動、農(nong) 民聯動,聚焦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新型產(chan) 業(ye) 逐漸興(xing) 起,諸如流澗大蔥基地、大德勝君子蘭(lan) 基地等已成為(wei) 小店區新型特色產(chan) 業(ye) 的新生力量。
劉冠卿精心養(yang) 護大棚中的君子蘭(lan) 。人民網 盧鵬宇攝
數商興(xing) 農(nong) 打開鄉(xiang) 村經濟發展新窗口
近幾年,農(nong) 村電商發展勢如破竹,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手段。作為(wei) 太原市鄉(xiang) 村e鎮建設點之一,7月25日,小店區鄉(xiang) 村e鎮公共服務中心在王吳村正式揭牌。
服務中心一層展廳中琳琅滿目的產(chan) 品讓人不禁駐足瀏覽,色香味美的小店犧湯,甘甜清冽的綠膳源白酒,質地純正、色澤清亮的西家凹蜂蜜……這些產(chan) 品包裝精美,品質優(you) 良,從(cong) 吃到用種類豐(feng) 富,都來自小店區的特色本土企業(ye) 。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為(wei) 解決(jue) 小店區部分鄉(xiang) 村企業(ye) 存在知名度不高、市場空間不大、沒有形成統一區位優(you) 勢問題,鄉(xiang) 村e鎮致力於(yu) 幫助傳(chuan) 統本土企業(ye) 向互聯網升級轉型。通過專(zhuan) 業(ye) 的產(chan) 品設計、包裝以及係統化的銷售指導,加速本土產(chan) 品流通,為(wei) 小店特色產(chan) 業(ye) 提供完善的標準化發展路徑。
“鄉(xiang) 村e鎮服務中心的建成為(wei) 創業(ye) 者提供了場地、設施、設備及便捷的工商輔助服務,不僅(jin) 降低了創業(ye) 者的創業(ye) 資金成本,還為(wei) 團隊、個(ge) 人開展創新創業(ye) 活動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支撐。期間,我們(men) 還會(hui) 聘請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講師為(wei) 企業(ye) 人員進行培訓。”小店區鄉(xiang) 村e鎮項目城市經理任偉(wei) 星介紹。
服務中心展廳旁,是擁有專(zhuan) 業(ye) 設備的4個(ge) 實景直播間,通過網紅直播、品牌、團隊、技術、供應鏈、培訓等資源,中心還能為(wei) 小店區相關(guan) 企業(ye) 主體(ti) 提供一站式的直播服務。
就在8月初,鄉(xiang) 村e鎮11名主播前往杭州進行了為(wei) 期一周的學習(xi) 。談起收獲,主播王倩深有感觸:“電商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這次學到了很多非常實用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相信通過時間的沉澱以及大家不懈努力,我們(men) 一步一個(ge) 腳印,一定可以推動小店區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鄉(xiang) 村、走向城市、被更多消費者熟知並喜愛。”
與(yu) 此同時,服務中心積極拓寬線下銷售渠道,不僅(jin) 幫助企業(ye) 與(yu) 各大商超進行產(chan) 品對接,還在相應時節舉(ju) 辦采摘活動,利用“可覽、可遊、可食、可居”的景觀綜合體(ti) ,發展體(ti) 驗農(nong) 業(ye) 與(yu) 觀光農(nong) 業(ye) 相結合的特色旅遊。
目前,小店區正在持續加強對鄉(xiang) 村e鎮培育工作的督促和指導,把鄉(xiang) 村e鎮項目建設真正作為(wei) 農(nong) 業(ye) 轉型“新引擎”、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新抓手”、農(nong) 民致富“新路徑”,努力打造出有產(chan) 品支撐、有帶動作用的鄉(xiang) 村e鎮“小店樣板”。
小店區村強民富景美的鄉(xiang) 村新貌。人民網 盧鵬宇攝
邂逅非遺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
創意壁畫、非遺院落、鄉(xiang) 村書(shu) 屋、老年餐廳……在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村,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織的氣息撲麵而來,非遺文化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和古建一條街,串起一路好風景,讓鄉(xiang) 村旅遊的打開方式不止一麵。
從(cong)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較偏遠落後鄉(xiang) 村,變身“網紅打卡地”,城鄉(xiang) 融合樣板區、共同富裕標杆區,劉家堡村交融布局,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這裏曆史悠久、淵源深厚,史載是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築堡屯兵之地,故名劉家堡,是現存最早的王姓族人發源地,明代大學士王瓊故裏。
劉家堡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喬(qiao) 武平說:“如何能夠加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步伐,如何能夠把土地、房屋以及閑置的勞動力綜合利用起來,如何能吸引市民來到三十公裏外的農(nong) 村休閑遊玩帶動消費,這是劉家堡村前期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竹籬茅舍風光好,隨著時代發展,鄉(xiang) 村價(jia) 值正在被重新審視。2020年開始,劉家堡村進行全麵改造,以非遺帶動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振興(xing) 鄉(xiang) 村文化。一個(ge) 個(ge) 閑置院落搖身變為(wei) 文化味兒(er) 十足的非遺小院,非遺鄉(xiang) 韻融入別樣田園風光。
非遺街道上,黑色鏤空“見初成器”四個(ge) 字,透露出濃濃的藝術氣息。走進屋內(nei) ,一名學徒正捧一抔陶土擺放在陶輪上。陶輪轉動,在指尖一點點塑造著陶的胚型。牆上展架內(nei) ,一個(ge) 個(ge) 不同中國色的茶盞成品,借古香陶光,穿梭萬(wan) 千歲月,訴說往昔。
現如今,劉家堡村已集聚國家級非遺項目太重鼓樂(le) 、省級非遺項目西華門舞獅、市級非遺項目妙藝堂葫蘆、梅藝漆坊、神針火療法以及區級非遺衣禮漢服、古法陶藝、穆府老膏藥等47個(ge) 非遺、手工藝項目入駐,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非遺小鎮”。
在此基礎上,該村大力發展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打造新型農(nong) 家樂(le) 、民宿、康養(yang) 聚集地,昔日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村發展為(wei) 當下的鄉(xiang) 村農(nong) 文旅多元發展模範村。2022年劉家堡村村級集體(ti) 經濟收入200萬(wan) 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萬(wan) 元以上。
一個(ge) 個(ge) 鮮活的例子不勝枚舉(ju) ,但這也僅(jin) 僅(jin) 是小店區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縮影。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設施完善,環境優(you) 美,城鄉(xiang) 和諧。在這裏,不僅(jin) 能看到充滿希望的田野,更能看到村民、遊客燦爛的笑臉。從(cong) 舊貌到新顏,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小店區不斷譜寫(xie) 新的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