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留守兒童,如何與手機共處(解碼·關注暑期生活)

發布時間:2023-08-23 16:07: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放在旅館前台沙發靠背上,3個(ge) 小朋友半趴在沙發上,盯著小小屏幕看視頻,“投入得仿佛和外麵的世界隔開”。整整一周,幾乎每天如此。這是武漢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後易卓在湖北省一個(ge) 小鎮旅館裏看到的一幕。

  易卓經常趁假期到湖北及周邊省份的鄉(xiang) 村地區調研。5年前的一次調研中,有村小老師向他抱怨,班裏一些留守兒(er) 童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越來越不好管。那時,他並不覺得這是個(ge) 大事,“總要跟在外打工的父母聯係吧?”再次到訪,易卓覺得,留守兒(er) 童沉迷手機現象已經不能忽視。

  不少孩子放了學就擺弄手機

  推開一戶人家的門,五六歲的男孩盤腿坐著,目不轉睛盯著手機屏幕,湊近一看,正在遊戲裏酣戰。

  村民對易卓說,現在不少孩子放了學就擺弄手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管;而老人要幹農(nong) 活,沒精力管孩子,“何況手機的各種功能,老人也搞不明白。”

  閆令(化名)是湖北某鄉(xiang) 鎮一名小學老師。這個(ge) 暑假,上初二的女兒(er) 一有空就躲在房裏看短視頻,經常不出門。一氣之下,閆令發了火。第二天,女兒(er) “逃”到奶奶家。

  他感到挫敗:“我當老師,都管不住自己孩子玩手機。”推己及人,他更憂心:班上那些孩子,爺爺奶奶怎麽(me) 管住他們(men) 的手機?

  為(wei) 了弄清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手機使用情況,2021年以來,易卓所在的武漢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麵向河南、湖北、湖南3省9縣的中小學生家長開展了留守兒(er) 童手機管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3172份。

  調查顯示,40.4%的留守兒(er) 童有專(zhuan) 屬手機,49.3%的留守兒(er) 童使用長輩的手機。看短視頻和玩遊戲是留守兒(er) 童主要的上網娛樂(le) 方式,分別占比69%、33.1%。有67.3%的家長認為(wei) 自家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其中21.3%的家長認為(wei) 孩子“嚴(yan) 重沉迷手機”。

  在江西某縣某校,六年級的一個(ge) 班裏,周末在家玩手機10個(ge) 小時以上的同學超過了一半。湖北某縣一中學例行體(ti) 檢,初一年級30%的學生達到重度視力不良。一名班主任表示,孩子近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玩手機。甚至有家長對課題組說,孩子像“掉”進手機裏了。

  還有的時候,手機成了“電子保姆”。湖北黃石市陽新縣黃顙口鎮某村小學是一所完全小學,輻射周邊4個(ge) 村子,有學生約600人。該校校長家訪時曾遇到這樣一幕:孩子一吵鬧,家長從(cong) 褲兜掏出手機,“去玩吧,別亂(luan) 跑啊。”

  孩子們(men) 需要更多引導和陪伴

  課題組成員尹輝煌是在農(nong) 村長大的90後。小時候,尹輝煌經常跟著大孩子打彈珠、烤紅薯、釣龍蝦,樂(le) 不思蜀。“00後、10後不同,他們(men) 往往對村莊感到陌生,有同村的同學,卻缺乏同村的玩伴。”尹輝煌說。

  一部小小的手機,可以代替電腦、遊戲機、MP4等諸多產(chan) 品。一些鄉(xiang) 鎮中學附近的商家甚至開始收購二手手機,以更低的價(jia) 格出租給學生。上次回老家,尹輝煌驚訝地發現表弟和其他同學合租一個(ge) 手機,用來玩遊戲。

  以手機為(wei) 載體(ti) ,短視頻、遊戲、直播間所呈現的更為(wei) 複雜的社會(hui) ,直接“湧”進了孩子們(men) 的世界。

  調研顯示,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的留守兒(er) 童更容易沉迷手機。課題組組長、武漢大學社會(hui) 學院副教授夏柱智認為(wei) ,這個(ge) 年齡的未成年人處於(yu) 身體(ti) 和心理發育期,正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想法,“但因為(wei) 缺少陪伴和監管,手機上的不良信息很可能影響他們(men) 形成正確的價(jia) 值觀。”

  夏柱智認為(wei) ,孩子們(men) 並不是不喜歡親(qin) 近村莊、親(qin) 近大自然,“父母不在身邊,沒人帶他們(men) 玩;老人擔心出現溺水等安全問題,寧願讓孩子待在家裏。”還有同輩的群體(ti) 示範,聚在一起玩手機成為(wei) 一種社交方式。

  智能手機的確為(wei) 許多村裏的孩子打開了了解外麵世界的大門。“隻不過,從(cong) 調研情況來看,自覺合理使用智能手機並產(chan) 生積極作用的案例很少。”夏柱智說,智能手機重構了孩子原有的社會(hui) 化方式,孩子們(men) 減少了對身邊人和事的關(guan) 心。

  2021年新學期開學後,進入黃顙口鎮鎮中的大門,要先過一道金屬探測儀(yi) ,全身掃一遍,“嘀”出來的手機要被暫時沒收。為(wei) 偷偷帶手機,學生們(men) 招數不斷:有翻牆入校的,有兩(liang) 人打配合的,還有蒙混過關(guan) 的。不久後,學校引進一家安保公司,聘請“外援”對學生開展手機管理等,不過這樣的管理模式僅(jin) 持續了一年就因費用過高暫停。

  黃顙口鎮鎮中校長嚴(yan) 庭銳覺得,沉迷手機,可能是缺少陪伴情況下的代償(chang) 行為(wei) ,“我們(men) 要關(guan) 注背後這些隱性問題。”為(wei) 此,今年上半年,學校增設了心理谘詢室。

  一次放假回老家,夏柱智叫上村裏左鄰右舍的孩子們(men) 出來爬山。山還是那座山,不高也不險,但孩子們(men) 高興(xing) 極了,“走兩(liang) 萬(wan) 步都不喊累”。他還教大家打羽毛球,侄子學會(hui) 後,經常拉著他在房前屋後打比賽。

  屏幕之外,孩子們(men) 依舊渴望著與(yu) 現實世界的連接。

  為(wei) 孩子創造更多屏幕之外的連接

  實際上,對於(yu)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的重視和治理一直在加強。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指出“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chan) 品”“防止網絡沉迷”。新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專(zhuan) 門設立“網絡保護”一章。教育部出台的“五項管理”(即加強中小學生作業(ye) 、睡眠、手機、讀物和體(ti) 質管理)政策將手機管理列為(wei) 重點。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

  今年6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開展為(wei) 期兩(liang) 個(ge) 月的“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行動,針對網絡沉迷問題,專(zhuan) 項整治“向未成年人違規提供網絡遊戲賬號租售服務,教授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係統、繞過青少年模式”。

  對於(yu) 留守兒(er) 童來說,如何與(yu) 智能手機共處,是智能時代必須麵對的問題。

  讀繪本、聽故事,拔河、磨豆腐,參觀消防站、科技館,去縣裏的電影院看電影……今年暑假,湖北黃岡(gang) 市羅田縣黃岡(gang) 廟村三年級學生雷思甜在“希望家園”體(ti) 驗了不少新鮮事。

  “希望家園”項目已在羅田實施多年,依托大學生誌願服務,對6至14歲青少年開展暑期托管。今年,共青團羅田縣委想做個(ge) 大膽的嚐試:將托管日常化,延伸到包括周末在內(nei) 的全部節假日。

  僅(jin) 靠外地大學生還不夠,必須調動起鄉(xiang) 村自身的力量。黃岡(gang) 廟村村兩(liang) 委召集黨(dang) 員、幹部、教師和部分家長開了個(ge) 動員會(hui) 。

  村民反響之好,讓參會(hui) 的團縣委書(shu) 記陳亮驚訝:報名人數超出原計劃3倍還多。“細伢子玩手機影響學習(xi) ,我們(men) 心裏也不好受。讓孩子有地方去、有人陪,這是頂好的事,哪能不支持?”村民們(men) 說。

  一位責任心強的退休教師主動牽頭負責,6名村民申請參與(yu) 誌願服務,與(yu) 來村大學生誌願者輪流排班。陳亮介紹,目前,這個(ge) 被稱作“希望家園升級版”的項目在3個(ge) 村同時試點,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為(wei) 每個(ge) 試點村募集了3萬(wan) 元經費。

  據了解,過去5年,湖北已累計建設“希望家園”項目點4942個(ge) ,服務少年兒(er) 童19萬(wan) 餘(yu) 人。

  屏幕之外,還有一些改變悄然發生。

  黃顙口鎮鎮中對麵有一排小商店,記者走訪發現,其中不少店鋪是近兩(liang) 年返鄉(xiang) 的陪讀家長開的。

  一家奶茶店店主梁三麗(li) 告訴記者,她和丈夫過去在深圳的工廠務工,兩(liang) 年前決(jue) 定回來陪女兒(er) 讀書(shu) 。雖然收入降了一些,但梁三麗(li) 說不後悔。

  中西部地區農(nong) 村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者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就業(ye) ,這也是課題組的研究發現之一。返鄉(xiang) 的原因中,對孩子教育的考量是重要方麵。

  而最近,放假回老家的夏柱智正四處張羅,把“希望家園升級版”項目引到村裏。沿著村灣走訪一圈,村幹部、老人和年輕父母幾乎沒人不支持,短短幾天,已有好幾名村民報名做誌願者,甚至有家長願意付費托管。

  “需求是迫切的。”他說,“一旦鄉(xiang) 村內(nei) 生力量被激活,將發揮出巨大的潛能。”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2日 13 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