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科技副總”赴任 昌平區科技成果轉化關鍵一招成效初顯
8月23日,昌平區2023年首批“科技副總”聘任大會(hui) 在北京石油國際交流中心舉(ju) 行,北京市昌平區政府向32位科學家、高級科研人員頒發了“科技副總”聘書(shu) ,向29家“科技副總”接收企業(ye) 發放了政策支持資金憑證。
昌平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未來科學城管委會(hui) 主任支現偉(wei) 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副總”作為(wei) 深化校城融合的重要內(nei) 容,一頭連著科技創新,一頭連著產(chan) 業(ye) 發展,是昌平鏈接科技、金融、高校、企業(ye) 資源的有益探索,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的現實路徑。這次出台“科技副總”柔性引才工作實施意見,聚焦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製造等主導產(chan) 業(ye) ,從(cong) 高校和科研機構選聘“科技副總”到企業(ye) 工作,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才從(cong) 象牙塔走入企業(ye) ,讓更多的科研成果從(cong) 實驗台走進車間,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高校、企業(ye) 的共同努力下,首批“科技副總”一定能快速融入區域和企業(ye) 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ye) 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競爭(zheng) 能力,助力昌平研發經濟破題,共同譜寫(xie) 校城融合新篇章。作為(wei) 屬地政府,我們(men) 將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為(wei) 高校、企業(ye) 和人才發展提供一流生態,以最好環境、最佳服務、最優(you) 政策,讓大家安心發展、舒心生活、共創輝煌。
今年3月,昌平區公開發布“昌平區校城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為(wei) 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作用,深化校城融合,促進駐昌高校、科研機構與(yu) 企業(ye) 深度合作,推動政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昌平區科委在2022年研究借鑒先進地區的政策與(yu) 經驗,與(yu) 區內(nei) 16所重點高校院所、100多家重點企業(ye) 進行多次專(zhuan) 題研討和需求調研,編製了《昌平區“科技副總”柔性引才工作實施意見》,根據由少到多、穩步推進的原則,推動實施2023年第一批“科技副總”專(zhuan) 項課題征集及選聘工作。
作為(wei) 校城融合計劃中的一種柔性引才方式,“科技副總”在調動“高校、企業(ye) 兩(liang) 個(ge) 積極性”方麵具有十分顯著的現實價(jia) 值,得到了企業(ye) 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昌平區 2023年第一批“科技副總”專(zhuan) 項課題征集及選聘工作,從(cong) 立項到評選,曆經4個(ge) 月征集和籌備,清華、北大、北航、北科、北大國際醫院等高校、科研機構與(yu) 北汽福田、雪迪龍等區內(nei) 重點企業(ye) 積極參與(yu) ,申報課題128項。經過專(zhuan) 家評審,涉及生物醫藥、先進能源、先進製造、信息技術、農(nong) 業(ye) 、新材料、資源環境七個(ge) 領域的32個(ge) 優(you) 秀課題脫穎而出,達成合作意向。
後續,昌平區將常態化開展“科技副總”選聘工作,逐步將昌平區“科技副總”工作打造成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和招才引智工作標杆品牌活動,推動更多的高校院所和企業(ye) 積極參與(yu) 進來,更好地發揮專(zhuan) 業(ye) 人才在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yu) 企業(ye) 間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的紐帶作用,助力昌平區重點產(chan) 業(ye) 蝶變升級和企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落地貢獻昌平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