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產業加速邁向規範化(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目前,預製菜產(chan) 業(ye) 已經發展成為(wei) 推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滿足消費升級、關(guan) 係居民飲食健康的重要產(chan) 業(ye) 。麵對蓬勃發展的預製菜產(chan) 業(ye) ,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強產(chan) 業(ye) 引導,強化政策扶持,推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聯合印發《輕工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將預製化食品列為(wei) 培育壯大的新經濟增長點之一。
預製菜產(chan) 業(ye)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消費者餐桌,是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有力抓手,對於(yu) 推進“菜籃子”工程提質增效,帶動農(nong) 民“接二連三”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預製菜消費需求旺盛,年產(chan) 值保持20%高增長率。當前我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狀況如何,呈現出哪些新特點和新趨勢?記者在多地進行了采訪。
發揮特色優(you) 勢,加快布局產(chan) 業(ye) 鏈條
午飯後,藕農(nong) 白水林開三輪車載著370斤藕帶抵達位於(yu) 湖北省洪湖市萬(wan) 全鎮的湖北華貴食品有限公司,來賣藕帶的車子已排到門外。“收購旺季,每斤藕帶能賣10元以上。”白水林說。
湖北華貴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福元告訴記者,公司在旺季平均每天收購約20萬(wan) 斤藕帶,其中15萬(wan) 斤用來做成預製菜——泡藕帶(一種即食調味藕帶)。
洪湖地區水網密布、塘田交錯,當地農(nong) 民多以養(yang) 魚、種藕為(wei) 生。白水林說,藕帶就是藕的“幼年階段”,早年間,藕帶多生長在溝渠或野生湖泊,產(chan) 量較低。
2012年,華貴公司在洪湖市選育出每畝(mu) 產(chan) 量高達1200斤的藕帶新品種,在農(nong) 戶中推廣種植,並以保底價(jia) 收購。不過,藕帶組織脆嫩,表皮潔白,采收後極易褐變、軟化失脆,保鮮期不足2天。
“泡藕帶很好地解決(jue) 了每年5至8月藕帶集中上市時產(chan) 量過剩的問題。”楊福元介紹,為(wei) 了保持泡藕帶爽脆的口感,公司與(yu)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合作,研發出定向發酵技術,讓藕帶和泡椒的發酵在避光密封袋裏“一氣嗬成”,益生菌發酵停止後,相對穩定的環境保證了藕帶的鮮度和口感。
“泡藕帶成了我們(men) 的明星產(chan) 品,年產(chan) 值達14億(yi) 元。”楊福元說,嚐到泡藕帶的甜頭,公司加大蓮藕相關(guan) 菜品研發力度。2019年,預製菜洪湖藕湯一經推出就很受歡迎,當年銷量超過500萬(wan) 袋。
作為(wei) 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洪湖淡水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達。近年來,當地實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及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精準提升工程,著力引進預製菜加工龍頭企業(ye) ,培育產(chan) 業(ye) 鏈條。
在洪湖市新宏業(ye) 食品有限公司無菌生產(chan) 車間內(nei) ,一隻隻油亮鮮紅的小龍蝦在機器中洗淨、炒熟、冷凍、包裝,再通過冷鏈車運往各地。這家本地企業(ye) 的最大股東(dong) 是總部位於(yu) 福建的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兩(liang) 年,安井集團已累計向新宏業(ye) 投資7.97億(yi) 元,去年又投資10億(yi) 元在洪湖市建設預製菜生產(chan) 基地。
“我們(men) 的冷庫不久將投入使用,年底正式開始生產(chan) 。”安井集團投資部經理蔡誌堅說,基地主要生產(chan) 淡水魚、調味小龍蝦、肉製品、水生蔬菜四大係列的水產(chan) 品預製菜肴,年產(chan) 量約20萬(wan) 噸。
“目前,洪湖市水產(chan) 預製菜品包括即食食品如泡藕帶、醬板鴨,即熱食品如藕湯、調味小龍蝦,即烹食品如冰鮮蝦尾,即配食品如魚糜、脫水蔬菜等。”洪湖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李賢瓊介紹,洪湖市預製菜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已超過47億(yi) 元。
堅持創新研發,持續提升產(chan) 品質量
實驗室的操作台上擺放著10份已烹製完成的牛肉,福建易太食品發展有限公司研發品控中心負責人戴海誌戴著口罩與(yu) 防塵帽、身著實驗服,正用計量秤稱取這些不同產(chan) 地、年齡、飼養(yang) 方式的牛肉重量,並將其與(yu) 蒸製前的重量對比,以便找出熟成縮水率較低的原料。
戴海誌介紹,研發一款速凍調理肉製品預製菜,研發人員通常需要經過上百組的對比試驗,結合色澤、香氣、味道、口感、成本、縮水率等多個(ge) 維度,找出最適合的原料和加工工藝。
位於(yu) 福建省莆田市的福建易太食品發展有限公司自創立以來,一直從(cong) 事速凍調理肉製品等預製菜的生產(chan) 與(yu) 銷售,是莆田市預製菜產(chan) 業(ye) 集群中的主力之一。
近幾年,莆田市預製菜產(chan) 業(ye) 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品牌建設與(yu) 產(chan) 業(ye) 集聚等特點,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2022年,莆田市40多家預製菜企業(ye) 實現產(chan) 值約75億(yi) 元。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加入預製菜賽道,競爭(zheng) 激烈,也倒逼我們(men) 這些老企業(ye) 加強創新研發,持續提升產(chan) 品質量、豐(feng) 富產(chan) 品線。”戴海誌說。
“去年新研發並推出的牛頭肉產(chan) 品廣受市場好評,我們(men) 準備在此基礎上推出更多口味。”易太食品市場中心經理陳菁說,接下來公司還將立足本地特色,加快研發水產(chan) 品、豆製品等多品類預製菜產(chan) 品。
好產(chan) 品離不開持續創新。“我們(men) 組建了40多人的研發團隊,每年根據產(chan) 品的‘色香味形質養(yang) ’等多維度梳理需要突破的技術需求清單,開展內(nei) 部攻關(guan) 與(yu) 產(chan) 研協作。”福建省亞(ya) 明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吳其明介紹,公司與(yu) 多所高校建立了深度的產(chan) 研合作關(guan) 係,每年產(chan) 品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6%。目前,公司已開發出200多種品類的預製菜產(chan) 品,擁有50餘(yu) 項專(zhuan) 利技術、300多項知識產(chan) 權。
不久前,莆田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聯合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互聯網企業(ye) 、軟件係統開發企業(ye) 、谘詢機構等,共建莆田食品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聯盟將積極落實創新戰略,為(wei) 產(chan) 業(ye) 提供人才、技術、資金、流量等要素保障,提升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實現協同創新、共同發展,進一步賦能莆田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莆田市工信局食藥科科長餘(yu) 競舟說。
提供政策支持,助力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
車間裏,一隻隻白羽雞經過切塊、燉煮等一係列工藝,被製作成菜肴“小雞燉蘑菇”,經速凍、滅菌之後打包成一盒盒預製菜產(chan) 品。車間外,工人們(men) 正忙著進行打包運送,將一箱箱包裝完成的產(chan) 品通過冷鏈送往百姓餐桌。
這是位於(yu) 吉林省長春市的馨合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預製菜生產(chan) 車間的一幕。近年來,隨著預製菜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鍋包肉、小雞燉蘑菇、鐵鍋燉大鵝……這些頗具東(dong) 北風味的特色菜品,被製成預製菜,走向全國各地、走進千家萬(wan) 戶。
“我們(men) 主打產(chan) 品是東(dong) 北菜預製菜,選取吉林當地食材,和本地大廚合作共同研發菜品。”馨合心公司市場部經理孫亞(ya) 傑介紹,企業(ye) 原本的主營業(ye) 務是調味品,乘著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的東(dong) 風,2022年企業(ye) 開始將預製菜作為(wei) 新的業(ye) 務方向。
吉林省糧食產(chan) 量足、畜禽品質好、特產(chan) 種類多,發展預製菜產(chan) 業(ye) 具有先天優(you) 勢。“根據預製菜即食、即熱、即烹、即配等特點,吉林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創新研發‘吉係’菜品,著力推進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吉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10公裏外,皓月集團工廠店裏,貨架和冷凍櫃裏整齊擺放著筋頭巴腦、番茄牛腩、小炒黃牛肉等預製菜產(chan) 品,吸引不少消費者駐足挑選。
“隻需10分鍾,即可享用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蠍子,比自個(ge) 兒(er) 做方便省事。”皓月集團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牛千寶介紹,近些年新推出一係列牛羊肉預製菜產(chan) 品,目前預製菜業(ye) 務整體(ti) 規模在16億(yi) 元左右。
近年來,吉林省著眼預製菜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構建生產(chan) 加工、倉(cang) 儲(chu) 保鮮、物流配送等全鏈條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同時深入開展科企合作,創建“吉林特色肉類菜肴加工技術創新實驗室”,組建長白山技能名師、中國烹飪大師、省拔尖創新人才等研發團隊,加快推進預製菜產(chan) 品研發和標準製定。
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學院的實驗室裏,講師薑斌正帶領著學生對幾塊土豆進行檢測分析。“這裏麵有從(cong) 企業(ye) 取回的預製菜樣品,也有正常烹飪製作的樣品。我們(men) 和預製菜生產(chan) 企業(ye) 開展科企合作,通過檢測分析等多種手段,共同探尋如何在保質保鮮的前提下盡可能還原風味。”薑斌說。
“今年,吉林省將圍繞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出台相關(guan) 政策,在財政、金融、人才、物流等方麵給予扶持,在預製菜主體(ti) 培育、產(chan) 業(ye) 平台搭建、優(you) 質原料保障、倉(cang) 儲(chu) 冷鏈設施建設、預製菜菜品研發、相關(guan) 標準製定等方麵加大工作舉(ju) 措,為(wei) 預製菜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吉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肖莎參與(yu) 采寫(xie) )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5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