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農博|裝上“科技芯” 長春農博會助力“新技術”進農田
規模逐年擴大、內(nei) 涵日益豐(feng) 富、影響力與(yu) 日俱增……長春農(nong) 博會(hui) 作為(wei) 集中展示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成果的平台,為(wei) 實現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開幕七天來,長春農(nong) 博會(hui) 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nong) 民朋友交流學習(xi) 。
在設施園藝展示區,最新的無土栽培技術、最具“黑科技”的溫室、最“省事兒(er) ”的香瓜種植方法“毫無保留”地展示給前來觀展的農(nong) 民朋友。
在“五防”溫室內(nei) ,記者見到西紅柿枝條挺拔,長勢良好。“這邊展示著最新的果類菜無土栽培複合模式,不僅(jin) 實現了水肥一體(ti) 化,多餘(yu) 的水、肥還將通過循環係統存儲(chu) 起來,重複利用,不會(hui) 造成任何浪費。”長春農(nong) 博園技術員張東(dong) 二介紹,在作物需要養(yang) 分的時候,通過係統管道將養(yang) 分充分且直接傳(chuan) 輸給作物,作物充分吸收後,剩餘(yu) 的養(yang) 分將回到“蓄水池”儲(chu) 存起來。
據介紹,該設施果類菜無土栽培複合模式適合各種棚室類型栽培果類菜,植物根係可分布在基質層、空氣層、水層等範圍裏,最大程度增加了根係環境的緩衝(chong) 性,且隔絕土壤,形成一個(ge) 密閉的循環係統。
談到該種植模式的好處,高級農(nong) 藝師張東(dong) 二自信地介紹了幾點:一是節水、節肥,不汙染土壤;二是隔絕土壤,避免土傳(chuan) 病蟲害,減少農(nong) 藥使用,精準供肥,實現高產(chan) ;三是栽培槽內(nei) 基質少,更容易更換並且成本較低……不僅(jin) 如此,采用這種種植模式,還能增加植物根係透氣性,在寒冷的季節也能有效提高根係溫度。
“農(nong) 博會(hui) 就是給農(nong) 民朋友提供一個(ge) 交流學習(xi) 的平台,我認為(wei) ,這種種植模式是未來發展趨勢,希望農(nong) 民朋友能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張東(dong) 二說。
走出溫室,記者來到了蔬菜優(you) 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模式展示區,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區內(nei) ,記者見到了今年的“重量級嘉賓”——香瓜。
走進瓜棚便能聞到濃濃的瓜香,九台區豐(feng) 甜甜瓜種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劉建國正在講解不用掐蔓的甜瓜種植技術,“我們(men) 把種瓜的繁雜手續都簡化了,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成本。”
如今,在農(nong) 博園這片種植展示的瓜棚內(nei) ,不用掐蔓的甜瓜種植技術已經展示了很多年。“種甜瓜不用掐蔓是甜瓜種植技術的新突破,農(nong) 民朋友不僅(jin) 省時省力,還能實現大麵積種植,提高收入。”張東(dong) 二介紹,該項種植技術無需整枝、掐蔓,造福眾(zhong) 多果農(nong) 。
“現在我們(men) 合作社種植了6坰地的香瓜,這放在以前都不敢想,現在不僅(jin) 瓜長勢強、糖度高、果型好,收益也更好了,舒蘭(lan) 、雙陽等地已經有瓜農(nong) 采用這種技術了,反響很好。”劉建國說。
離開蔬菜優(you) 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模式展示區,記者來到吉林省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示範田,展示區由吉林豐(feng) 盈農(nong) 業(ye) 科有限公司與(yu) 吉林省潤民種業(ye) 有限公司及中地種業(ye) 集團聯合展示了萬(wan) 盈玉米生產(chan) 托管模式的核心技術及及適應托管模式生產(chan) 的玉米品種。
“我們(men) 這片是吉林省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示範田,在這裏主要展示了一套‘萬(wan) 盈標準’土地托管生產(chan) 模式,已實現包括產(chan) 地環境、品種、栽培技術、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麵全要素控製。”技術員薑曉明說。
萬(wan) 盈農(nong) 業(ye) 托管地塊平均畝(mu) (667平方米)增產(chan) 50—70公斤,畝(mu) (667平方米)化肥施用量減少約5—10公斤,畝(mu) (667平方米)平均農(nong) 藥用藥量降低3—5%,平均每畝(mu) (667平方米)減少投入30—50元。
玉米托管實現全程機械化,農(nong) 民脫產(chan) “啥也不幹”也能有收入,吉林省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示範田不僅(jin) 展示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展示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社會(hui) 化服務的趨勢。
“農(nong) 民朋友將土地連片托管更加有利於(yu) 機械化種植,播種、除草、防蟲、收割、秸稈還田、歸行整地,形成智慧化管理的循環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更有利於(yu) 農(nong) 業(ye) 的發展。”技術員薑曉明說。
在“新”上下功夫,讓“新技術”真正走進農(nong) 田,長春農(nong) 博會(hui) 充分展現了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勁脈動,匯聚起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豐(feng) 收之景。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增強交易功能,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長春農(nong) 博園真正為(wei) 農(nong) 田裝上“科技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