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龍村:從窮鄉僻壤變身和美山村
沐浴著盛夏的驕陽,記者走進湖北省天門市佛子山鎮天龍村,隻見一條條柏油村道通村入戶,一棟棟民居房前屋後幹淨整潔,一盞盞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一片片果園苗圃綠意盎然……
繼獲評省級生態村、湖北省宜居村莊之後,2022年,天龍村又入選湖北省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目前,天龍村興(xing) 產(chan) 業(ye) 、優(you) 環境、治民風,一幅和美山村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千畝(mu) 荒山變身“林果山”
在天龍村沿山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果樹種植基地,綠油油的柑橘樹上已碩果滿枝。合作社負責人劉華山正忙著察看每棵樹的掛果情況,“今年到了盛果期,但是為(wei) 了節省樹體(ti) 養(yang) 分、提升果品,要主動去掉一部分果子。”
天龍村北倚龍尾山、南臨(lin) 渡橋湖,有耕地6000多畝(mu) ,宜林地2000多畝(mu) 。以前,宜林地就是一片無人問津的荒山荒坡。
“難道要一直守著資源過窮日子?”為(wei) 改善村集體(ti) 經濟狀況,2002年,天龍村開啟拓荒之路。
積極向上爭(zheng) 取項目平整土地,又籌資硬化進山路、解決(jue) 了灌溉問題,村裏相繼引進7家苗木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過十多年的努力,逐漸讓千畝(mu) 荒山披上綠裝。
近年來,部分苗木市場不太景氣,合作社有心轉型,又擔心失敗。天龍村黨(dang) 支部多次組織黨(dang) 員、群眾(zhong) 、合作社負責人到外地參觀考察,並請專(zhuan) 家“把脈問診”。
天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徐永紅介紹,為(wei) 了打消大家的顧慮,2020年,村集體(ti) 通過股份合作形式,組建沿山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頭種植愛媛28(紅美人)柑橘100畝(mu) 。
“這個(ge) 品種水分足、甜度高,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一棵樹的毛收入能達到200元左右,我們(men) 還在林間套種西瓜、黃豆等作物,相信效益會(hui) 比較可觀。”劉華山信心滿滿。
如今,天龍村除了林果產(chan) 業(ye) ,還引進了特變電工100WM農(nong) 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村集體(ti) 年收入達到30萬(wan) 元左右。
“不僅(jin) 村裏有收入,我們(men) 的腰包也跟著鼓起來了。”村民鄢花字說,農(nong) 閑的時候就到合作社做些零工,一年下來增收1萬(wan) 餘(yu) 元。
抓產(chan) 業(ye) 謀發展,步履不停。隨著該市天龍村渡橋湖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湖光旅遊開發提上了日程。徐永紅計劃多試種一些精品水果,打造休閑采摘果園,讓村民們(men) 也搭上鄉(xiang) 村旅遊的“致富快車”。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幸福“加碼”
在中稻孕穗的關(guan) 鍵時期,看著汩汩清水源源不斷滋潤著自家百畝(mu) 稻田,天龍村八組村民饒百計倍感舒暢,“村裏對泵站進行了改造,抽水順暢多了。”
據介紹,天龍村10個(ge) 村民小組近4000畝(mu) 耕地,都要通過黑崗嶺泵站引天北長渠的水灌溉。由於(yu) 設備老化,往年每到用水量大的時節,村民總是為(wei) 抽水煩心。去年,村裏投入20多萬(wan) 元對泵站進行更新改造,並將變壓器從(cong) 75千瓦增容到了90千瓦。
舒心事不止這一件。佛塗公路是天龍村通往鎮區的主要道路,2020年,經過升級改造佛塗公路由3.5米拓寬到了5.5米,路麵也進行刷黑,兩(liang) 邊綠化苗木長得鬱鬱蔥蔥,村民出行時方便又養(yang) 眼。
“集體(ti) 口袋殷實,我們(men) 為(wei) 村民辦實事才有了底氣。”徐永紅說。近幾年來,天龍村相繼投資修建了10公裏的通村通組公路,開挖5口當家堰,疏浚2000多米渠道,改造維修2座泵站。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天龍村還大力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利用壇子、罐子、石磨、石滾打造“林果之鄉(xiang) ”特色文化牆;用老磚舊瓦、廢舊砂石、石磨鋪設具有鄉(xiang) 土氣息的休閑步道;廢舊塘堰改造成了小遊園……
“以前在外工作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現在逢年過節回家了還舍不得走哩。”村民吳其光樂(le) 嗬嗬地說。
“一約四會(hui) ”助力鄉(xiang) 村善治
鄉(xiang) 村是否宜居宜業(ye) ,看經濟,看環境,更要看民風。
在天龍村山腳下,有一個(ge) 占地10畝(mu) 的公益性公墓,還配套建設了防火牆、墓區道路、管理房等設施,改變了群眾(zhong) 喪(sang) 葬風俗。
以前,村裏存在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xi) ,村民叫苦不迭。為(wei) 此,村“兩(liang) 委”在村紅白理事會(hui) 的支持下,積極爭(zheng) 取政策和資金,規劃建設了村級公墓,既解決(jue) 了喪(sang) 葬難的問題,又節省了群眾(zhong) 開支。
“過去老人去世,擺酒席、請樂(le) 隊,再加上人頭費用,至少2萬(wan) 元。現在統一進公墓,費用不過幾千塊,厚養(yang) 薄葬,我們(men) 都打心底讚同。”該村村民田政紅說。
據介紹,村裏成立了文明理事會(hui) ,理事會(hui) 下設紅白理事會(hui) 、道德評議會(hui) 、村民議事會(hui) 和禁毒禁賭會(hui) 4個(ge) 組織。在該村文明理事會(hui) 的倡導下,幹部群眾(zhong) 共同製定完善了天龍村“村規民約”,並約定每個(ge) 月底公布一次紅黑榜,對好人好事予以表揚,對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wei) 進行批評,激勵村民自我約束。
“群眾(zhong) 明白,幹部清白,工作自然暢通無阻力。”徐永紅說,每逢涉及村級經濟發展、重大項目建設、農(nong) 村“三資”管理等事務,就采取召開村灣屋場會(hui) 的形式,廣泛收集群眾(zhong) 意見,然後再召開村“兩(liang) 委”會(hui) 議進行討論,按輕重緩急列出清單,最後交由黨(dang) 員群眾(zhong) 代表會(hui) 商議決(jue) 定,真正把權力交給群眾(zhong) 。(張雋、吳述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