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算力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經濟聚焦)

發布時間:2023-09-06 11:27: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在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的背後,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融合應用加速湧現、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拓展。隨著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正邁向高質量發展。

  演員身著特製服裝在綠幕前做出一連串武術動作,電腦屏幕上的孫悟空畫麵就可以與(yu) 演員實時同步。橫店光學動捕攝影棚裏隨時可見的日常,其背後是強大的算力支撐——來自浙江移動的“雲(yun) 渲染”算力服務。

  當前,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麵開啟,算力就像工業(ye) 時代的電力一樣,成為(wei) 新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力。

  在近日舉(ju) 行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hui) 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白皮書(shu) 顯示,我國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近30%。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拓展,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正邁向高質量發展。

  算力網絡基礎設施加快建設

  塞上明珠寧夏,煤炭、風能、太陽能等能源富集互補,電力供給充足穩定,數據中心到戶電價(jia) 不高於(yu) 0.36元/千瓦時。這裏是全國首個(ge) 新能源綜合示範區、西部唯一一個(ge) 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和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雙節點”省份,建成了全國首個(ge) 萬(wan) 卡級的智算中心和首個(ge) 算力交易服務平台。

  “我們(men) 正加快推動中高端智能算力場景升級,不斷提升對‘東(dong) 數西算’等重大工程的支撐水平。”中國聯通副總經理何飆表示,通過200多個(ge) 雲(yun) 算力最優(you) 節點的算力智能調度,實現整體(ti) 服務時延降低90%,節省50%公網帶寬成本。

  2022年2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nei) 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

  一年多來,各樞紐節點積極發布政策,加強招商引資,促進區域內(nei) 及區域間算力產(chan) 業(ye) 交流合作,引導算網基礎設施建設。東(dong) 部地區,北京門頭溝智算中心於(yu) 今年5月揭牌,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已累計招引重點項目11個(ge) ,總投資超2200億(yi) 元;西部地區,烏(wu) 蘭(lan) 察布智算中心項目算力規模達600千萬(wan) 億(yi) 次/秒(PFLOPS),寧夏移動建成麵向市場的千卡級AI訓練集群。

  樞紐節點間直聯網絡是“東(dong) 數西算”數據跨區域高效流通的底層通道。“近年來,我們(men) 加快算力網絡基礎設施的升級,數據中心布局覆蓋了‘東(dong) 數西算’的全部樞紐節點。”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攻堅關(guan) 鍵技術,打造安全可信低碳的算力網絡。

  今年6月,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算網調度平台發布,該平台是我國首個(ge) 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的全國性平台,可進一步強化全國範圍內(nei) 的算網需求及算網資源感知能力,通過智能調度機製實現算網供需的高效匹配。“從(cong) 早期構想到走向試點,我國多元異構算力協同調度能力正逐步形成。”中國信通院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應更加高效精準地進行產(chan) 業(ye) 服務引導,不斷完善算力評價(jia) 體(ti) 係,提升我國算力應用創新活力。

  融合應用加速湧現,產(chan) 業(ye) 鏈條不斷拓展

  5G高空瞭望智能攝像頭可對區域內(nei) 水流、水位進行實時監控與(yu) 預測;站在智慧社區管理平台前,小區居民總數、年齡構成等快速顯現;5G健康小屋裏,血氧、心電等檢測報告可以實時生成……在河南移動打造的“一刻鍾生活圈”內(nei) ,“算力大腦+數據中心+智慧中台+多維應用”讓一切都可以被快速“算”出來。

  據測算,在算力方麵,每投入1元,將帶動3至4元的GDP增長。加快算力建設,可以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實現對經濟發展效能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近年來,圍繞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從(cong) 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係列重要政策舉(ju) 措,實施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推動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實現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發展底座不斷夯實。2018年以來,我國數據中心機架數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截至今年6月底,在用標準機架超過760萬(wan) 架,算力總規模達197百億(yi) 億(yi) 次/秒(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080艾字節(EB)。

  算力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融合應用加速湧現。當前,我國算力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產(chan) 業(ye) 鏈上中下遊企業(ye) 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隨著算力加速向政務、工業(ye) 、交通、醫療等各行業(ye) 各領域滲透,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新應用、新業(ye) 態迸發出蓬勃生機。“算力賦能千行百業(ye) 向縱深推進,成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日常生活中也切身體(ti) 會(hui) 到算力帶來的實實在在變化。”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產(chan) 業(ye) 鏈條日益完善,算力生態持續優(you) 化。由設施、設備和軟件供應商等構成的上遊產(chan) 業(ye) ,由基礎電信、數據中心和雲(yun) 服務商等構成的中遊產(chan) 業(ye) ,由工業(ye) 、金融和互聯網行業(ye) 用戶等構成的下遊產(chan) 業(ye) 間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整機供給能力保持領先,通用服務器、邊緣服務器性能不斷提升,國產(chan) 品牌服務器競爭(zheng) 力持續增強,服務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計算類產(chan) 品產(chan) 量達到全球第一。

  做強做優(you) 做大算力產(chan) 業(ye)

  河南焦作,礦采運輸線上智能挖機轟鳴作響,礦石經由破碎站和傳(chuan) 送帶被精準投放到礦車上。借助中國移動的5G網絡和算力支持,焦煤千業(ye) 水泥5G綠色無人礦山在作業(ye) 過程中可以將定位精度控製在20厘米以內(nei) ,將遠程控製的傳(chuan) 輸時延降低到30毫秒以內(nei) 。

  “好的算力網絡需要速度快、容量大,將麵對連接延遲和超寬帶兩(liang) 個(ge) 技術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說,目前我國可提供的最小物理延遲為(wei) 200公裏/毫秒,正在攻克300公裏/毫秒;帶寬方麵,鵬城國家實驗室正在向提供100—1000太比特/秒(Tbps)技術努力。

  有了輸送算力的基礎,還要加強統籌。算力能不能調度?能調度到什麽(me) 程度?能否在需要的時候精準補位?這些都是下一步我國算力網絡建設所麵臨(lin) 的關(guan) 鍵問題。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圍繞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一體(ti)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和深度融合應用,做強做優(you) 做大算力產(chan) 業(ye) 。

  強化頂層設計,優(you) 化基礎設施布局。深入實施“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ye) 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著力打造數據中心集群,促進東(dong) 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協同聯動。進一步完善算力設施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加強算力資源統籌,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增加算力網絡可靠性,提升高效集約利用水平。

  加強技術創新,培育良好生態。技術突破是算力發展的根本,一方麵,圍繞算力發展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計算架構、計算方式和算法創新,加強重點產(chan) 品研發;另一方麵,推動產(chan) 學研用深度結合,圍繞算力相關(guan) 軟硬件生態體(ti) 係建設,加強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等適配協同,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水平。

  建優(you) 算力網絡,激發融合應用潛力。加速推進網絡設施與(yu) 算力設施配套部署,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網絡體(ti) 係架構,加強算力網絡監測,打造滿足各類算力應用需求的體(ti) 係。強化算力資源統籌調度,不斷提高算力利用效能。以工業(ye) 、交通、醫療等典型行業(ye) 為(wei) 主要場景,打造一批成熟解決(jue) 方案,持續推動算力助力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推動模式新穎、特色鮮明的算力應用加速落地。

  “我們(men) 將切實找準發力點,深遠謀劃我國未來算力發展的戰略布局,為(wei) 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