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體驗運河

發布時間:2023-09-06 11:37:00來源: 杭州日報

  “我們(men) 博物館,於(yu) 2006年10月1日正式開放,是全國最早係統介紹與(yu) 展示大運河曆史文化的博物館,今年5月開始進行改造提升,目前各項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9月中旬就能進行試運行,趕在杭州亞(ya) 運會(hui) 到來前,與(yu) 市民遊客見麵。”說這話的是劉素丹,一名博物館講解員。她告訴記者,升級後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新增了不少珍貴藏品,多媒體(ti) 技術等展示手段的運用,也將給市民遊客帶來更加沉浸式的參觀體(ti) 驗。

  上新26米運河長卷 多媒體(ti) 技術是亮點

  “走進大門來到的是序廳,廳裏的柱子能看到拱宸橋墩的元素,大屏幕上播放的視頻描繪了以杭州為(wei) 起點沿運河一路北上的繁華景象。”站在巨大的屏幕前,隨著鏡頭的推移,參觀者仿佛融入了運河畫卷中,開啟了一趟運河文化的奇妙之旅。

  序廳西側(ce) ,是第一展廳“溝通南北:大運河的開鑿、變遷與(yu) 影響”。展廳中,一幅長達26米的清代《京杭運河漕運堪輿圖卷》,格外吸引人的目光。它描繪了北京至鎮江這一段的大運河,以及由長江轉運到達安慶的航道基本情況,揚州、淮安、濟寧、天津以及北京等運河邊主要城市都在其中。“畫卷上有河道、湖泊、船閘以及兩(liang) 岸的城鎮、風土人情等,是一幅比較詳細的航運交通圖,可以理解為(wei) 古代的交通‘導航圖’。”劉素丹打趣道。

  多媒體(ti) 技術也是此次改造的亮點,展廳以明代會(hui) 通河段戴村壩和南旺分水樞紐為(wei) 例,通過動畫的方式展示了這些工程的概況和背後的技術原理,再輔以文字介紹,相較於(yu) 常規的展陳,能給市民遊客帶來更加生動和全麵的參觀體(ti) 驗。

  第二展廳名為(wei) “因河而興(xing) :大運河與(yu) 杭州城的故事”,講述了不同曆史階段運河與(yu) 杭城相伴而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是一個(ge) ‘南宋出門稅銀錠’,看著個(ge) 頭不大,卻是當時杭城商貿繁榮的一個(ge) 重要見證。”劉素丹介紹,所謂的出門稅,顧名思義(yi) 就是政府向途經城門、關(guan) 卡、哨所的商人征收的稅款,類似於(yu) 近代的貨物稅。運河是當時重要的水路通道,無數貨物沿著這條財富之河往來南北,賦予運河經久不息的商貿活力。

  接入周邊遺產(chan) 點 新設互動體(ti) 驗區

  “我們(men) 還係統呈現了杭州運河綜保工作,從(cong) ‘還河於(yu) 民’到申遺成功,運河已經成為(wei) 杭州的又一張‘金名片’。”劉素丹指著牆上的幾塊屏幕說,“這裏接入了橋西曆史文化街區、小河直街曆史文化街區等遺產(chan) 點的實時畫麵,在館內(nei) 就能看到各遺產(chan) 點的實況。”

  在展線的最後設有“大運河數據駕駛艙”互動體(ti) 驗區,大屏上整合了運河大腦、運河星譜、運河萬(wan) 物牆三個(ge) 數字化展項,立體(ti) 、完整地呈現了曆史中的運河、文化中的運河,以及與(yu) 運河有關(guan) 的人物、文物、景點,讓觀眾(zhong) 能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一站式領略運河文化。

  “還有不到一個(ge) 月的時間,杭州將迎來亞(ya) 運盛會(hui) ,到時候歡迎海內(nei) 外的遊客來運河邊走一走,來博物館逛一逛,感受千年運河的古韻和新生!”劉素丹表示,自己已經做好準備,希望在亞(ya) 運會(hui) 期間,將運河文化傳(chuan) 播得更廣更遠。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