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濟南:走佛慧山生態廊橋,享輕鬆愉快運動之旅

發布時間:2023-09-06 14:50:00來源: 人民網-山東頻道

  9月3日,備受關(guan) 注的佛慧山生態廊橋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項目完工,正式對外開放。作為(wei) 今年濟南市重點打造的生態綠化工程,從(cong) 年初動工開始,這一項目就把大家的期待值“直線拉滿”。這究竟是個(ge) 怎樣的生態工程?為(wei) 什麽(me) 要在佛慧山東(dong) 南入口處架起一座生態橋?生態橋和過街天橋到底有啥不一樣?隨著該工程竣工開放,其神秘的麵紗也被揭曉。

  佛慧山生態廊橋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項目,位於(yu) 二環東(dong) 路的佛慧山東(dong) 南入口處,其設計範圍總麵積約3.5公頃。項目依托現有景觀進行改造利用,充分考慮連接橋和現有水體(ti) 等因素,規劃設計與(yu) 周邊協調統一,各因素之間的互聯貫通,功能布局合理,打造生態自然式景觀,與(yu) 佛慧山景觀融為(wei) 一體(ti) 。

  其中,佛慧山生態廊橋是該項目的“點睛之筆”,也是大家所關(guan) 注的“焦點”。這座生態廊橋橫跨二環東(dong) 路,連接佛慧山及老虎山兩(liang) 座山,貫通大千佛山-奧體(ti) 文博片區兩(liang) 大綠道係統。橋梁長70米、寬21米,為(wei) 斜腿剛構結構形式。該橋秉承尊重自然、維持生境、低碳環保、便民利民的理念,打造生態景觀之橋、民生和諧之橋、動物遷徙之橋和人文科技之橋。

  生態廊橋兩(liang) 側(ce) 分別連接著兩(liang) 處休閑廣場。西側(ce) 原來是一處停車場,在去除改造後,新建成1100平方米的集散廣場。這裏鬆石相依,迎接四方遊客和市民,是個(ge) 在登山觀光途中停下來歇腳的好地方,而且節假日還可以舉(ju) 辦各類活動。廊橋東(dong) 側(ce) 也有一個(ge) 廣場,麵積稍小,僅(jin) 約95平方米,也可供遊人駐足停留。

  從(cong) 西側(ce) 迎賓廣場向北,在原有山泉水匯集而成的水潭邊,新修建了一處親(qin) 水平台,還在旱溪上方架設了木棧道,山路也被打造成了自然石汀步和手作步道,與(yu) 停車場、生態廊橋相順接。行走在其中,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風景,每處景觀都與(yu) 周圍山體(ti) 渾然一體(ti) ,自然和諧,又充滿野趣。

  “一城山色”是濟南城區顯著的特色,經過提升改造後的佛慧山東(dong) 南入口,將兩(liang) 側(ce) 山體(ti) 的生態景觀有機的連接貫通,並加以提升,增加了濟南的城市品位,也對改善人居環境起到重要作用。

  對於(yu) 濟南市民來說,提到佛慧山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生態橋”的概念,不少人是第一次聽說。“生態廊橋”究竟是座什麽(me) 樣的橋?為(wei) 什麽(me) 要在佛慧山景區東(dong) 南入口修一座“生態廊橋”?

  濟南目前已建成千佛山片區綠道與(yu) 文博片區綠道。但是在此之前,兩(liang) 綠道係統沒能完全貫通。大家想要從(cong) 佛慧山去到對麵的老虎山,需要先下山過二環東(dong) 路才能繼續上山。

  隨著二環東(dong) 路的車流量不斷增大,這樣人車混行的方式既不安全,也影響交通,所以需要一座連通橋來實現兩(liang) 山之間綠道的無縫連接,給有人舒暢安全的遊覽體(ti) 驗。選擇建立生態廊橋也為(wei) 了兩(liang) 側(ce) 山體(ti) 景觀能有機連通。建成後的生態廊橋將與(yu) 佛慧山之橛子山主峰、老虎山主峰共軸,三者形成一條視覺舒朗的景觀軸線。

  現場看到,新建成的佛慧山生態廊橋從(cong) 外觀上酷似一座過街天橋。但是,當走上橋,就會(hui) 發現大不一樣。“生態廊橋”,“生態環境”自然是“重頭戲”,整座橋的設計遵從(cong) “隱於(yu) 自然”理念,沒有過多的裝飾。植物和動物成了“主角”,橋寬21米,中間鋪設的人行通道僅(jin) 占了3米多,橋麵覆土深度最大1.5米,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它們(men) 。整座橋上的植物種類有五六十種之多,植被覆蓋率超過了90%。

  走在橋上,紫薇、美女櫻、歐石竹、木繡球正開得熱烈,吸引了不少蜜蜂蝴蝶采集花粉和蜂蜜。還有不少不常見的花草被掛上了名牌方便大家辨認和了解,如藍霧草、狼尾草、佛甲草等。但是用得最多的還是黃櫨、側(ce) 柏、白蠟這樣的鄉(xiang) 土樹種。在以鄉(xiang) 土樹種為(wei) 自然基底的前提下,沿遊覽路線增加了特色花境,充滿了自然野趣。

  選擇鄉(xiang) 土樹種為(wei) 骨架,為(wei) 了展現濟南山體(ti) 植物群落的特色,又用40餘(yu) 種植物打造成各種花境點綴其間,讓整個(ge) 橋體(ti) 看起來綠樹蔥茵、花團錦簇。

  更有趣的是,不論是樹種的選擇還是寬闊的林下空間,整個(ge) 佛慧山生態廊橋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項目還充分考慮了動物的習(xi) 性,是名副其實的“動物友好型”場所。

  在佛慧山東(dong) 南入口周邊環境的提升上,設計的所有綠化景觀和節點與(yu) 原來的山體(ti) 都沒有“斷點”,這意味著小動物們(men) 從(cong) 山上下來再到對麵的山體(ti) ,可以暢通無阻不會(hui) 有“斷頭路”。在生態廊橋上,增加漿果類、蜜源類、蟲媒類植物,能保證在遷徙的過程中小動物“吃喝不愁”。更為(wei) 貼心的是,在橋上小動物們(men) 還能免費住“旅館”。工程師們(men) 利用廢棄的樹皮、樹枝等搭建起“昆蟲旅館”和“鬆鼠小窩”,為(wei) 昆蟲及小型動物提供躲避自然災害、越冬、棲息的場所,還設置了野外高清紅外相機進行動態科研監測。  

  整個(ge) 工程雖然麵積不算大,但是處處都有驚喜,藏滿了園林規劃和設計的“小心思”

  比如,在生態廊橋與(yu) 西側(ce) 迎賓廣場連接的地方,擺放著幾塊圓柱體(ti) 的大石頭。這是在生態廊橋建設過程時,橋梁樁基鑽孔施工取出的岩芯。工程對這幾塊石頭進行了保留,放置在綠地裏,形成了景觀的一部分,並設置了介紹牌,告訴遊人這塊石頭的由來,增添遊覽趣味。

  再比如,在生態廊橋所需土壤的選擇上,經過多次配比,才有了現在這種重量輕營養(yang) 高的土壤,給橋減負的同時又能讓樹木有足夠的營養(yang) 。在一些樹下,他們(men) 還進行了“變廢為(wei) 寶”,使用園林廢棄物作覆蓋物,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

  除此之外,工程中的木棧道、自然石汀步、手作步道也是秉承了生態的理念,融入泉水保護的思想,在不破壞現有的植被綠化的前提下,以生態透水的材料進行道路的連接。

  就連停車場,也不放過。佛慧山生態廊橋周邊南北兩(liang) 側(ce) 配套2處停車場,共提供77個(ge) 停車位。停車場秉承海綿城市、綠色生態的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作為(wei) 停車場麵層,同時增加豐(feng) 富的彩繪。

  北停車場彩繪融入泉水理念,選用藍色調為(wei) 基底顏色,流動的藍色泉水點綴植物花朵圖案,寓意生態修複“保泉護泉”;東(dong) 停車場以綠色生態為(wei) 理念,選用綠色調為(wei) 基底顏色,以活潑的蒲公英為(wei) 圖案,讓隨風飄落的蒲公英引導遊人上山遊覽,蒲公英作為(wei) 大自然播撒的種子寓意“生生不息”。

  眼下,佛慧山生態廊橋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項目已經完工,正式對外開放。可以預見的是,這裏將會(hui) 成為(wei) 又一處感受泉城生態魅力、吸引市民休閑遊玩的好去處。(高宏璟)

  (責編:鄭浦麗(li) 、邢曼華)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