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人民論壇)
祖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時時牽掛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心頭。近日,在黑龍江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漠河林場自然林區,察看自然林生長態勢和林下作物展示,指出“要堅持造林與(yu) 護林並重”;走進我國大陸最北端的邊境臨(lin) 江村落北極村,仔細了解當地結合地域優(you) 勢發展特色旅遊、將生態優(you) 勢轉化成發展優(you) 勢等情況,強調“要樹立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新時代的中國,“美麗(li) 經濟”發展壯大,生態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綠水青山產(chan) 生越來越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黑龍江伊春全麵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林區人捧起了生態旅遊、森林食品、林都北藥的“新飯碗”;寧夏賀蘭(lan) 山砂石礦區整治修複後成為(wei) 葡萄酒莊,產(chan) 業(ye) 轉型帶來豐(feng) 厚回報;貴州石阡將石漠化治理同茶葉發展有機結合,讓“石山變青山,荒山變茶園”,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feng) 收……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越來越多群眾(zhong) 吃上了生態飯,過上了好日子,生動印證“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深刻道理。
山川披綠、林海生金,新時代中國之所以能發生這樣的美麗(li) 蝶變,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在於(yu)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讓群眾(zhong) 富起來,讓日子美起來,讓生態好起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從(cong) 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guan) 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到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從(cong) 指出“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到強調“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越來越多人將綠色發展的理念轉化為(wei) 愛綠植綠護綠的自覺行動,不斷拓寬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的方向、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hui) 有今後發展的高歌猛進。”牢固樹立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才能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現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自然生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把生態環境保護好了,發展的優(you) 勢才能不斷擴大。吉林查幹湖經治理後重現勃勃生機,成為(wei) 候鳥遷徙的重要補給站。飛鳥翔集引客來,2018年以來,查幹湖景區旅遊綜合收入近80億(yi) 元。“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如果其他各方麵條件都具備,人們(men) 都願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投資、發展、工作、生活和旅遊。堅持“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就能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於(yu) 一身的大寶庫。森林涵養(yang) 水源,林下種植、林下養(yang) 殖是林草產(chan) 業(ye) 重要組成,林業(ye) 碳匯可創造經濟效益。可以說,把森林資源保護好了,各種財富就能源源而來。貴州畢節赫章縣海雀村村民在萬(wan) 畝(mu) 荒山禿嶺上植樹造林,30多年裏持續開展森林撫育等工程,森林覆蓋率超過77%,不僅(jin) 發展起各種特色產(chan) 業(ye) ,還獲得全省第二張林業(ye) 碳票,村民感慨“現在空氣也能賣錢”。森林是寶庫,但也易遭毀壞、難以修複。堅持“護林就是護財富”,真正把森林保護好,同時積極探索將森林資源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的路徑,才能讓森林資源更好造福人民群眾(zhong) 。
巍巍高山、茫茫草原、茂密森林、碧海藍天,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也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最大本錢。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讓綠色成為(wei) 最亮麗(li) 的發展底色。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0日 02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