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載人航天成果服務千行百業(創新談)

發布時間:2023-09-18 11:23: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為(wei) 高精尖領域,載人航天的發展及其應用,產(chan) 生著巨大的綜合效益

  

  中國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個(ge) 空間科學研究與(yu) 應用項目,工程4000餘(yu) 項成果廣泛應用於(yu) 各行各業(ye) ,航天育種年增產(chan) 糧食約26億(yi) 公斤……前不久,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yu) 發展情況介紹會(hui) 召開,集中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特別是空間站建造期間取得的應用成果,回應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中國空間站的關(guan) 切。

  建造為(wei) 應用、應用為(wei) 根本,是打造中國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字,一項項落地見效的成果,是國家太空實驗室空間應用有序展開、應用成果轉移轉化成效顯著的有力體(ti) 現。

  作為(wei) 高精尖領域,載人航天的發展及其應用,產(chan) 生著巨大的綜合效益。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方麵,載人航天是世界各國科技競爭(zheng) 的製高點,在太空開展大規模的科學研究與(yu) 應用,對科技進步起到重要牽引作用。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等航天重器的研發和空間站建造過程中,應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新技術和新材料,直接帶動了微電子、機械製造、通信等多個(ge) 領域的技術創新、工藝提升和產(chan) 業(ye) 升級。依托國家太空實驗室,利用先進科學探測設施,聚焦宇宙起源、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等重大科學前沿領域,一旦產(chan) 出顛覆性成果,有望成為(wei) 科技變革的動力源泉。

  載人航天衍生出的新技術應用,也逐步進入千家萬(wan) 戶,在糧食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以最新成果為(wei) 例,圍繞航天員在軌生活研發的骨丟(diu) 失對抗儀(yi) 等可應用於(yu) 防止退行性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空間新技術領域液態金屬的相關(guan) 實驗突破,有望幫助筆記本電腦實現更好散熱;目前,我國利用飛行任務開展的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已達3000餘(yu) 項,太空辣椒、太空南瓜等航天育種蔬菜已擺上人們(men) 的餐桌。載人航天技術成果應用可謂日益深入。

  載人航天事業(ye) 的發展在全社會(hui) 的大力支持下不斷進步,同時也激發起全社會(hui) 對航天事業(ye) 和科技創新的支持和熱愛,助力促進公民科學素質的持續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傾(qing) 情航天、理解航天、支持航天,帶有“太空”“航天”標識的產(chan) 品往往成為(wei) 優(you) 秀品質的代名詞,青少年爭(zheng) 相前往各類航天科普場所參觀,航天精神的不斷傳(chuan) 承和大力弘揚推動全社會(hui) 創新蔚然成風。

  建設航天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內(nei) 容。中國空間站已於(yu) 2022年底全麵建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轉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未來,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hui) 邁得更遠、更大,將會(hui) 有更多的航天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服務國計民生。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