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上海自貿區十周年:全國自貿區複製推廣的創新成果,近半源於這裏

發布時間:2023-09-19 15:27:00來源: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9月15日電 (記者董誌雯)202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將揭牌運行滿10周年。9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舉(ju) 辦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十周年建設成果發布會(hui) 。

  會(hui) 上,上海市委常委、浦東(dong) 新區區委書(shu) 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委會(hui) 主任朱芝鬆介紹,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lin) 港新片區的製度創新成果主要體(ti) 現在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堅持要素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加強政府自身改革,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創新製度供給,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四個(ge) 方麵。

  十年來,一攬子開創性政策相繼推出,一係列突破性實踐深入開展,一大批標誌性成果持續湧現。在國家層麵複製推廣的302項自貿試驗區製度創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於(yu) 上海首創或同步先行先試,發揮了全麵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

  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製度型開放

  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動構建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發布中國首份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實施外商投資備案管理。

  同時,上海自貿試驗區還深化海關(guan) 監管製度創新,率先推出一線“先進區、後報關(guan) ”、區間“自行運輸”、二線“批次進出、集中申報”以及貨物狀態分類監管等措施,在全國唯一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構建全新“六特”海關(guan) 監管模式。建成運營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企業(ye) 數超過60萬(wan) 家,支撐全國超1/4貨物貿易量的數據處理。

  上海自貿區拓展洋山港全球樞紐港功能,鏈接全球200多個(ge) 重要港口,建立“中國洋山港”籍國際船舶登記製度,外資班輪公司沿海捎帶、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天然氣加注、長三角港口“聯動接卸”等創新業(ye) 務已實現常態化運作。

  堅持要素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

  上海自貿區開拓資金跨境通道,創設本外幣一體(ti) 化運作的自由貿易賬戶體(ti) 係,率先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等試點,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4萬(wan) 個(ge) ,累計發生本外幣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幣142萬(wan) 億(yi) 元。

  為(wei) 促進數據要素流通,上海自貿區設立上海數據交易所,率先探索數據要素場內(nei) 交易,累計掛牌數據產(chan) 品近1500個(ge) ;啟動運營國家(上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開展數據跨境流通創新試點。

  此外,上海自貿區還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建立外籍高層次人才永居推薦“直通車”製度,開設外國人來華工作居留審批“單一窗口”,發布境外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認可清單和緊缺清單,目前浦東(dong) 新區人才總量達到170餘(yu) 萬(wan) ,重點產(chan) 業(ye) 國際化人才占比超過4%。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

  上海自貿區圍繞企業(ye) 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創新開展“證照分離”“照後減證”。“一業(ye) 一證”等試點,已在31個(ge) 行業(ye) 發放行業(ye) 綜合許可證5000多張,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近90%,申請材料壓減近70%,填表要素壓減超60%。

  上海自貿區率先實施注冊(ce) 資本認繳製、經營主體(ti) 登記確認製、市場準營承諾即入製,創新簡易注銷等經營主體(ti) 退出機製,持續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ti) 係,創建“雙告知、雙反饋、雙跟蹤”許可辦理機製和“雙隨機、雙評估、雙公示”監管協同機製,推動政府監管方式向信用、風險、分類、動態“四個(ge) 監管”轉變。

  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上海自貿區率先開展集成電路監管創新試點,推出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貨物入庫時間較以往壓縮兩(liang) 個(ge) 工作日。

  同時,上海自貿區實施醫療器械注冊(ce) 人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等製度,上市一類新藥21個(ge) ;推出生物醫藥特殊物品和研發用物品入境便利化試點,實現特定研發用物品高效便捷通關(guan) ,無需辦理《進口藥品通關(guan) 單》。

  在深化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區內(nei) 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已超500公裏,我國自主研發的東(dong) 海大橋智能重卡項目開啟“真無人”測試,成為(wei) 全球最長的自動駕駛商業(ye) 化運營場景。

  上海自貿區首創“一司兩(liang) 地”一體(ti) 化監管模式,對位於(yu) 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nei) 外的兩(liang) 個(ge) 國產(chan) 大飛機生產(chan) 基地實施“境內(nei) 區外”一體(ti) 化監管,助力民用航空產(chan) 業(ye) 鏈集聚發展。

  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實到外資586億(yi) 美元,約占上海同期30%。2022年區域進出口總額約占全國21個(ge) 自貿試驗區總額的30%。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帶動下,浦東(dong) 新區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16013.4億(yi) 元、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13390.2億(yi) 元,分別是2013年的2.5倍和1.5倍;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32家、外資研發中心突破250家,均占全市近一半比重。

  自2019年成立以來,臨(lin) 港新片區累計簽約前沿科技產(chan) 業(ye) 項目涉及投資額超5600億(yi) 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快速增長,地區生產(chan) 總值、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1.2%、37.8%和39.9%,成為(wei) 全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朱芝鬆表示,未來將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為(wei) 契機,加強主動謀劃和係統設計,開展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為(wei) 擴大高水平開放破題,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探路,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賦能。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