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十載紮根鄉間 古村展現新貌(一線調研)

發布時間:2023-09-21 10:50: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因地製宜、因勢利導,把傳(chuan) 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

  走進浙江台州市黃岩區的古村落,民居錯落有致,溪水穿村而過,古村風貌和現代元素巧妙融合……10年來,在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楊貴慶團隊和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共同努力下,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鄉(xiang) 村更加宜居,產(chan) 業(ye) 更加興(xing) 旺,村民增收致富。日前,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呈現黃岩古村落保護的生動實踐。

  ——編者

  這幾天,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貴慶又從(cong) 上海來到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這次他帶的是12人團隊,要在黃岩待上10天。對於(yu) 上海、黃岩兩(liang) 地的往返路途,楊貴慶再熟悉不過。整整10年,兩(liang) 周一次的往返,他已經跑了200多趟。

  從(cong) 當年接手嶼頭鄉(xiang) 沙灘村的整體(ti) 規劃算起,10年間紮根黃岩鄉(xiang) 村做規劃落地,他的汗水流淌在這裏,情感傾(qing) 注在這裏。嶼頭鄉(xiang) 沙灘村、寧溪鎮烏(wu) 岩頭村、北洋鎮潮濟村、頭陀鎮頭陀村……每個(ge) 村子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規劃改造傳(chuan) 統村落,保留曆史文化特色

  黃岩區嶼頭鄉(xiang) 沙灘村,10年前還是一個(ge) 沒什麽(me) 名氣的古村落。村裏有條280多米長的老街,曾是集鎮商業(ye) 中心,後來村莊一片蕭條。唯一沒變的,是柔極溪依舊穿村而過。

  水,給沙灘村帶來了靈氣,但也製約著這裏的發展。由於(yu) 地處台州長潭水庫庫區,沙灘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受製於(yu) 庫區保護的相關(guan) 規定,一邊是好山好水好生態,一邊是缺錢缺人缺土地。

  村支書(shu) 黃誌洪是古村重生的見證者、參與(yu) 者。他說,2012年底,沙灘村被列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試點。“美麗(li) 鄉(xiang) 村究竟怎麽(me) 建,大家心裏都沒底。”黃誌洪說。

  嶼頭鄉(xiang) 的一名基層幹部曾在同濟大學聽過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陳秉釗教授的課。為(wei) 了把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好,區裏和鄉(xiang) 裏的工作人員專(zhuan) 程到上海找陳秉釗,想聽聽他的意見。

  年過七旬的陳秉釗推薦了城市規劃係副主任楊貴慶教授具體(ti) 對接。一段攜手共建之旅就此開啟,楊貴慶踏上了助力黃岩開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的旅程。

  2013年1月,陳秉釗帶上楊貴慶和兩(liang) 個(ge) 助手到沙灘村,在鄉(xiang) 裏做了一場講座;2013年3月,楊貴慶又帶領一個(ge) 5人畢業(ye) 設計課題組,再次來到沙灘村。團隊發放了100多份問卷,充分了解村民對古村落改造、庭院建設等的想法。

  於(yu) 是,團隊為(wei) 沙灘村量身定製了“修舊如故”的規劃方案。經過規劃,供銷社、糧倉(cang) 等一批老建築被開發再利用,建成遊客中心、文化禮堂、同濟大學美麗(li) 鄉(xiang) 村實踐基地、黃岩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講堂和零碳民宿等。

  古村換了新貌,還得把村裏的文化標識標注出來。

  團隊發現,當地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wei) 規劃專(zhuan) 家,楊貴慶提出,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應該讓村落保留曆史文化特色,在文脈賡續中重現生機。於(yu) 是,楊貴慶帶領團隊決(jue) 定先從(cong) 小微處著手改造。

  沙灘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楊建軍(jun) 說,“以前,太尉殿前搭建了很多違章建築,還集中了十幾戶村民的茅廁,垃圾成堆,環境髒亂(luan) 。”楊貴慶來了,下決(jue) 心拆掉茅廁和違章建築,建設社戲廣場。

  當時村裏人一點都不了解規劃,圖紙更看不懂,於(yu) 是村裏給楊貴慶騰出一間工作室,把規劃圖紙展示出來,還做了個(ge) 1∶200的沙盤模型。村裏人覺得很新奇,都圍過來看。

  嶼頭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李嘯鵬介紹,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社戲廣場的地麵鋪裝、後期停車場的建設,都是按照“海綿式”透水性的標準完成的。楊貴慶盯得很細,比如庭院的兩(liang) 個(ge) 台階,施工單位對於(yu) 磚橫著鋪還是豎著鋪沒考慮周全,他發現後要求調整優(you) 化。

  當太尉殿前有了戲台、社戲廣場,當由傳(chuan) 統書(shu) 院轉化而來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開門迎客,這些具有文化標識的建築不但成為(wei) 村民與(yu) 遊客休閑、聚會(hui) 、學習(xi) 、交流的場所,也讓村民有了自豪感。

  2014年11月,台州市美麗(li) 鄉(xiang) 村現場會(hui) 的參觀點設在沙灘村。沙灘村的特色不但沒被丟(diu) 棄,反而得到了加強,村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更是得到很大的提升。“村莊改造,原來可以這樣做!”與(yu) 會(hui) 者大開眼界,沙灘村一時成為(wei) 爭(zheng) 相效仿的範例。

  2015年開始,楊貴慶團隊又著手修繕烏(wu) 岩頭村的古建築,打造體(ti) 驗式旅遊基地。

  經過活化利用與(yu) 開發,烏(wu) 岩頭村將舊宅改建成為(wei) 藝術作坊,引進了見素藝術工坊,主營陶藝、紮染、木工等手工藝。村裏辦起了民俗博物館,建起了6家民宿,還有農(nong) 家樂(le) 、接待中心、停車場……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回村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

  2018年2月,黃岩區與(yu) 同濟大學共同建成了全國首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南北兩(liang) 個(ge) 校區分別設在烏(wu) 岩頭村和沙灘村。截至目前,已經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1.8萬(wan) 餘(yu) 人前來參觀學習(xi) 。

  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寫(xie) 在黃岩的山水間

  建設沙灘村的過程中,楊貴慶開始思考古村新生的問題;接手烏(wu) 岩頭村之後,他的思考更加深入。楊貴慶打定主意:“在黃岩鄉(xiang) 村,要把古人的設計理念傳(chuan) 承好,更要探索出一套適應新時代的鄉(xiang) 村規劃方法論。”基於(yu) 此,他欣然接受了黃岩區美麗(li) 鄉(xiang) 村總規劃師的頭銜。

  做規劃,抓落地,黃岩由此成了楊貴慶和他的學生們(men) 紮根鄉(xiang) 村、探索實踐的地方。走進沙灘村,村民會(hui) 自豪地指著由鄉(xiang) 衛生院改造成的“考工室”向遊客介紹,這就是同濟大學楊貴慶教授的“實驗室”。

  關(guan) 於(yu) “考工室”的建築架構和名稱由來,楊貴慶介紹,“現在房屋的框架結構,都是用鋼架支撐起來的。我們(men) 打掉了二樓樓板,在上麵開一個(ge) 天窗,讓自然光進來。取名‘考工室’,取其衍生出的大國工匠之意。”

  1998年從(cong) 雲(yun) 南嫁到沙灘村的蘇雪麗(li) ,就住在“考工室”隔壁。“現在村裏環境好了,我也在家門口的三徑書(shu) 屋上了班。現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幸福指數很高!”

  說起楊貴慶,嶼頭鄉(xiang) 副鄉(xiang) 長蔡慧傑這樣描述:楊教授喜歡肩挎一個(ge) 白布袋,袋子裏裝著尺子、鉛筆、白紙等。每個(ge) 規劃落地的關(guan) 鍵節點,楊教授一定在場,他會(hui) 把具體(ti) 要求跟施工人員講清楚,有時甚至手把手指導。楊教授經常帶著學生挨家挨戶調研,還提出了“柔性規劃”概念,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意見補充到規劃方案中。

  談及為(wei) 何搞“柔性規劃”,楊貴慶說是“形勢使然”。“原來一個(ge) 月來一次,後來發現一個(ge) 月時間,施工現場的水泥早就幹了,再改就改不動了,所以就兩(liang) 周來一次。”對於(yu) “柔性規劃”給黃岩帶來的改變,黃岩區委書(shu) 記包順富感受頗深:“村民對傳(chuan) 統文化的接受與(yu) 理解更深了,幹部隊伍的規劃意識也得到了提升。”

  行走鄉(xiang) 村,楊貴慶還善於(yu) 從(cong) 傳(chuan) 統的人居環境與(yu) 自然山水中汲取營養(yang) 。“沙灘村老街這道彎弧,與(yu) 周邊山脈的等高線一致。這就是古人的設計智慧。這樣規劃老街,最省資源,也最合理。來到這裏,我找到了與(yu) 古代‘規劃師’對話的感覺。”楊貴慶說。

  “注重實踐,真題實做”,一直是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的傳(chuan) 統。“我不但要帶領學生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還要在大地上打造一部活的教科書(shu) 。”楊貴慶說。

  改善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注入現代宜居元素

  楊貴慶團隊的鄉(xiang) 村規劃實踐,帶動了同濟大學與(yu) 黃岩的校地合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繼楊貴慶團隊之後,吳誌強院士團隊編製了黃岩永寧江科創帶的規劃、常青院士承擔了黃岩孔廟、委羽山公園等文化建築的設計……

  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劉頌介紹:“校地合作聚焦做大科技創新資源增量,開展產(chan) 業(ye) 培育、成果轉化、谘詢研究、人才培育等工作。通過校地合作,高校師生可以獲得更多學習(xi) 、實踐的機會(hui) 。”

  同濟大學與(yu) 黃岩攜手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收獲,還在於(yu) 著力破解鄉(xiang) 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持續性不夠、統籌性較差、保障力偏弱等共性問題。

  如何全麵平衡發展需求與(yu) 保護要求,釋放生態經濟活力?楊貴慶團隊堅持生態優(you) 先原則,把一個(ge) “空心村”打造成美麗(li) 宜居示範村。以沙灘村改造提升為(wei) 起點,黃岩區將綠色環保理念植入鄉(xiang) 村建設,打造綠色經濟。

  如何緊密銜接文化激活與(yu) 功能注入,讓傳(chuan) 統空間煥發生機?在寧溪鎮,為(wei) 保護大批宋代傳(chuan) 統民居,當地在改造時將“文章”做在路底下,使得直街山水與(yu) 傳(chuan) 統街巷延續了秀美本色。

  如何深度融合鏈條延伸和能級提升,進而優(you) 化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黃岩也有自己的探索。盛夏時節走進黃岩的千畝(mu) 柑橘林,登上貢橘舫遠眺,千畝(mu) 柑橘林在城區綿延不盡,遠處的委羽山、周邊的城市高樓與(yu) 鄉(xiang) 村民居遙遙相望。

  即便是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黃岩也不是簡單地改造人居環境,而是在此基礎上為(wei) 鄉(xiang) 村注入現代宜居元素,培育多樣化產(chan) 業(ye) 。比如,黃岩引入“浙東(dong) 芳養(yang) 穀”項目,打造度假酒店,統籌包裝沙灘老街及周邊拓展基地、四季采摘園等景區資源,發展研學經濟、房車經濟、電商經濟,拉長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鏈。

  記者手記

  破解古村落重生的“密碼”

  10年前,楊貴慶來到黃岩西部鄉(xiang) 村,更多是為(wei) 了避免古村落不被“推倒重建”;10年後,楊貴慶依舊在黃岩的鄉(xiang) 村搞規劃、做建設,更多的是一份真摯的情懷使然——那就是要讓農(nong) 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在這個(ge) 過程中,他也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

  破解古村落重生的“密碼”,絕非易事。這裏有楊貴慶團隊的不懈努力,也有黃岩西部鄉(xiang) 村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辛勤付出,更有黃岩各級幹部共抓鄉(xiang) 村規劃的努力堅持。在校地合作中,黃岩古村展現了新貌,當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學校師生也因此拓展了學術研究的視野和空間。

  更進一步說,是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時代背景,給了他們(men) 在廣袤鄉(xiang) 村施展才幹的廣闊舞台。相信在這場基層幹部群眾(zhong) 與(yu) 高校師生的雙向奔赴中,會(hui) 有更多的古村獲得新生,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探索實踐更加豐(feng) 富。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