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講話精神
“要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wei) 著力點,沿江省市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ti) 和利益共同體(ti) 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省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引了方向。幹部群眾(zhong) 紛紛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提升區域內(nei) “軟”“硬”聯通水平,以高水平協同聯動形成高質量發展整體(ti) 合力。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為(wei) 提升區域交通一體(ti) 化水平,江蘇加快建設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加強交通網絡的相互聯通和“公水鐵”等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
“今年1—9月,全省鐵路項目完成建設投資480億(yi) 元,創曆史同期最高水平。省鐵路集團全力推動沿江高鐵建設發展,南、北沿江高鐵雙‘龍’環江,一條通車、一條在建,蓄勢並進。”省鐵路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丁建奇表示,將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紮實推進滬蘇湖鐵路、滬蘇通鐵路二期、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通蘇嘉甬高鐵、寧淮鐵路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推進“公轉鐵”“散改集”運輸和鐵路多式聯運發展,著力開發適應區域市場需求的客貨運輸產(chan) 品,為(wei) 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提供有力支撐。
“南京北站是北沿江高鐵的控製性工程,計劃於(yu) 2027年底與(yu) 北沿江高鐵同步通車運營,我們(men) 正爭(zheng) 分奪秒施工。”中鐵二十四局滬渝蓉高鐵南京樞紐站前3標項目總工程師黃景懿表示,將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you) 勢、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鐵路高質量建設優(you) 勢。
省交通運輸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加快建設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以聯網、補網、強鏈為(wei) 重點,在推進鐵路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快10座過江通道建設。注重發揮既有基礎設施的綜合效益,重點加強高速公路改擴建和幹線航道建設,推動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賦能,進一步深挖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效益,增強能源、糧食接卸能力。
南通處於(yu) 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的交匯點。南通市港航事業(ye) 發展中心主任胡偉(wei) 表示,將充分發揮水運整體(ti) 功能,開辟海河直達新通道,以重點工程項目強鏈,提升海江河聯運樞紐能級。拓展長江口門船閘通過能力,實施通揚線市區段航道整治工程,助力北煤南運、南糧北運。完善支線航道網規劃,實現對園區、內(nei) 河港池、重點企業(ye) “門到門”服務。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江蘇各地邁出穩健步伐。
上海市嘉定區的吳女士打算在昆山市錦溪鎮開設分公司。近日,她通過長三角“一網通辦”虛擬窗口,借助遠程屏幕共享等功能,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成跨區域企業(ye) 設立網上申報,次日便在上海家中收到新辦分公司的營業(ye) 執照和公章。“一網通辦”虛擬窗口,通過“屏對屏”實現跨時空“麵對麵”,大大節約時間精力。
“江蘇高度重視區域間的政務服務合作。”省政務辦有關(guan) 人士說,隨著“一網通辦”工作機製建立及完善,電子證照應用、“政銀合作”服務、數據歸集共享等工作不斷深化,跨區域遠程異地評標的“朋友圈”日漸擴大。
目前,有152項政務服務事項或服務場景應用,可在長三角地區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就近辦理”。數據共享平台上,數據共享交換累計達8.4億(yi) 餘(yu) 次(條),有效支撐了公積金跨省提取、“出生一件事”等跨省通辦業(ye) 務。
省政務辦將繼續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深化政務服務合作,優(you) 化營商環境。具體(ti) 措施包括:持續深化電子證照跨省應用,豐(feng) 富電子證照線上線下應用場景,督促指導各地完成業(ye) 務係統改造、對接,逐步將應用推廣到各縣(市、區)政務服務平台及業(ye) 務係統;繼續推動“政銀合作”,優(you) 化“蘇服辦”政務服務專(zhuan) 區功能,提升企業(ye) 群眾(zhong) 辦事體(ti) 驗;不斷完善12345政務熱線一體(ti) 化建設機製,在長三角省級12345之間實現話務互轉的基礎上,做到市(區)級之間12345電話“一鍵轉接”,並在互聯網渠道設置長三角訴求受理入口,實現統一受理、屬地辦理。
省政務辦還將大力推進數據匯聚共享,協同做好相關(guan) 數據標準體(ti) 係建設,加快《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規範》《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等5項區域地方標準的進展,提升數據共享效率,支撐跨區域“一網通辦”的各類應用場景,為(wei) 強化區域協同融通發揮好數據作用。
孕育更多文旅融合精品
滾滾長江從(cong) 江蘇八座城市穿流而過,不僅(jin) 成為(wei) 江蘇重要水源地,也成為(wei) 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和文旅融合的絕佳載體(ti) 。
“水工程是水文化的重要載體(ti) ,蘊含豐(feng) 富的曆史人文內(nei) 涵、時代精神價(jia) 值和先進文化理念。”江蘇省河湖長製研究院副院長、河海大學河長製研究與(yu) 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鞠茂森研究員建議,有機融合濱江水工程、水生態、水景觀建設,將具有特色的水文化有機植入水工程,進一步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品位”。
鞠茂森提出,大力塑造以水為(wei) 師、以水為(wei) 景、因水而樂(le) 的水文化,統籌規劃全域旅遊資源,打造以生態景觀為(wei) 基礎、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目標,獨具當地特色的水文化品牌,將曆史文化、鄉(xiang) 村風貌、休閑旅遊和民俗風情等融合在一起,講述河湖故事,推動美麗(li) 幸福河湖、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融合發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我們(men) 將著眼長江全域、中華文明全景、中國式現代化全局,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立足長江江蘇段江城相依、江河相匯、江湖相伴、江海相融的重要特征,著力推進落實係列規劃部署要求,變‘施工圖’為(wei) ‘實景圖’。”省文旅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拾峰表示,將以更大力度、更新理念推進實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努力用一批重大考古成果實證和解讀長江文明;創新打造揚子江創意城市群,培育世界級揚子江城市休閑旅遊帶,高質量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努力構建長江黃金旅遊帶最精彩一段;積極推進南京博物院南院建設,做好“長江百景”等一批長江主題重點文旅融合項目的宣傳(chuan) 傳(chuan) 播,講好長江故事。(梅劍飛 徐冠英 顏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