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推動現代化灌區建設
清水潤良田,錦繡魚米鄉(xiang) 。前不久,全國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現場調度會(hui) 在泰州市薑堰區召開。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2021年以來,我省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進入鞏固深化新階段,遵循“有利於(yu) 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有利於(yu) 灌區可持續發展和良性運行、有利於(yu) 吸引社會(hui) 資本投入現代化灌區建設、總體(ti) 上不增加農(nong) 民種糧負擔”的三個(ge) “有利於(yu) ”原則,水利部門融合推進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與(yu) 現代化灌區建設,打造“節水、生態、精管、智慧、幸福”的現代化灌區。
節水灌區:“四個(ge) 精準”放大“三效合一”
初秋時節,天高雲(yun) 淡,走進薑堰區三水街道井賢農(nong) 場,田成方、渠成網,300多畝(mu) 水稻長勢喜人,農(nong) 場主薑井賢自信地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單產(chan) 700公斤不成問題。”井賢家庭農(nong) 場位於(yu) 溱潼灌區萬(wan) 畝(mu) 農(nong) 場示範片,實行稻麥輪作,是一家以稻麥種植和大米加工銷售為(wei) 主的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場有電灌站3座、灌溉渠道5.1公裏,周邊配備圩口閘、排澇站各1座。
“我們(men) 和大楊社區用水協會(hui) 簽訂管護協議,協會(hui) 負責農(nong) 場內(nei) 水利工程大修,農(nong) 場負責電灌站、渠道、機耕路和配套涵閘等建築物的日常使用、保養(yang) 、小型維修。”薑井賢說,每年,協會(hui) 對農(nong) 場日常管護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實施精準獎補。“去年我們(men) 農(nong) 場實際用水17.4萬(wan) 立方米,比計劃用水節約1.9萬(wan) 立方米,獲得節水獎勵378元;年均畝(mu) 產(chan) 實現水稻700公斤、小麥550公斤,年收益在30萬(wan) 元左右,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效益都很明顯。”
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對促進農(nong) 業(ye) 節水和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水安全意義(yi) 重大,不僅(jin) 是現實之需,更是長遠發展之要。薑堰區水利局負責人仲文斌介紹,近年來,薑堰持續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打造現代化灌區建設全國樣板。“去年大旱之年,實現節水2309萬(wan) 立方米!通過精準定價(jia) 、精準配水、精準計量、精準獎補這‘四個(ge) 精準’,構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ti) 係,放大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效益三重效益。”
生態灌區:一體(ti) 推進繪就人水相親(qin) 新圖景
“過去,村裏的打水員負責很多電灌站,有些田塊已經打滿了,打水員不及時關(guan) 機,浪費不少水,灌溉成本上去了,我們(men) 繳的水費就高了。現在不一樣,灌溉期間,有協會(hui) 管理人員檢查督促,田裏灌溉一飽和就立即關(guan) 機。一年下來用水開支能夠節省不少,水節省多了年底還有獎勵。”提及灌區建設帶來的甜頭,薑堰區顧高鎮夏莊村種田大戶韓寶發很滿意。
通過采取節水精準滴灌、農(nong) 田退水處理等技術,近年來薑堰全區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每年下降0.5%以上,連續多年省考以上斷麵水質100%達標。薑堰還將灌區建設與(yu)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特色田園鄉(xiang) 村建設相結合,建成農(nong) 村生態河道413公裏,形成大水相連、小水相通、田水相潤、水景相融、人水相親(qin) 的自然格局,創成省級生態宜居美麗(li) 示範鎮村11家、省級特色田園鄉(xiang) 村9家。
“為(wei) 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灌區,我們(men) 推動縣一級整合各方資源,實現灌區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融合發展。”省水利廳廳長高聖明介紹,我省注重灌區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融合發展,統籌大中型灌區骨幹工程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田間工程一體(ti) 規劃、一體(ti) 推進,大中型灌區內(nei) 高標準農(nong) 田麵積占比達到75%。聚合住建、水利、交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資源,推動美麗(li) 灌區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生態灌區與(yu) 生態河道、灌區道路與(yu) 鄉(xiang) 村道路連片建設、整體(ti) 提升。
智慧灌區:管控“一張圖”用水早知道
一大早,薑堰區白米鎮水利站站長朱凱來到一處電灌站,給周邊農(nong) 田補水。電灌站站房內(nei) ,3種不起眼的設備,可解決(jue) 用水配額、用量精準化難題。“這3種設備是電量采集器、超聲波流量計和計時器。它們(men) 能實時記錄開機運行數據,通過比對電量、時間和水量,校正電量采集器的折算數據。”朱凱說。
為(wei) 讓農(nong) 業(ye) 節水灌溉走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快車道,薑堰區水利局開發智慧灌區係統,將全區2377個(ge) 泵站全部接入灌區工程信息“一張圖”,建立智能監測終端1250台、河道流量站6座、水位監測站5座,鏈接省水利廳“蘇灌通”平台,發布“用水早知道”信息,通過手機短信和智慧水利APP及時進行雨情、水情等預警,實現用水量實時監測、統一管理、精準計量。
以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推動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離不開管護的精細高效。高聖明表示,我省聚焦重難點問題,深化農(nong) 業(ye) 水價(jia) 綜合改革——在精準計量上,我省的自流灌區以鬥口為(wei) 單元實現自動計量全覆蓋,提水灌區以電灌站為(wei) 單位實現以電計水全覆蓋;在精準定價(jia) 上,探索分區、分級、分種植種類核算水價(jia) ,水利部門、行政村組、用水協會(hui) 三方協商核定水價(jia) ;在精準獎補上,根據土地流轉率較高的實際,以種植大戶為(wei) 主,嚴(yan) 控用水總量,實行浮動水價(jia) ,對節水成效給予獎勵激勵,實現節水10%以上;在精細管護上,以流轉土地範圍為(wei) 邊界,將田間工程管護責任和田間工程運行權利一並交給種植大戶,實現了田間工程管護和節水增效成本基本持平,骨幹工程管護成本實行國有公司式運管補貼,為(wei) 灌區科學化精細化運行管護提供了可靠保障。(吳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