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
人民日報。截圖
發展旅遊業(ye)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我國擁有悠久曆史、燦爛文化、壯美山川、多樣風土人情,如何發揮旅遊資源優(you) 勢,進一步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記者采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大興(xing) 安嶺地委書(shu) 記、行署專(zhuan) 員範慶華:
走好生態旅遊發展之路
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好生態旅遊發展之路。
保護好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創新監測、排查、處置手段機製,打好森林防火、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組合拳”,以最高標準守護生態“家底”、綠色“寶庫”。著眼長遠,編製好全域全季旅遊規劃,注重保持森林、江河、湖泊、濕地、冰雪等原生態風貌,絕不搞破壞式開發、粗放式經營,把優(you) 良的自然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正確處理保護與(yu) 發展的關(guan) 係,找準有效融合路徑。因地製宜、因勢利導,結合目標遊客需求、細分市場趨勢,創新旅遊業(ye) 態和體(ti) 驗場景,提升服務供給水平,擦亮招牌,叫響品牌,構建“全域發展、四季皆遊”的生態旅遊發展新格局。
(本報記者 張藝開采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
豐(feng) 富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供給
當下,個(ge) 性化、品質化、多樣化的旅遊消費需求,將旅遊產(chan) 品帶到了一個(ge) 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豐(feng) 富優(you) 質旅遊產(chan) 品供給。
拓寬旅遊產(chan) 品的發展邊界。旅遊產(chan) 品要從(cong) 一座山、一個(ge) 園回歸到生活現場,創造全新的生活場景和消費內(nei) 容。通過挖掘區域旅遊資源,打造諸如旅遊+康養(yang) 、旅遊+教育等形式多樣的產(chan) 品,為(wei) 遊客創造豐(feng) 富優(you) 質的活動體(ti) 驗。
提升旅遊產(chan) 品品質。從(cong) 遊山玩水到探尋風景背後的文化內(nei) 涵,越來越多的遊客更加注重旅遊的遊玩深度、文化厚度,這就需要把更多內(nei) 容融入“吃、住、行、遊、購、娛”各領域、各環節。根據不同群體(ti) ,推出精致露營、健身徒步、追風騎行、潮玩夜遊、親(qin) 子研學等產(chan) 品,更好滿足旅遊市場多元化、個(ge) 性化的休閑度假需求。
數字技術賦能旅遊業(ye) 發展。在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方式上加大數字化應用,如數字旅遊服務雲(yun) 平台、全域旅遊智能講解平台。但也要看到,采用數字技術,不能趕時髦、盲目發展,應結合自身實際,努力謀求低成本、高效率、個(ge) 性化、精服務的智慧旅遊。
(本報記者 白光迪采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南嶽衡山導遊講解服務中心導遊曾蓮英:
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
提升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關(guan) 鍵是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改善旅遊消費體(ti) 驗,讓消費者在健康有序的環境中享受高品質服務。
旅遊業(ye) 要健康發展,誠信經營、規範經營是基本要求。推動旅遊服務標準化建設,明確各環節的責任和義(yi) 務,並製定合理的考評、獎懲辦法,調動各環節服務人員的積極性。對旅遊景區、飯店賓館、旅行社、旅遊商鋪等經營主體(ti) 和廣大導遊從(cong) 業(ye) 者,開展服務標準培訓。健全遊客反饋機製,根據客戶訴求,及時優(you) 化服務流程和提升服務水平。
加強景區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完善、普及旅遊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在各景區入口處、岔路口,設置清晰的導覽線路圖或引導標識,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便利遊客出行。
(本報記者 申智林采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三彩藝術博物館館長郭愛和: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men) 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不斷提升旅遊產(chan) 品的文化內(nei) 涵。打造高質量的文旅產(chan) 品,關(guan) 鍵在於(yu)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充分利用曆史文化遺產(chan) 、民族風情、紅色資源等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挖掘整理傳(chuan) 承創新文化內(nei) 涵和表現形式,並結合當代審美需求進行藝術再創造,讓旅遊成為(wei) 人們(men) 感悟中華文化、增進文化自信的過程。
培育文旅引領品牌。將文化品牌融入旅遊經濟中,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chuan) 播文化,才能讓文旅業(ye) 態多樣化、發展全域化,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一方麵,可以通過凝練地域文化與(yu) 自然特質,打造異彩紛呈的旅遊形象,形成各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另一方麵,找準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力的文化符號,提升文旅產(chan) 品的國際化表達方式。
(本報記者 朱佩嫻采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2日 第 18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